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智慧校园”创建之策略

2016-04-14 10:06:01胡宁晖
江苏教育 2016年58期
关键词:淮安市智慧校园校园

杨 轶 王 祥 胡宁晖

推进“智慧校园”创建之策略

杨 轶1王 祥2胡宁晖3

“智慧校园”创建是“互联网+教育”的具体实践。学校应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创建,勇于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创建范式,努力构建一个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慧教育生态环境。

“智慧校园”;创建;策略

为了加强智慧教育体系建设和助力智慧淮安建设,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江苏省淮安市不仅把“智慧校园”创建看成是实施智慧教育的主要抓手,还把“智慧校园”创建当成是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的重要内容。就如何推进创建“智慧校园”,淮安市电化教育馆做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探索尝试。

一、不断优化,以标准引领学校创建

标准是衡量创建工作成效的标杆,也是引领学校创建工作的旗帜。2015年是淮安市开展“智慧校园”创建的第一年,首先就是制定创建评估标准,引领创建学校与企业公司合作,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创建范式。为了准确把握“智慧校园”的发展趋势,淮安市电教馆搜集并研究了国家、省、市相关文件及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依据学校类型和性质的差异,提出了淮安市“智慧校园”的总体需求,出台了《淮安市“智慧校园”建设评估标准(试行)》。从机制保障、融合应用和创新应用三个维度出发,设立组织领导、制度规划、队伍建设、管理应用、教学应用、应用成果等6项二级评估指标,22项具体评估标准,区分不同类别学校创建工作侧重点,强调信息技术创新特色应用。

2016年初,淮安市教育局将“智慧校园”创建工作纳入县(区)年度教育工作目标考核,重点部署、全力推进,形成制度化的评估机制,促使各地高度重视创建相关工作。通过调研,广泛征求各学校关于创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根据淮安教育信息化发展动态,突出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不断优化和完善标准体系,印发了《淮安市“智慧校园”建设方案》,包括《淮安市高级中学“智慧校园”建设评估标准(试行)》《淮安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评估标准(试行)》《淮安市幼儿园“智慧校园”建设评估标准(试行)》。方案明晰创建实施步骤及建设标准,提升学校对创建工作的认识,鼓励创建学校立足实际,创新思路,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潜力,以应用需求为导向,按照学校教学、管理的实际,努力建设具有特色的“智慧校园”,逐步探索教育新常态下素质教育生态体系的新模式。

二、立足关键,以培训提升信息素养

“智慧校园”创建的关键之处应该是教师和学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帮助教师逐步增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在《评估标准》中设定具体要求,例如:学校校长每年主讲一次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相关内容讲座;主持两次对教师信息化教学公开课的点评活动;学校定期开展教育信息化的新知识、新技术与新媒体等应用专题培训,每学年教师培训20学时以上;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开通个人学习空间并熟练应用;学生能通过个人空间进行学习、交流等。这样,既明确了创建评估评分依据,又指引着学校具体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工作。

另一方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办法引入新思想、推介新做法,把培训工作与“智慧校园”创建结合起来,帮助学校开阔创建眼界、启迪创建智慧。一是组织领导参加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活动。自2015年以来,淮安市电教馆先后三次组织县(区)分管领导、创建学校校长,赴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聆听钟绍春、祝智庭等近20位专家学者的智慧教育讲座。二是组织骨干教师参加智慧教育能力提升培训。我们与淮阴工学院联手,借助地方高校优秀师资力量,先后培训10批教师共计5000人。培训活动坚持在学校机房内进行,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指导相结合,创新采用“1+1>2”培训模式(即每班配两名专家,一名专家授课,另一名专家跟班听课并指导学员操作练习)和“翻转”培训模式(即把“翻转课堂”理念引入培训活动),增强培训效果。三是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依据教育部颁发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指南,采取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培训新模式,对全市中小学(含幼儿园,下同)教师分年度、分学科、分层次组织实施不少于50学时的专项培训。四是建立“淮安教育信息化培训”群,要求参培学员及创建学校教师全部加入,对培训中没掌握的模块,及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群内提出来,教育信息化专家团队成员在线给予解答。

