◎沈周霄
姑苏天堂
◎沈周霄
不比北方浑厚的高原、连天的大漠、火红的高粱、尖厉的朔风,这里烟雨楼阁、古镇村舍、小桥流水,一切都那么的缠绵而温柔。这是姑苏,被《马可·波罗游记》赞为东方威尼斯的江南水乡,人间天堂。
寒山寺的钟声悠扬,从过去一直回荡到现在;拙政园的树木苍翠,自往昔一直繁茂到今朝;还有那倾斜的虎丘塔,屹立在那山顶,沐浴着上下千年的古风。吴城古韵的从容,东晋文化的清俊,南朝歌舞的繁华,隋唐水运的发达,宋词元曲,明清才子,折叠其间,如若不经意地展开,便是一幅幅涤荡心灵的绝美画卷。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古城,他惺忪着睡眼,伸展下腰肢,抖了抖夜的蛛网,洒落了昨夜的尘埃。街心的青石板被来往的行人打磨了千年,这里,每一个角落,每一阵风雨里,都散落着诗书礼乐、典故辞章。古城眯着眼觑着城里的人们。今晨的雾还笼罩着平静的小河,流动在晨雾中的甜甜的豆浆的味道混合着尚未脱去露水的草木气息,让古城忍不住深深嗅了一口,发出一声长长的赞叹——脚步声起了,吆喝声起了,一切都生动起来。
长长的老街旁,车水马龙。人们在这喧嚣中投入忙碌的一天。街道的一边店铺林立,物品琳琅;另一侧则是蜿蜒的古河,依水而建的宅第、柱廊翘檐的街舍、沿水的骑楼以及石驳岸、石拱桥、石栏杆……街心则有一些古树,樟树、榆树、槐树、松树,还有银杏和水杉,他们成群结队地勾肩搭背,遮掩着古城的胸膛。高大香樟的宽阔枝叶剪碎了时光,斑驳地落在街面上,墙根攀附着零星的无名小花,每一片露水上都折射出一个闪光发亮的苏州梦。这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热烈的,跃动的心;这是心满意足的微笑,真诚的,温暖的情;这是承继千年的优雅,轻柔的,持久的梦。古城人,在一杯茶里品味着生活。青花瓷盏,品不尽的是那奋斗后的安详,苦涩咽下喉,唇齿只留香。
古城是水做的。近处是运河,远处是太湖,“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古城的柔情是被浸在澄澈的水里的,它被泡软了,揉碎了,抛洒在这城市的日光里,随着日光一路不停歇地流淌。跳跃在田野的草尖,滴落在屋顶的檐边,覆在已然甜甜的孩童的眼,靠着人们奋斗的肩。若是来一场烟雨,杏花雨、梨花雨、黄梅雨,不管什么样的雨都如吴侬软语一般,听起来柔软,但骨子里坚强。这是古城文化的灵魂,这是江南水乡的灵气,城旁泉水淙淙,诉不尽的是古城人的坚朴、善良,古寺梵音声声,说不尽的是历史、沧桑。早在春秋时期,有南方夫子之称的言偃就在此授馆著说;大文人韦应物、白居易、范仲淹,都曾在此水泽一方;明中叶四大才子有三个出自古城。这水孕的城市,把水发散到空气里,湿润的气息让古城人即便不能成为英雄也都是骨子里有了诗的底气,冰的芯子。
夜深了,“月落乌啼霜满天”,古城静静地漂泊在时间的河上,淌过千回百转,不要问他,是否饮尽了尘世的风霜,时光攀爬在他潮湿的脸庞。细雨又飘,荷叶展,轻叠烟幕湿幽香。是夜,古城安稳地睡下了,然总有些灯火不灭,这不再是“江枫渔火对愁眠”,而是尚有古城人在深夜里默默耕耘。夜色里的山塘街,月色下的金鸡湖,怀旧与创新辉映,安憩与拼搏共存,古城传统而开放着,古老而文明着,正如古城人冰的芯子,诗的底气,水的温柔,雨的缠绵,内敛而恬淡,平和而充实。
古城美美地安睡了。
明日,又将是更美好的明天。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暨阳高级中学学生)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