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星华
杂志的媒体功能与编辑知识操作指南
——评《杂志编辑实务教程》
□ 徐星华
曾几何时,杂志一直陪伴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或给我们以心灵的慰藉。在那些青涩的年代,一本好的期刊杂志可以说是一剂心灵的良药,伴随人们走过童年的懵懂、少年的躁动和青春的张扬。然而,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世界进入了高科技高信息化的时代,以网络为代表的现通讯媒体更是如潮汐一样汹涌澎湃地冲击着纸媒体,尤其是现在最流行的手机网络。杂志,这种传统的印刷媒体似乎很快被淹没在网络时代的喧嚣之下。或许这就是媒体时代的影响力,太发达的信息系统有时候也会让人孤独,找不到方向。而这恰恰是以杂志为代表的杂志媒体的最大优势:指导和治愈,帮人们找到方向!它代表着一种主流的指引,一种对信息过滤沉淀之后成熟判断,它的影响力如同火车的轨道,有规定的方向,或许显得有点不够灵活,但正是有了轨道的限制才能畅通无阻。所以,李静老师编著的《杂志编辑实务教程》(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便有了它存在的价值,更是一位工作者的学习、工作的结晶,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杂志持久生命力的肯定与渴望。该著脉络清晰,框架结构简洁明快。本书共有十章,大体有三个方向:第一至三章向读者介绍了杂志的基础知识和中西方的发展历史;第四至第八章,系统地介绍了杂志的定位策划、编辑审稿及版面设计等专业的编辑知识。第九章和第十章则是简单介绍编辑的出版和经营。作者深入浅出,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没有学术研究书籍的刻板,对于学习期刊编辑从业人员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从本书籍的阅读和学习来看,这些编辑知识或许并没有什么太过于高深或者特别之处,但本书阅读起来明确、信服,最终让我们确信了杂志的作用与功能!这也是本书的优势亮点所在。其一,作者的成书目的,我们为什么需要杂志?前文说过,现在的网络时代,把杂志这种媒体彻底地淹没了。但是杂志为什么还是一直存在着呢?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杂志一般具有专业性的热点,具有统一的方向和目的,也就是作为媒体,它只关注自己杂志方向所关注的问题,心无旁骛(比如文学杂志关注的是文学,汽车杂志只关注汽车行业等等);杂志一般都是出版局和新闻系统审批,具有一定权威性,它所刊发的信息都是比较权威的、不容置疑的,这正是网络媒体的最大缺陷;学术性杂志对于一些科研、学生等有专业研究学习目的的人,还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杂志一直都有一席之地,一直是主流的代表。其二,杂志的历史,其实就是社会文化的发展史,具有历史功能。在当今社会,杂志虽然有些偏离人们的视线,但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功能是永远无法磨灭的,这从杂志的发展历史便可以清晰地读出来。比如,一本《新青年》成了中国近代动荡、迷茫世界的灯塔,指引中国有知识有思想的青年们为了中国的未来而奋斗,也成为中国文化史的一个经典的文化符号。历史或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而记录在纸张上文字会流传下来,纸页也许会发黄,但终会被后人重新印刷出版。这就是我们浩大的文化经典流传下来的原因。在那个没有信息技术的年代,我们获得是一份原汁原味的文墨书香。其三,现代杂志的编辑,我们面向的是它的时代功能。正因上述杂志的需求和历史作用,我们才需要了解杂志,学习编辑知识,随着更好地发挥它自身的功能
李静老师对现代杂志的编辑过程的介绍也始终围绕着它的功能来展开,从杂志的策划定位、稿件的编辑到版面设计等等诸多方面,有条不紊,深入浅出,介绍一本杂志的编辑过程。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的杂志从各方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些规定的知识是必须要掌握的。我们需要杂志,然后学习如何编辑杂志,就是要充分发挥它的时代功能。
变,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功能。比如,现在很多时尚类杂志,是一定要变的。不变反而没有发展前途。比如流行服饰,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流行标志。八十年代,姐姐们的超宽大喇叭裤和蓬勃的烫发,承载了那个年代美女的美丽追求。如果现在谁还这么穿,一看就是七零后!流行元素是日新月异的,变得慢一点就有可能追不上时代的潮流。但也不是说,以前的就绝对是落伍的,祖母的绣花旗袍美了一个时代,现在某些场合穿一下,也是很美的。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杂志作为媒体也发生变化,但是那些最基本的还是不变的,这也是作者重新编写这么一本书的目的,即推陈出新才是目的。比如祖母的旗袍,你可以加入一些现代的元素,比如面料、制作、花式等方面,但是旗袍最基本的元素不能变,变了就不是旗袍了!所以,这些最基本的编辑知识是无论如何都要认真学习的。超过了编辑知识界限或者改变了这些编辑的限制规定,就不能编辑出杂志了。不管多么具有时代感的人,都会对一本毫无章法的杂志不屑一顾。
所以,读李静老师编写的这本书,了解到杂志编辑的时代功能,编出适应时代潮流发展的优秀期刊杂志,也是其成书的目的,是我们编辑人学习的方向。
(作者系通化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