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震艳
游走在班级管理思维模式转换间
华震艳
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也要打破思维定式,积极转换思维模式,坚守与撤离相生、逞强与示弱相成、奖励与惩罚相形、有形与无痕相倾、精细与模糊相和,努力寻求教育的最佳平衡点,从而使班级管理工作切实有效。
班级管理;思维模式;转换
班级是学校的基础细胞。班级管理和谐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才会得以顺利开展。正如赫尔巴特所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育都是不可能的。”班级管理工作的内部各要素是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也要打破单一的思维定式,积极转换思维模式,努力寻求教育的最佳平衡点,从而使班级管理工作切实有效。
坚守教室考量的是班主任的耐心、毅力、德行,确实是班主任应该修炼的,尤其对于青年班主任来说,坚守教室会让你获得更快的成长。两年前,在来到一所新的学校,接手一个全新的班级后,我进行了近二十年班主任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次“坚守”。新接手的班级因为有了一个全校闻名的问题学生,每天都会惹出事端,每节课都上不安宁,班上部分学生受其影响跟风闹事,加之班级的核心力量又没形成,所以整个班级显得浮躁不堪,犹如一盘散沙。而我刚刚从外校调来,一切显得那么陌生。班级常规检查频频扣分,学生学习成绩毫无起色,此时我唯一能做的只能是坚守教室,坚守阵地。这样一来,我便可以不断地发现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处理。与此同时,我和学生的关系也从陌生变到熟悉甚至亲密,毕竟长时间的坚守教室为师生间相互了解提供了时空平台,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那个问题学生也渐渐有所收敛,我和他之间的关系也慢慢从敌对到友好,整个班级也渐渐有了正气。经过一学期的坚守,班级各方面终于步入了正常轨道,于是我选择适时的撤离,让学生自主管理。当然,撤离并不是不在场,我可以通过值日班长的汇报与记载及时了解班级的情况,适时给予班干部一些指导和援助。久而久之,我班渐渐形成了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学生的自治能力也增强了。
必要的坚守与适时的撤离相结合,应该是一种最为合适的班级管理状态。坚守教室,能发现班级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坚守更大的意义在于可以换来放心地撤离,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
青少年普遍存在服从权威和模仿偶像的心理特点,与学生接触频繁的班主任,如果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适时适度地 “逞强”,就很容易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班主任的“特长”往往更容易树立威信,当然不必一股脑儿地把全部的特长都搬到学生面前,而是应当有选择性地展示。刚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为了让学生对我刮目相看,同时也为迅速增进彼此的感情,我硬是花了三天时间把全班45位学生的名字以及兴趣爱好等信息进行了准确无误的对号入座。学生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好多学生会围在我身边询问,为什么我能在短时间内把他们全记住且还了如指掌。我告诉他们老师没有最强大脑,靠的是刻苦精神以及科学记忆,而要想提高学习效率,加速知识积累,就要学会科学记忆,接着我还顺势介绍起了记忆训练的方法。此后的日子里,我发现学生都很乐意亲近我,与此同时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对强记和背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语文、英语的背诵作业都能轻松完成。这里,我强调的是恰当地运用“逞强”艺术,能让学生信服你、崇拜你进而效仿你,从而使班主任工作顺利开展。
班级管理中不能一味地 “逞强”,也要懂得“示弱”,要善于“以柔克刚”。“示弱”不是无奈的妥协和软弱,它彰显了教育者的真诚,凸显了教育者的自信,它能轻松地营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德育教育的渗透和深入。班主任的示弱过程是放下架子、解除武装,开诚布公地向学生敞开心扉的过程。记得当时班上有一位性格偏执、脾气火爆的学生,我曾几次与他发生激烈冲突,我的强硬态度与他的暴戾之气碰撞在一起,每次都是两败俱伤,班主任工作陷于被动并出现僵局。有一次他又犯错误了,我正好嗓子沙哑,疼痛难忍,我拉他到一旁轻轻地对他说:“以前老师当众狠狠训斥过你,是老师的不对,没有顾及你的感受,可你今天又故意违反纪律,令班级扣分,流动红旗又丢了,你说老师该怎么对你?也许你觉得这是你个人的行为,可是难免会牵扯到整个班级包括老师……”没有正面的直接的冲突和批评,学生反而不好意思起来,他保证以后不再连累班级不再连累班主任。此时,适当的退让更容易博得理解,远比逞强要更有力量,矛盾也就迎刃而解。
班主任工作中,“逞强”是艺术的表现,而“示弱”则是智慧的显现。
奖励和惩罚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两个重要手段,从本质上讲,奖励和惩罚都是对学生的激励。奖励是一种肯定性评价,对学生进行奖励,不仅能培养和促进受奖励者的荣誉心和上进心,也能调动其他同学的积极进取心。奖励可以是精神上的鼓励,也可以是物质上的刺激,总之对学生的奖励形式要灵活多样。我在班上推出的奖励是一套 “校园个人写真”,就是抓拍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一些美好瞬间,以及与喜欢的老师的合照,我会将他们装订成册作为礼物赠送给学生。因为这个奖励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所以学生也非常在乎。
惩罚是一种否定性评价,惩罚一定要合理。以前我班的卫生角总是脏乱不堪,在我三令五申之后依然如故。某一天,我让学生集体参观卫生角再谈感受,并且即日起关闭卫生角一周,自产的垃圾自行带回家。这样的惩罚既是一次特殊体验又是一次自我教育,之后再也没有学生漠视卫生角了。
