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之恋

2016-04-14 19:09◎廖
参花(下) 2016年12期
关键词:牯牛晨雾砍柴

◎廖 晖

山之恋

◎廖 晖

我生在乡下,感觉乡下人的生活是淳朴的。

家乡四周都是山。我出生的岁月里,交通相当闭塞。一年四季的交替中,山里的孩子只知道:过完年之后,桃李就要开花了;花期过后,就要播种插秧了;知了叫了,就是夏天了。而夏天是最开心的日子,我们可以去河里洗澡,摸鱼虾,还可以去山上吊蜂子、按麻雀等,总而言之,欢乐无处不在。

村里有一百五六十户人家,论同龄同辈,也足有三四十个同龄人,因此,物色到一两个般配的做朋友,白天,一起上山砍柴、放牛和上学,晚上一同温习功课,一起睡觉。这种时日一直持续到小学毕业。

那时候,每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就早有人站在路口高呼:“阿法,去不去砍柴了?”在梦中隐约听到呼叫,于是一骨碌从床上下来,然后冲向刀槽拿起柴刀,拎起扦担跟着大家上山去了。晨露打湿了鞋子、裤脚,裤脚偶尔贴到腿上,有丝丝凉意。偶尔会有几只山鸡惊叫着从我们面前飞起,蛇从脚下的草丛中窜出,又瞬间不见了踪影。一时惊得我们四散逃离。到了山上,一边调侃一边砍柴,说笑声、歌声不绝于耳,在山谷间久久回荡。砍得一捆半担,这时太阳像个害羞的小姑娘从天边微微探出了半边脸来。抬眼望去,晨雾笼罩的群山重重叠叠的,次第向天边延伸过去,最后,消失在白茫茫的云海里。

远处,山与山之间,是一层浓而厚的云雾,只见山头,不见山脚。这时有一群水牯牛被赶到了山脚下,远远望去,水牯牛好像一头头扎进了云里,若隐若现,构成了一幅极美的画卷。我也常常把雾比作海,把山比作船。我想,如果有一天登上一艘轮船,在烟波浩渺的水上畅游一番,该有多好!然而,山就是山。太阳越升越高,云雾随之渐渐地散去,最终露出了山的本来面目。牛群也清晰了,小山村在晨雾中醒来。

每天都周而复始地在大山里生活,有时感觉山不再美好,它阻挡着我看外面的世界,让人憋闷得透不过气来,甚至使人产生一种惆怅感。于是把希望寄托于未来,希望长大后,走出大山,去寻觅山外的那片海。从此,海便积淀在我心中。

二十年之后,赶上了打工的热潮,于是,我随着外出打工的人流,一路上追寻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寻觅着往日希望见到的大海。我在深圳的盐田、大梅沙,在珠海和澳门之间海上,在浙江的杭州湾畔尽情畅游。抬眼望去,海无边无际,眼之所及,已经不知是雾是海了,总觉得灰蒙蒙一片。太阳正从那空蒙、混沌的地方出来,越升越高。海上日出是十分壮观的,然而,我始终没有能惊呼起来。原来,已没有了儿时在家乡看日出所看到的景致,更没有一种超乎寻常的趣妙了。

一晃离别故乡数年了。倘使能够回去,回到那养育我的地方,再去看看那儿的山,看看那里的日出,我定会站在高山之巅,向着大山深深地呼唤:

“大山——我回来了——大山——我爱你——”

(责任编辑 高生荣)

廖晖,贵州省黄平人,出生于1968年10月。贵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发表过《回归山村》《招魂》《太阳帽》《花太的网》《包袱》等作品,其中短篇小说《花太的网》发表在《山花》,并获得2010年慈溪市文联举办的“月季花奖”二等奖;短篇小说《包袱》发表在《文学港》,并获得2012年慈溪市“月季花奖”二等奖。系浙江省慈溪市作家协会会员,当前从事现代家庭教育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牯牛晨雾砍柴
小马砍柴
四 妹
磨刀不误砍柴工
放羊的故事
山间布谷(外一首)
蛤蟆和牯牛
村庄晨雾
放羊的故事
晨雾缭绕——盘州六车河
长江晨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