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赛威
辽宁水利职业学院(沈阳 110122)
市政桥梁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
张赛威
辽宁水利职业学院(沈阳110122)
为更好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针对目前市政桥梁工程施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形式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教学改革方法。
市政桥梁工程;施工;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新时期职业教育是指为使学生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能够从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劳动。对于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来说应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技术,最重要的是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实现理实一体化。
市政桥梁工程施工是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涉及了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力学、结构设计原理、道路工程等课程。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掌握桥梁的组成及施工方法,掌握对简单的简支梁桥的计算和设计,了解现代化桥梁的构造及施工方法。由于课程知识点多且难度较高,学生很难对本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专业素质的培养。本文分析了市政桥梁工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及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
1.1授课方式简单粗暴
大部分学校仍然以教师为主体,采用课堂板书教授的形式,即使部分学校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但仍然是万变不离其宗,简单粗暴。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受到这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枯燥乏味、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很难让学生学好、学懂、学会,更难做到工学结合,理论联系实际。
1.2授课内容脱离实际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必然促使桥梁施工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新理论、新材料、新工艺及新结构不断出现,教材内容已经远远落后于施工技术的发展。学生学到的知识严重滞后于实际,滞后于新规范。毕业就业跟不上时代,难就业。
1.3理实一体化形同虚设
由于考虑学生的安全,以及学校的经济条件,施工单位岗位饱和等多种不利因素,极大的限制了学生接触工程实践。即便学生能够去工地实习,但由于桥梁建设期长,学生仅仅能了解部分施工环节,也仅仅是走马观花。不能对桥梁从立项、初步设计、方案必选、施工方案的设计与计算、施工、验收的整个施工过程有整体的直观的认识,影响了学生毕业后到工作岗位的衔接连贯性。
1.4考核方式的单一化
传统的考核模式是应试教育,期末考试的分数决定了学生的成绩,这显然不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但为了取得较高的分数,花费大量的时间死记硬背书本及课堂笔记,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维模式陈旧固化。
市政桥梁工程施工课程是在学习了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学习的。多年来,针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层出不穷,但尚存一些缺憾,本课程主要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师应确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选用适合学生的教材是非常重要的,选择国家规划教材,结合当今桥梁发展形势,在授课过程中,及时进行补充。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包括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革传统的考核评价体系等。
3.1信息化教学模式
目前,大部分院校已经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节约了老师的书写板书时间。可以将工程中的视频及图片以及案例展示给学生,声形并茂,但仍旧存在着老师的主观性,老师和学生缺乏互动。我校引进了万霆三维仿真软件,对桥梁的设计、读图、施工、检验过程进行虚拟仿真,让学生对桥梁整个施工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3.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枯燥乏味,老师讲学生记笔记,单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极易产生厌反心理,如果有一个知识点听不懂,后续的知识就更无法理解。我校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项目教学与多媒体信息化教学相结合,以工程实际案例引入课程,让学生始终以解决具体的实践问题为目的,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3过程化考试考核模式
为了让学生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要,必须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实践创新能力。传统的考核模式单一,很难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采用过程化考核模式,课程的最后成绩包括理论考试成绩(占50%)和过程考核成绩。过程考核形成包括:出勤及课堂表现(占10%)、课堂提问(占15%)、作业(占15%)、测验(占10%),这就避免了一次考试定成绩存在的偶然性、随意性的问题,这种考核形式能够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去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有其优点,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改革现有教学模式是迫切需要的。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
[1]张新军,彭卫兵.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8.08
[2]李春光,韩艳,刘建.桥梁工程研究创新型教学方法探索与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4.08
[3]张志超,吴迅.土木工程专业桥梁课群方向培养方案教学改革[J].时代教育,2014.21
(责任编辑:兴安)
G40-03
A
1003-3319(2016)03-00052-02
10.19469/j.cnki.1003-3319.2016.03.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