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立春
(湖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论军事理论课教学中的情感效应
彭立春
(湖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摘要:情感效应既是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是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情感效应在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中有激活、加工、沟通功能。增强教师的情感品质,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加强愉悦的情感交流,是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中发挥情感效应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军事理论课教学;情感效应;功能;途径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军事理论课程必须要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要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但是目前,受到军事理论课教师对军事实践活动的情感体验不强烈、学生的情感需求没有充分被考虑、较少表达情感沟通互动的教学设计、很少发挥教学氛围的情感熏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难以激发,很难实现应有的教学目标和基本的教学效果。
1军事理论课程中情感效应的主要内涵
情感是人最基本的心理活动,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情感是人们根据某种价值标准去评判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时的态度体验。”[1]141情感与认知虽然都属于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认知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状态和内在情况的反映,而情感是伴随着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过程产生的。当客观事物符合主体的主要观点、想法或者满足主体的基本需要,主体就会产生积极的肯定的情感体验,当客观事物不符合主体的观点、想法,主体就会产生消极的否定的情感体验。从内容上来说,情感可以分为较高层次的社会性情感和较低层次的情绪两大种类。较高层次的社会性情感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较低层次的情绪主要有快乐、恐惧、愤怒、悲哀等。
情感效应既是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是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军事理论课教师必须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是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的教育目标,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载体,激发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自豪、自强、自信、安全、幸福、愉悦等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理智的爱国主义情感,居安思危的危机感,保卫祖国的义务感,为祖国奉献青春的责任感。情感效应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所能包含和彰显情感效应的各种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加工方式,充分营造良好的情感场域,构建丰富的情感沟通,实现深刻的情感体验,唤醒学生的情感动机,促进学生将军事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生活的自觉行动。情感效应作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相互促进的,是教学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2军事理论课程中情感效应的基本功能
2.1激活功能
提高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要激活学生学习军事理论的强烈动机。如果只是单纯的军事理论知识教学,不能激活大学生自身深层次的需要与动机,很难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无法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的安全是国家、民族的头等大事,与每一个人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要通过中国国防历史的分析、军事思想的案例讨论、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分析、军事高技术中的具体战例的呈现等方式,讲清楚国家安全和国家主权完整独立是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的前提条件。教师要揭示军事理论知识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的基本关系,明确军事理论学习的实际地位和基本作用,从而使学生发自内心认识到国防意识、和平意识、危机意识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军事理论的热情和兴趣,引导学生克服困难,树立爱国主义情感,主动学习军事理论。
2.2加工功能
适度的感情体验能够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加工的效果。适度的情感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效率和水平,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图式的内化[2]156。军事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具体的战例来讲解抽象的军事思想和军事理论,用丰富具体的战争历史和战争实况来阐释复杂的军事高技术。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设计营造充满真诚严肃的情感、轻松愉悦的趣味、活泼欢乐的情绪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发挥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情感投入深化,促进学生构建军事理论知识的情感链接和情感构建。
2.3沟通功能
教学活动需要情感的互动才能够实现育人的目标,教学内容需要情感的表达才能提高教学的效果。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中要实现促进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的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之间必须要有情感共鸣和情感交流,大学生必须对教师和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产生认同感。教师自身要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追求和平的责任感、奋发进取的使命感,通过自身的情感去唤醒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对大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用有情感性的军事理论知识信息和资源引导学生的积极情感,减少学生对军事理论的厌烦等消极情感。
3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中发挥情感效应的主要途径
3.1增强教师的情感品质
