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晨晨 邵楚楚
徐州医科大学麻醉学院 江苏省徐州市 221004
全身麻醉药靶点研究的新进展
闫晨晨 邵楚楚
徐州医科大学麻醉学院 江苏省徐州市 221004
目前,临床麻醉学的研究重点主要在于对全麻药物的合理麻醉方式以及对用药是否会对大脑产生神经毒素这一方面转移,目前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越来越多,麻醉药对神经功能可能造成的损伤主要包括神经细胞凋亡以及神经发育,通过增强人体抑制性神经传递,减弱神经兴奋程度,从而在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作用。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全麻药物靶点在全麻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以期能为研发出更为有效且安全性更高的麻醉药物提供借鉴。
全身麻醉药;靶点研究;进展
麻醉药的技术进步和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有效推动了外科手术的发展,但全麻药物对人体产生的具体机制目前尚未有统一的论证。从临床麻醉学角度来看,全麻主要是指通过各种全麻药物,采取静注或吸入方式将其送入到人体,达到让患者意识消失、遗忘、制动的状态,从而有利于手术实施。但目前有研究证实[1],全麻药物均是通过对大脑不同部位或神经通路起到了选择性作用而产生麻醉效果,主要靶点包括各种离子通道、蛋白质、酶以及各种受体等等,麻醉要作用的典型靶点为γ-氨基丁酸A型受体,因此对全麻药物的各种新靶点进行研究有一定的临床实际价值。
人体大脑中的多巴胺主要从腹侧被盖区以及黑质致密部分泌而来,多巴胺受体隶属G蛋白耦联受体,目前临床检验学中已分离出五种,主要包括D1样受体和D2样受体两大类。在师小伟[2]等人的研究中指出,D1受体特异性激动剂SKF-383393可有效苏都按戊巴比妥钠麻醉的苏醒时间,且该表现可被D1受体拮抗剂阻滞。同时,中枢兴奋药物哌醋甲酯可有效缩短异氟醚麻醉的正反射恢复时间。但从药动学角度来看,哌醋甲酯对多巴胺再摄取转运体均可起到抑制作用,且对其表现出与去甲肾上腺素同样的亲和力。这些现象都提示D1受体介导觉醒机制在全身麻醉后的苏醒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D2受体与D1受体不同,主要是分布在突触前后,对睡眠状态可起到双向调节作用。在潘庆军[3]等人的研究中指出,D2受体激动剂喹吡罗使用剂量为0.015mg/kg时可减少苏醒时间,但在使用1mg/kg的剂量时可增加苏醒时间。原因分析为,D2受体激动剂在低剂量时主要通过对突触前起到激活作用,而在高剂量用药时主要作用于突触后的D2受体。这种现象说明D2受体激动剂仅仅对人体睡眠和苏醒周期存在影响。
乙酰胆碱是人体大脑中兴奋神经传导的主要递质,在人体睡眠-苏醒周期中起到主要调节作用。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属于乙酰胆碱分支,与γ-氨基丁酸A型受体一样是由5个亚基组成和配体门控离子通道,且每个亚基均由胞外亲水结构和4个跨膜疏水结构域构成,在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被激活后,离子通道打开,钠、钙等阳离子内流,此时兴奋性突触后电流随之产生。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主要由丙泊酚和异氟醚产生抑制作用,除了典型的γ-氨基丁酸A型受体和甘氨酸受体增强外,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中特定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亚型进行抑制,可能会增强药物的麻醉效果,同时副作用也更为明显。
双孔钾通道包括15个不同亚基,且该通道包含TREK1、TREK2、TRESK、TASK1和TASK3等类型,均可通过全麻药物进行直接激活。因此,双孔钾通道通常被认为是对神经元的兴奋起到了后台调节作用。在李世勇[4]等人的研究中指出,挥发性全身麻醉药物对双孔钾通道进行激活后,可对静止膜电位设定中起到重要作用。麻醉药物在上述5个不同通道中的敏感性呈现不均等,例如氯仿和异氟醚的麻醉效果变化较大,且TASK1通道中基本不会受到任意一个的影响,但所有通道均对氟烷呈现高敏感性,一氧化二氮、环丙烷可激活TREK1通道,但对TASK3通道的影响却不明显。在钾通道被激活后,可通过增加膜的钾电导来对神经元活性起到抑制作用,从而能降低兴奋电流。而突触前也可发现双孔钾通道,且通道激活既可以是抑制性(兴奋性突触部位),也可以是兴奋性(抑制性突触部位)。
钠通道可对再生轴突动作电位产生传播作用,且能通过对特定树突输入端进行选择性放大,以此促进突触整合。全麻药物则能抑制谷氨酸能神经元当中的突触前电压门控钠通道,从而对兴奋神经传递起到中断作用,发挥麻醉效果。
综上,在近年来的全身麻醉药作用靶点的新研究中发现,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主要是在麻醉药作用于人体不同脑区以及受体特定位点而产生,麻醉药物的彼此微弱结合可对人体蛋白质功能产生重要影响,究其原因则是在于对关键靶点的作用,因此对药物的作用靶点进行研究可丰富全麻机制研究,从而为临床麻醉的安全性提供借鉴。
[1]罗竺欣,张宇,喻田.全身麻醉药靶点研究的新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5,31(06):619-620.
[2]师小伟,刁枢,周宇豪.全身麻醉药物分子靶点的研究进展[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5,36(05):463-466.
[3]潘庆军,刘渊.麻醉药的抗炎抗感染功效及其作用靶点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2,17(08):940.
[4]李世勇,罗爱林.吸入麻醉药作用的新靶点——双孔钾通道[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1,32(03):3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