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成 李红星
(河北省保定地质工程勘查院河北保定071000)
对工程地质灾害的特征及防治措施研讨
■刘志成 李红星
(河北省保定地质工程勘查院河北保定071000)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地质灾害的出现会使其的顺利进行受到影响,所以对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地质灾害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从导致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条件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一般的工程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特征,与此同时,针对不同的特征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特征 地质环境 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是一种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或严重破坏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资源的地质现象。我国绝大多数的地质灾害现象的出现都是人为活动导致的。相关资料显示,近些年来我国每年由于地质灾害受到的经济损失占总自然灾害的很大一部分,由此可见,及时制定应对破坏生态环境的措施,进行地质灾害预防和防止工作是有效降低我国因地质灾害而导致的损失的必要途径。
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理构造,加上地球的生态环境本来就变化无常,我国又是农业大国,经济较为落后,承载能力较弱,这些综合因素造成了我国灾害种类多、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损害面积宽、危害大的形态。我国的主要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最为广泛。地质灾害主要分为由自然因素导致的地质环境问题即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活动导致的地质灾害即人为地质灾害。据调查分析,我国有一半以上的地质灾害发生的起因都是人类活动,特别是人类对于能源的过量、盲目开发。
1.1 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到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想象。滑坡出现的主要原因包括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和侵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开挖坡脚、蓄水、排水、堆填加载、劈山放炮、乱砍乱伐等。其多发生在江、河、湖、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地质构造带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易滑岩、土分布区以及暴雨多发区和异常的强降雨区等。
1.2 崩塌
崩塌是一种由于斜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的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移滑,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崩塌一般是由采掘矿产资源、道路工程开挖边坡、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堆渣填土、强烈振动等引发的。
1.3 泥石流
泥石流是由于降水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夹杂大量泥砂、石块、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一种高浓度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导致泥石流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不合理开挖,不合理的弃土、弃渣、弃石、滥砍乱垦等。
地面塌陷是一种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物因素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动力地质现象。
1.4 地面变形
地面变形主要有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三种形式。据调查,现阶段造成中国城镇地面塌陷主要有三个原因:一、由于不合理地过量开采地下矿产资源导致的塌陷;二、由于表面岩溶活动产生的塌陷;三、大量抽取地下水致使的地面下沉。
1.5 人为活动带来的地质灾害
现代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和范围的扩大加快了地质灾害的发生速度和频率,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地质灾害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工程地质灾害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发生速度快。在自然地质长期的演化和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岩体会发生有相对稳定到不稳定的变化过程。人类活动的加剧使得自然演化进程加快,也使岩土体的岩性变化发展得更为快速,继而促进了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带来较为严重的损失。
(2)灾害波及面广。除了特大型的地质灾害以外,一般的地质灾害都是只具有固定范围内的危害,而人为活动却扩宽了其危害范围。比如,生物资源也就是森林的滥砍乱伐和工程的大规模开挖导致的后果是区域性环境的破坏,区域性旱涝灾害的加剧,甚至是导致整个地球的荒漠化。除此之外,人类活动导致的升温效应也在较宽的范围内影响了气候变化和地质灾害的发生。
(3)灾害造成损失大。人类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所带来经济损失和环境损失都是巨大的。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也同步增加了由于工程建设造成的地质灾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2.1 进行科学的防治工程设计
地质灾害的防治工程的设计,要综合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的成因机制、运动模式、易发性以及防治对象的特点等多种因素进行考虑。主要的灾害防治途径一般通过致灾的原因来决定;防治工程的力度和工程量的大小应该在分析灾害的发生频度和防治对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2.2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工程内容
防止灾害的工程措施的实行要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设计的行业规范进行。据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和资料分析,国内防止地质灾害的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排水工程、支挡工程、加固工程、护坡工程、减载与压脚工程以及搬迁和避让等类型。
2.3 地质灾害的具体防治措施
(1)工程防治措施
工程防治措施是防制地质灾害的重要方法。大部分房后切坡形成的小型土质滑坡,较宜采用滑坡后缘地表排水、前缘支挡或削方减载护坡等工程措施。中型以上的滑坡,需要综合考虑工程地质勘查资料后再选择最适合的工程防治措施。
(2)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包括植树造林、种草护坡和合理耕牧。它的特点是应用领域广、成本较低、维持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条件、防治效果保持时间长,因此要实现其所要达到的效果也需要较长时间的维护和管理。对于泥石流区、地面塌陷区和水土流失区需要在分析调查区地质灾害的特点和自然经济条件之后再决定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措施,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造成的经济损失。
(3)避让措施
避让措施主要分为雨天避让措施和搬迁避让措施。雨天临时避让措施主要应用于灾害隐患点和变形斜坡,各镇需要在制定防灾预案的基础上设计出安全转移预案,对于雨天受到威胁的住户应及时进行转移地点的安排。搬迁措施主要应用于一些危险性强、危害性大的地质灾害中防治费用高于搬迁费用或再建房仍会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地方。
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作为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并不断改进的工作,对于减少国家的由于地质灾害受到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具有重要意义。工程建设部门需要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科学分析各种地质灾害的特点和属性,再结合工程区的实际地质环境制定出最有防治灾害方案,通过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来促进地质灾害防治水平的不断提高,避免国家的不必要损失。
[1]邓亮.地质灾害的特征、危害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预防措施 [J].科技创新导报.2013(14)
[2]彭少辉,侯新春.浅谈岩土工程中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 [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 (Z1)
[3]陆艺.贵州省望谟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 [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2 (03)
P5[文献码]B
1000-405X(2016)-5-1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