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创新山区农村体育教学新局面
——从一堂山区农村体育课谈起

2016-04-14 06:12浙江绍兴市上虞区百官街道中心小学郑燕军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29期
关键词:背篓赵老师班长

浙江绍兴市上虞区百官街道中心小学 郑燕军

浙江绍兴市上虞区曹娥街道中塘学校 任刚良

因地制宜,创新山区农村体育教学新局面
——从一堂山区农村体育课谈起

浙江绍兴市上虞区百官街道中心小学郑燕军

浙江绍兴市上虞区曹娥街道中塘学校任刚良

当前形势下的山区农村教育,存在着极大的问题与挑战。

一是随着教学资源的相对集中(集中办学),剩下给当地山区农村教学的资源无比缺乏。二是随着山区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山区农村学校学生数严重减少。这些因素使得教师、学生、教学器材等都产生了严重不足,给山区农村的教学造成了消极影响。自然,作为山区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更加困难重重。面临许多挑战和困局,如何破解这个困局,成了每一位农村体育教学工作者心里亟待解决的心头大事。

前不久,我们和本省几位教育工作者一起到桂北某山区的农村学校观摩学习。在那里的一堂体育课,小学生们和教师的和谐互动和他们新颖的教学方法,让我们一下找到了解决这个困惑的金钥匙。

下面,把这堂课的大致过程复述一遍。

【课前准备】

我们到达这个学校的时候,已经是上午十点了。老师和同学们正在学校门口外面列队欢迎我们。老师(姓赵)给同学们鼓劲说:同学们,今天有远方的老师们来我们学校进行观摩指导。我们要拿出自己最好的本事来给他们看看。好不好?

“好!”同学们一起欢呼。

“那么,你们就自己去准备吧!”赵老师一边对学生说,一边把我们安顿在操场一侧。

听赵老师的解说,我们大致知道了这个学校的一些情况。

其实,这个学校以前曾经办过中学,叫马头中学,最繁荣的时候有十五个老师,三百多学生。后来撤点并校,改为马头小学,有一到六年级的教学规模。现在从小学四年级起集中到了乡镇中心学校去读书,留在本校的学生也就只有一二三年级了,学生本来有六十几个的,如今随着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外出了,剩下在当地读书的,就只有26个学生。

【课堂要求】

不久,同学们来到了操场。班长在整理队伍。

“立正!各班报数!”班长威严地说着。

“1、2、3……”还身穿棉衣的同学们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桂北气候反常,这深山里更加寒冷。

“报告,学前班3个。”一个小女孩稚气地说。

“报告,一年级8个!”一个一年级男生说。

“报告,二年级8个!”一个二年级女生说

“报告,三年级7人!”最后说话的是班长。随后,班长快步向前跑步至主席台(旗杆台前)。赵老师站在旗杆下方,红星红旗在迎风招展。

我们坐在赵老师身后的木凳子上。

“报告!马头小学全体都有,一共26名学生,已经集合完毕。请指示!”班长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好!请归队。”赵老师随后对着学生说:“立正!稍息!”

同学们的步伐竟然异常得整齐。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体育课,其实就是活动课,技能课,游戏课。虽然有外地老师来指导我们,他们也是我们的老师,你们不要怕。只要你们表现好了,其他的某某某老师,还会给我们展示他的精妙的武术!你们说好不好?”(想不到,赵老师给了我一个突然袭击!把我会武术的事情透露给了学生们。)

“好!”同学们异口同声。

“下面我讲一下要求。你们首先要注意安全。任何运动,安全都是第一的。要避免受伤。大家围绕操场慢跑三圈后,就听从班长的要求进行活动。”

学生们很认真地进行慢跑。开始是大家一起跑。一圈之后,学前班和一年级与二年级三年级分开了。学前班和一年级连成队继续慢跑。二年级与三年级学生交叉排成二队,即二年级—三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他们分开成行,进行对抗跑步!