班主任奖惩要公正,但也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记得有一个飙车男孩成为奥运冠军的故事,故事里的罚单是一张温情的罚单,它不仅仅是惩罚,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引导和鼓励,交警在惩罚学生斯卡斯代尔的同时又帮助他挖掘了自身的潜力和优点,这就是艺术性的惩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巧妙地因势利导,变惩罚为奖励,充分利用学生们积极向上的心理因素。
完整的教育应是既有奖励也有惩罚,从这个意义上说奖励和惩罚具有同等的价值。当然,我们更推崇奖励,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发挥正面的强化作用,以鼓励式教育为主,再兼顾适当的惩罚机制,给学生以最人性化最有效的教育。
班级管理有赖于班级文化的建设。有形的班级文化主要是外显层面的包括班级环境和班级制度。每带一个新班级,我首先要做的就是创设一个整洁、优美的班级环境,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尝试。走进我们的教室,立刻会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教室窗明几净、地面一尘不染、鲜花翠草点缀其间,教室里处处弥漫着求学上进的气息:墙壁上张贴着催人奋进的“名人名言”、激励自我的“梦想蓝图”、别具一格的“苹果成长树”、独出心裁的“雏鹰争星榜”、全班公认的“形象代言人”……此外,我们共同制定了《班级公约》并张贴出来。班级事务坚持“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原则,设立岗位承包责任制,如两操监督员、纪律监督员、图书管理员、门窗管理员等。把设置的岗位、要求与责任人一一对应以表格的形式罗列并公示,这不仅让学生明确了各自岗位的具体职责以增强责任感,还能发挥全班学生的监督作用。
班级文化的内隐层面——精神文化,主要指班级内师生认可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群体目标、治学态度等,表现为班级人际关系、班风、集体舆论、班级成员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思维方式等,这是班级文化的内核。这一层面的班级文化是无形的。“做一个幸福的小公民”是我们全班同学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我班的班级特色。优雅的教室环境让每天置身其中的班级成员油然而生幸福之感,老师爱学生,学生敬老师,彼此亲如一家……和睦、融洽的人际关系,加之在同一目标激励下同学之间的竞争和比赛,为全班每一位同学的成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精神氛围。幸福不仅是个人的追求,还要为更多的人谋求幸福。幸福基金的成立、爱心活动的开展,爱的种子在学生幼小的心田萌芽,慢慢浇灌,总有一天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教育无小事,细节决定成败”。班主任的工作要从细微处落手,“精细”不仅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认真的态度,更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精细化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更是一种管理策略和管理思想。班级中的常规工作比较琐碎,管理不当就会杂乱无章,细化管理则会变得有章可循。班主任工作的精细首先体现在严格细致的管理方式上,它的推动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管理网络,即“班主任—班委会—值日班长—小组长—每个同学”的五层网络,要求“人人都是管理者”。我们共同制定班规班纪与评价细则:用餐中要求每个学生做到有序、无声、不丢、不剩,违反者每次减一颗星;各科作业完成及时、有效、质量高、书写规整,每人每次加一颗星,反之减一颗星。这些由组员相互观察、组长负责记录、值日班长监督完成,当然相关的班委会成员以及班主任还可依据实际情况及时对可能有偏差的记录进行纠正。除此之外,班主任工作的精细还要体现在心系班级每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悉心对待每一个细小的问题和微小的情况,把握每一个细微的教育契机,不断提升教育效果。
当我们过分强调对学生进行量化管理,追求一种精确性,以示学生之间的差异时,会使得不少学生在认识和个性发展上趋于片面,个性与情感受到压抑,影响学生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发展,而模糊管理则恰好可以弥补精细管理中的这些不足。模糊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之一,“模糊”不是马虎、糊涂,而是要加强班级管理的科学性,使班级工作更切合实际。如前面提到的加星、减星的评价细则必须要有执行,但最终都是转换成“苹果”(集满十颗星换一个苹果),粘贴在“苹果成长树”上,作为学生学期表现的评价以及成长的记录。此外,班级管理大可不必面面俱到、事事问津、处处较真,对一些“不是问题的问题”,班主任可以佯装不知,视而不见,对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班主任可以掌握时机,事后适时提醒或委婉暗示。如高年级学生进入青春期就会出现的异性交往问题,一些男女生会彼此心生好感、相互吸引,这完全属于正常,即便出现早恋的现象班主任也切不能武断处理,轻易“扣帽子”,应该选择恰当的时机,通过各种间接的方法加以引导,点到即止。
班级管理的精细化,体现的是一种管理理念。它体现了教育的服务性、实践性和教育的创新性,要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通过爱心、细心、放心地关注每一个学生,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同时,班主任管理工作有时也需要粗线条些,通过“模糊”管理,实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更好结合。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就班主任而言,须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思想,探索多样的教育方法,寻求教育工作的最佳平衡点。
G41
A
1005-6009(2016)42-0052-03
华震艳,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安镇实验小学(江苏无锡,214000)语文教研组组长,一级教师,无锡市班主任工作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