卓有成效的培训加大了学校管理、教学应用软实力的提升力度,提高了学校不断适应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发展新需要的能力,也更有利于创建学校探索出契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智慧校园”新模式。

三、突破难点,以合作实现校企共赢

“智慧校园”创建不仅需要学校和电教部门的努力,需要各县(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也需要致力于教育现代化相关企业公司的积极协助。

在实践中,创建学校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准定位与企业公司合作,共同制订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创建任务顺利完成。有些农村学校,曾一度遭遇建设资金欠缺,创建工作几近搁置的状况。在积极寻求上级主管部门扶持时候,得到了中国电信的主动资助。电信公司不仅提供了成熟的门禁考勤系统,还提供了将校务办公、教务管理、课堂教学、教学资源等整合于一身的云教育平台。这样,学校既在合作中解决了难题,又帮助企业发现软硬件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在合作中逐步完善自身,为进一步在教育行业中拓展业务打下了基础,校企合作实现了共赢的局面。在此过程中,市、县电教部门做好协调、督查工作,对校企合作进行跟踪指导,对双方在合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偏差及时纠正,确保学校创建工作顺利完成。

四、发挥优势,以团队助力学校创建

专家引领和同伴互助在“智慧校园”创建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或缺。淮安市教育信息化专家团队成立于2014年,现有成员20名,其中2名是高校教授,中学高级教师有12名,中学中级教师6名,在历年的市教育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中,为提高全市教师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水平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推进“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印发了《关于建立教育信息化专家团队成员与创建学校之间联系点制度的通知》,将专家团队成员分组安排到各个创建学校进行结对帮扶,要求成员定期到相关学校进行指导。同时聘请专家团队成员与企业技术人员参与中期的创建督导,及时帮助解决创建过程中的问题,加大专家团队、相关企业服务创建学校力度。

五、强化督查,以督导推动创建进程

创建初期,淮安确定了“以评促建、以评促用、以评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强化督查,严格验收。年初本着学校自主申报的原则,并根据积分的高低,确定创建学校具体名单,制定创建工作计划方案;年中组织开展“智慧校园”创建中期督查,随后召开“智慧校园”建设工作中期督查总结、研讨会,进一步推进创建工作,交流和共享创建经验;年终组织专家分三批对全市“智慧校园”创建学校进行集中验收。督查和评估基本程序包括:(1)自评。学校对照评估标准进行自评,制作特色亮点应用视频汇报材料,不足之处及时整改;(2)初评。各县(区)教育局电教中心组织专家进行初评,报初评意见表。(3)复评。市教育局组织专家组通过座谈、线上与线下查看实践应用成果,注重创建形成的教育教学特色应用,形成验收意见。督查工作通过以上程序贯穿于年初、年中及年终的整个创建过程。

“十三五”期间,淮安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将把“融合创新”作为核心,以更高远的定位、更广阔的视野、更有力的举措、更扎实的工作,在教育信息化应用融合方面进行更加深入、更有成效的探索,把“融合创新”落实到“智慧校园”的创建中。

G43

B

1005-6009(2016)53-0036-02

1.杨轶,江苏省淮安市电化教育馆(江苏淮安,223299)馆长,高级教师;2.王祥,江苏省淮安市电化教育馆(江苏淮安,223299)副馆长,高级教师;3.胡宁晖,江苏省淮安市电化教育馆(江苏淮安,223299),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淮安市智慧校园校园
淮安市以党建抓引领 锻造应急铁军
淮安市强化“三个一” 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校园的早晨
琴童(2017年3期)2017-04-05 14:49:04
春满校园
基于B/S结构的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慧校园”浪潮下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与设计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
智能云教学系统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企业导报(2016年10期)2016-06-04 12:11:15
开心校园
爆笑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