【课间运动】

课堂活动是分组进行的。

一个活动是背石头。赵老师说,这叫作“运送弹药”。每个小学生自己都有一个竹子背篓。按照二年级和三年的刚才跑步的分工进行分组。学前班和一年级的学生则按照原来一贯的人数进行分组。

“加油,加油!”学生们一边在进行活动,一边在为自己和队友加油。

一背篓,二背篓……每个组都有计数的人员。

大孩子一个背篓里面装的石头有三四个,小个子的孩子,背篓里装的石头是一两个。大家没有争谁做得少,只是尽量把自己一方的石头,搬运到两道土坑上去。

……

渐渐地,原来堆起石头的地方越来越少,后面的地方越来越多,越来越高。

“加油!加油!”学生们风一样地大喊着!

在空闲时间,赵老师和我们讲起这个活动的名字的缘由。因为当年红军路过灌阳的马头等地,老百姓们积极拥护红军的行动,帮助红军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殊死的战斗。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于是采用背篓背石头的方式,锻炼学生们的运动耐力以及集体主义荣誉感,爱国主义情感。想不到,学生们对于这个活动相当有兴趣,作为了本校体育活动的一个特色项目。

“胜利啦!胜利啦!”不是班长的一组高喊着。

第二个活动,是突围侦查。

要求同学们从竖立的三组高矮不同的竹竿下爬上,过竿,再滑下,以顺利完成,时间越少成绩越好。

每个组选了五个同学作为代表进行比赛。

这个比赛是有些难度的。五个同学中有四个同学是单独爬杆,过竿,下杆,还有一个则是要负重或者帮助上竿、过竿、下杆。

前面三个同学的对抗,基本用时一样。但是,最后一组给大家产生了悬念。

班长带的一个一年级的女生,爬杆本来不行,但是在班长的鼓励下,该同学壮起胆子,勇敢攀爬,一二三,一二三,顺利上竿,过竿,下杆。接着,班长自己才攀爬上竿,过竿,下杆。

而另外一组,最后的大个子,是采用负重上竿的方法,开始上到一般的时候,很顺利,越往上,越负重,最后滑落下来,又得重新开始,三四次之后,两人都没有了力气。

……

后来,班长完成了任务之后,再次帮助这两个同学一起完成了任务!

“胜利啦,班长他们胜利啦!”大家在欢呼。

活动结束了。赵老师把大家招呼过来。然后进行总结。

【休息、总结】

“同学们,你们大家围拢过来,现在就地休息。”赵老师这样对学生们说。

同学们把背篓倒放在地上,每个人坐在自己的背篓上。

“你们今天都表现得很好,体现了团结互助的精神。每个同学都是最棒的!我们大家要为自己鼓掌和喝彩!”赵老师热情洋溢地对同学们说。

“我们同学们在活动中,不仅要有竞赛体育的精神,还要有友谊体育的情怀。我们现在是一个个小小的同学,长大了就要学会去战胜困难,去学会团结和互助。我们没有大城市孩子的那些花样的运动项目,因为我们买不来那些器材,也没有那样的场地去进行教学。比如足球、垒球、游泳、舞蹈等,但是我们山区有自己的特色,我们的小背篓,既可以是大家放学回去带餐具饭盒书包的工具,也可以是运动的器材。你们看,我们的先辈当年就是用背篓藏着猪菜,把给红军的粮食帮他们背去,帮红军把弹药背到需要的地方……”

赵老师的话,令我们大家都感动了!

这节生动的体育课,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一是,教师不要因循守旧,要敢于创新。无论是教材还是教法。

二是,教师要因地制宜,根据本校的学生实际以及当地具有特色的乡土教学资源去组织教学。只要达到了学生的训练目的,这种教学就是成功的。

三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的情操。因为今后只要学生具有了这种情怀,无论他走到哪里,故乡的山山水水,故乡的风土人情,永远都会镌刻在他的心里,使他永远爱自己的家乡。这也应该是教育的目的之一。

总而言之,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如何运用相应的教学手段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实现连续的教育目的,特别是要能够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去教学。这样的教学才是新鲜的,成功的,为大家所喜欢的。

体育和其他教育课程一样,同样是在教学知识的同时,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潜移默化的培养与训练。最终的目的,都是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是解决当前山区农村体育教学困局的有效手段。♪

猜你喜欢
背篓赵老师班长
我的 “蜡烛”老师
差一点儿当班长
黄牛背篓
赵老师的眼睛
白嘴角马的背篓
背篓 外一首
背篓人家
超级难写的字
班长的烦恼
每天一个新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