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亚
教师阅读:汲取专业成长的洪荒之力
杨树亚
教师的专业成长不只在课堂之内,更在课堂之外。教师的职业生涯中,需要趣味浓、品味正的阅读生活。在专业阅读中,提升教育的境界;在非专业阅读中,打开教育的视界。这样的阅读生活,才会给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发展的定力与动力。
教师阅读;专业成长;趣味与品位;定力与动力
今年盛夏,在里约奥运会的泳池中,最夺人眼球的非傅园慧莫属。不仅是因为她夺得女子100米仰泳比赛的铜牌,更是因为她“段子般”的率性语言,由内而外不加修饰的“表情包”。
傅园慧没想到自己获得铜牌,因为她在预赛时已经“使出了洪荒之力”。但是,傅园慧的铜牌绝非偶然,回忆赛前近一年的训练,她的感慨是“鬼知道经历了什么”,简直“生不如死”!
傅园慧的洪荒之力让其成为泳池的 “泥石流”;但傅园慧洪荒之力的背后是在困境中的默默汲取,是“厚积而薄发”的美丽绽放!
教师的专业成长也需要傅园慧式的 “洪荒之力”——当然不是物理意义上的力气与力量,而是促使教师个体不断向上攀升的发展底气与精神动力。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累积经验。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仅仅依靠个体的教学经验已经很难让一名教师实现“匠”的转身——教学需要“工匠精神”,但教师不能只做“教书匠”。一名优秀的教师,既要立足于讲台与教材之中,寻求教学之“术”;更要徜徉于生活与阅读之中,领悟教育之“道”。教师阅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洪荒之力。
教师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在传递知识。因此,教师的教学行为既是一门“技术活”,又是一项“艺术活”。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去研究教学内容,而且要研究教学对象和教学行为。这样的研究,既是对自身经验的总结和提升,更是对教育理论、教育规律和他人教学经验的验证。这样的研究过程更需要通过教师的专业阅读来完成。
首先是读“正书”,寻教学之道。此处的“正书”是指教育教学类书籍,或者人文教育类期刊。一名优秀的教师,必然要去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中看似浅显的建议和劝告,其实是教育规律深入浅出的呈现。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去读一读卢梭的《爱弥儿》,才会理解教育如何让一个“自然人”走向“理想的公民”。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去读一读加德纳的《多元智能》,才会明白“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意蕴之美。一名优秀的教师,还应该去读一读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才会明白“什么是教师的尊严”。
朱永新老师曾说:“现代许多教育新思想,其实只不过是用我们这个时代的语言和案例与过去的大师对话而已。”教师的专业阅读,就是在文字中与大师进行的一次又一次穿越时空的教育对话!
其次要读童书,葆一颗童心。优秀的教师,应该是“走进儿童世界的使者”;优秀的教师,不仅要阅读儿童,认识儿童,甚至可以“成为儿童”。这一境界的抵达,需要教师“和儿童在一起”,更需要教师在专业阅读过程中去完成——在童书阅读的过程中,走进儿童世界,感受游戏精神。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培养自己的学生成为“读书人”的同时,一定也会让自己充满“书卷气”。“师生共读”已经成为许多教师开展班级读书的重要方式。与孩子一起读童书,不仅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其永葆一颗童心,更让一批优秀的教师成为童书阅读的“大家”与“名家”——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不止一条。著名特级教师周益民先生应该是童书阅读和推广的典范。在童书推广阅读过程中,他不仅成长了儿童,也成就了自己。
曾经带着自己班级的孩子一起去阅读有 “童话外婆”之称的林格伦“淘气包”系列小说,在“淘气包”埃米尔、大侦探小卡莱、小飞人卡尔松、长袜子皮皮的生活世界中,感受童书文字的轻盈,更享受书中的“儿童生活”。
曾经在偶然之间发现《东方娃娃》中配送的“折叠书”,于是精心设计一节“师生共读折叠书”的课外阅读课,带着一个班级的孩子读折叠书中的图画与文字,猜想打开下一页会出现怎样精彩的图文,甚至在阅读结束时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创编折叠书。
曾经和班级的孩子一起阅读黄蓓佳的系列小说。在《漂来的狗儿》与《遥远的风铃》阅读中,我与孩子们一起打造他们全新的“纸上生活空间”;在阅读《你是我的宝贝》时,从主人公贝贝阳光般的笑脸和纯真的举动中,感受到一种冲动——走近贝贝,走近智障儿童生活的世界里,去熟悉他们,去感受他们的轻松、自由、明亮与善良。
……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不时地迸发这样的激情与冲动。童书阅读,可以点燃教师教育的激情,可以唤醒教师对职业最纯真的热爱。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专业阅读去提升,也需要非专业阅读去丰富。如果说,专业阅读可以提升教师教学的境界,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那么,非专业阅读则可以拓宽教育视野,让我们选择更丰富,选择更自由。
教师阅读不应该被“工具化”,其目的不能窄化为“读到了什么”。教师阅读的意义就在于阅读的本身,在于阅读的过程,在于让阅读成为教师专业存在的一种方式。“不读书,面目可憎”的道理似乎人人都懂,但是“让阅读成为教师专业成长方式”的境况并不容乐观。学校,缺少像样的读书的地方;教师,缺少静心阅读的时间。需要的时候,“恶补”几本理论书籍,以填补一下专业知识的“空白”。这样急功近利的教师阅读,无法为专业成长提供持久动力。教师阅读,需要打开“窗子”,甚至打破“墙壁”和“天花板”,让“大书”“闲书”“杂书”走进教师阅读中来,让教师阅读从“食之无味的鸡肋”变为“唇齿留香的奶酪”。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趣味浓、品味正的阅读生活。专业阅读,决定着方向;非专业阅读,营造了氛围。二者相依相伴,阅读才能为教师专业成长催生真正的洪荒之力。
G451
B
1005-6009(2016)41-0069-01
杨树亚,南京市石鼓路小学(南京,210004)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