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海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朱明海
25年前的某一天,在无锡北郊一所“村小”,有个男孩穿了条打补丁的裤子去上学。面对伙伴们的嘲笑,他流下了伤心的泪水。班主任知道这件事情后,马上在班上组织大家讨论:“这一个小小的补丁,见证着爸爸妈妈的勤劳与节俭,难道我们不应该对它表示敬意吗?”男孩感动不已。后来,班主任又鼓励男孩以“一条有补丁的裤子”为题去参加全乡演讲比赛。幸运的是,男孩还在那次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站在领奖台上的那一刻,他下定决心以后要成为一个像班主任那样的优秀教师!说到这里,也许大家已经明白了,故事里的男孩就是我,而那个班主任就是我现在的同事陈云香先生。
后来我幸运地考上了扬州教育学院,在何岚先生的引导下,我慢慢地读懂了过去的“先生”:孔子是真诚的,他和弟子一起散步、漫谈,思想在弟子那里衣钵相传;梁启超是博学的,他讲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一朗诵,一解释,活化出一幕悲剧;闻一多是讲境界的,他讲楚辞特别喜欢把课排在黄昏,走进教室的第一句话就是“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意态萧豪而令人难忘;陶行知是爱国的,他办晓庄、创育才、开展民主运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005年,我回家乡任教。受到八士实验小学务实进取教学团队的影响,短短几年里我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年轻的我为了扩大眼界,只要有机会就会出去看看。后来,我在“亲近母语”这一舞台上认识了越来越多的“先生”,得益于他们的指导,我对“做个好教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要认识儿童。好教师要通过修炼素养和技能成为“教学的主体”,更要以爱和平等的观念培育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体”。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教育须依照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施展。儿童是变化发展中的人,要珍视儿童每一个阶段的成长,循序渐进,不多不快、不抢不替。
要一节一节向上长。不要迷失在题海与分数的罗网中,不要迷失在排名的怪圈里。坚定自己的志向,我们可以“功利”地追求学历、职称与学术荣誉,因为这是当今社会对我们的一种考量;但是,我们需要“好文出于孤灯下”的虚静、“闲暇时间多阅读”的高贵、“顿悟时刻成文化”的积淀。
要经营课堂。凝望先生们站立在课堂里教书的姿态,他们往往就那样挺直地站着,“上对历史文化负责、下对莘莘子弟交代”!锡山区教育局孟晓东先生曾经谈到:“语文老师,走上讲台你就是语文”;“一堂好课,要让学生有在场感”;“教学是一种期遇,让孩子与文本、生活不期而遇”;“课堂要敞开空间,敞亮学生的思维”……
作为讲坛上的教育者,我们究竟应该怎样 “安身、立命、治学、做人”呢?
寻找自己的句子。“永远的春晖,永远的经亨颐”,他做了多年“教育救国”梦,终于有了一块实验田;“我是吴宓教授,给我开灯”,他穷其一生追求“甜蜜与光明”的理想;“爱的教育”,斯霞一语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年轻的我们,有属于自己的句子吗?
“生就”先生。成尚荣先生说:“生就,自然生长、生成也;造就,则是刻意打造也。”名师、教育家等“先生”该当“生就”吧!我真诚地面对学生、追求课堂境界,在“村小”轮岗时陪孩子抖空竹、做麦秆画、读儿童文学;我努力走向博学,熟读中外专家的课程论,明晰教育的本质与方向;我乐于为大家服务,教导处副主任、团支部书记、办公室副主任、教科室主任干一样、爱一样、精一样……我和密密麻麻的“小树”相伴,投身教育终不悔,甘洒激情写春秋,朝着先生的方向不断前行。
(作者单位:无锡市八士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