教师是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的主导者和实施者,是提高军事理论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是发挥情感效应的关键因素。第一,军事理论课教师必须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军事理论修养,这是提高教师情感品质的前提。军事理论课教师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军事理论知识,必须站在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的高度来分析国际战略态势,必须根据中国国情和国力的实际情况来分析中国军事力量和武器装备技术的发展趋势,形成科学的国防观、战略观、战备观,进一步促进教师积极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发展。第二,军事理论课教师必须不断增强对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情感投入,这是提高教师情感品质的基础。目前各高校由于军事理论课程专职教师的课题少、论文难发表,导致军事理论课程教师的职称评定受到影响,所以军事理论课程教师很难把军事理论课教学作为自己的事业来发展,很难热爱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很难真诚的关爱学生。面对这种困境,政府和学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激励专职军事理论教师热爱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对军事理论教学有追求、有热忱、有感情、有付出、有干劲。第三,军事理论课教师必须不断增强对军事实践活动的情感体验,这是提高教师情感品质的关键。大多数军事理论课教师受到专业背景等因素的制约,没有直接体验现代国防建设的重大成就,没有亲自观摩高技术背景下的军事演习,没有直接体验和感受信息化战争的巨大威力,这些不足之处直接影响教师对军事理论知识的情感理解。我们必须创造条件安排军事理论教师在军营中参加理论知识培训,体验国防的神圣庄严,在军营中接受军事化训练,体验军事训练的艰辛,在军营中参观军事设施,感受军事技术的发展,在军营中观摩一定范围内的军事演习。教师在一系列的军事实践活动体验到中国国防建设发展的成就,中国国防战略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军事思想的巨大魅力,中国军事技术的优势和不足,自然增强对军事理论的认同感和理智感。第四,教师必须学会情感调控。教师在面对诸如南海争端、朝核危机、钓鱼岛争端等一些军事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时,必须要保持良好的理智感,避免自我过度情感卷入,出现异常高涨或者极度消极等情绪状态,无法保持自己合理的情绪状态。教师要学会及时调控自我情感,学会用快乐、饱满、振奋的积极情感来感染受大学生,防止过度的悲观、失望、愤怒等消极情感干扰大学生。
3.2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有目的地利用环境因素对大学生进行情感陶冶。情感总是在具体的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特定的环境下的各种因素对情感的产生有着重要作用[3]108。要通过各种手段营造一种可以引起大学生产生情感涟漪,激发思想波澜,激起情感共鸣,引起情感震撼的良好氛围。第一,挖掘激发情感氛围的教学资源。军事理论课程中的每一个章节都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塑造浓郁的情感氛围。近代国防中的任人蹂躏的屈辱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当代取得国防建设的伟大成就可以培养学生自豪感,国防法规的法律规定可以培养学生的义务感,伟大军事家的军事思想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周边环境的多重威胁可以激发学生忧患意识,我国的军事高技术的重大成果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我国军事高技术的重大差距可以激发学生的危机感。第二,设计表达情感氛围的教学手段。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的每个环节必须严格要求,克服学生自由、散漫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养成严格自律的纪律作风。教师要学会运用案例教学、讨论教学、开放式教学、实践教学等方式带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互动。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设计能够表达强烈情感的语言,教学语言要具有感染性、趣味性和形象性,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第三,创设展现情感氛围的教学情境。教师在讲解教材中的具体理论时一定要结合古今中外的各种军事战争中的实际案例,巧妙设计催人泪下、发人深思、令人亢奋、使人激昂的情境。要充分结合军事文学、军事艺术、军事歌曲,军事影视、军事舞蹈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开展教学活动,用图片、视频等将先进武器设备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由欣赏而动情,由动情而移性,在不知不觉中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3加强愉悦的情感交流
愉悦的情感交流是培育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和平共处的情感、树立集体主义情感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在课程教学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才能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积极学习军事理论知识[4]。第一,保持平等的交流地位。教师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价值,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实现教师和大学生之间真诚坦率、平等自由的交流。军事理论课程教师要向一些资深军迷学生学习,在平等的交流中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国防观念和和平观念。第二,尊重学生的心理需要。要尊重大学生心理需求和心理发展规律,树立服务大学生发展,服务大学生困惑的解决,满足大学生成才成长的需要。军事理论教学要解决学生存在的一些困惑,如国家与小家的关系、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矛盾、军事理论与军事实践的关系等问题,教师通过教学解决学生的困惑,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军事理论教学不仅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信息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进取意识。第三,提高情感表达能力。要实现愉悦的情感交流,军事理论课教师要有强烈的共情能力,尊重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情感表达,教育者要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各种困惑,了解大学生对一些军事热点问题的感性思考,了解大学生对一些热点争端的实际想法和价值取向,设身处地理解大学生对军事活动和国防建设的情感困惑。教师要主动与学生交流,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相互探讨,相互信任,保持感情的深度交流,加强感情的交融,在此基础上改变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军事观念、战略观念、战争观念和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
参考文献:
[1] 胡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2] 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 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实践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 杨大伟.情感教学在高校军事理论课中的应用[J].航海教育研究,2007(2):77-78.
(责任校对谢宜辰)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3.027
收稿日期:20150706
作者简介:彭立春(1976-),男,湖南邵阳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6)03-00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