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学生个性化随笔写作的探索与实践
——以杭州市瓶窑中学研究为例

2016-04-14 01:52:40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个性化作文教学

高中二年级学生个性化随笔写作的探索与实践
——以杭州市瓶窑中学研究为例

浙江省杭州市瓶窑中学 周杨波

本文针对学生作文“无话可写”和“无真情实感”的现状,在现有作文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对“个性化随笔写作”进行了实践研究。首先,对个性化随笔写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其次,对个性化随笔的内涵及特征进行论述。最后,对个性化随笔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进行了呈现。本文认为导致学生作文“模式化”越来越严重,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作文教学的不重视、学生作文套话意识过强以及自身的不重视。通过实践研究本文认为个性化随笔写作有效地解决了学生作文“写什么”和“怎样写”这一贯穿始终的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

高中 二年级 作文 个性化 随笔写作 有效性

“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如是说。“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生活中人人都有说话的需要,都有需要倾吐的时刻。写作最根本的冲动在于自己有话要说,才把要说的话写下来。然而,高中学生的作文仍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寻找一条快速、有效的提高之路显得格外重要。

一、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1.存在的问题

综合相关研究,笔者认为目前高中生作文上主要问题是缺乏个性。浙江高考作文评卷组长陈建新教授《谈2011年高考作文阅卷代表性问题》中指出,高考作文“模式化”越来越严重,这些作文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要么就是“套话作文”。

从陈教授的话来看,结合多年来作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当前的高考作文呈现三种现状:一是形式模式化,一个名人的故事作为例子,再加几段议论并列摆放,组成文章,这是现阶段学生作文中最流行的模式;二是内容情感假大空,缺乏思想性,一方面由于课业繁重,学生的阅读量日渐减少,另一方面由于缺少生活体验和感悟,导致学生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和思想性;三是语言缺乏个性,“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当下学生作文的语言就像白开水,饮之无味。

2.问题的原因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概括起来最主要有三点,一是很多教师想当然地认为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从而不重视作文教学;二是我们老师教学生写套话作文,美其名曰“作文写作十大技巧”之类的等等,试想,在这样的作文教学指导思想下,怎么会有学生高质量的优秀作文出现呢?三是我们的学生受到部分老师这种观念的影响也不太重视作文写作,对作文也没有很高的期望值,当然也就谈不上开发自己的写作才能,写出优秀作文了。

从高考作文本身出现的问题出发,笔者认为作文教学之所以出现以上困局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学生连‘写什么’都不清楚”。 无论什么样的作文教学,“写什么”和“怎样写”是贯穿始终的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如果学生连“写什么”都不清楚,又如何讨论“怎样写”呢?

3.重视写作个性化的必要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部分写道:“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在“教学建议”部分写道:“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可见,新课程是极力提倡写作的个性化的。随笔写作的个性化特点决定了它是新课改的需要。相关研究也证明了个性化随笔写作不仅能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也能解决“无真情实感”的问题。

二、个性化随笔内涵与特征

1.内涵

《现代汉语词典》对“随笔”的解释为:“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从广义上说,用自己的话写对自己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因这些话中都隐藏着鲜活的个体,都是个性化随笔写作。 “个性化”和“随笔”这两个概念,各位同仁早有论述。为了便于论述,笔者从以下两个层面来理解个性化随笔的内涵。

首先,随笔写作应本着“学生个性自由、健康、快乐的发展”的宗旨,学生自主地写作,写想写的东西,选用喜欢的表达方式,抒写真情实感,写出的文字富有个性,形成他们自己的写作风格。

其次,对随笔的评价应该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不管是哪个学生的随笔,都是从内容到形式的各个层面的个性化表达。评价的过程应该充分尊重和肯定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应该让每位学生享受评价后的那种成功体验,激发写的激情。

2.特征

笔者认为,个性随笔有两个特征:一是随手,随手记录那些即时发生的事和看到事,记录当时产生的想法和思维的火花;二是随心,“感之于心,发之于言”,“我手写我口”,随心所欲,笔要随心。

三、个性化随笔教学实践

1.确立对象,剖析问题

基于前期分析,研究的对象选择为自己所任教的班级,203和204班。两个班男生共57人,女生共25人。经过问卷调查,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有的学生面对一个作文题,常常觉得无话可写,也不知道从何下手;有的写出的文章空洞无物,缺少真情实感。要么空话、套话连篇,缺乏情感,词汇贫乏,语言苍白,要么就是堆砌材料,并且还是“雷锋叔叔”等老掉牙的材料;更不用说中学生应该具备的思辨性、创造性等。这种情况在我们学校是具有普遍性的。“作文作文做死人”这句口头禅一直在学生中流传,可见对于写作,学生害怕甚至讨厌。

大家都说,写作来源于生活。学生并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生活给写作不仅提供了思想感受,也提供了素材,这些都是真真切切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引发学生情绪变化的。但是他们没有从自己的生活中发现美,进而提炼材料,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然后写成文章。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常常忽略自己,忽略自己的生活,忽略生活中的瞬间,也就是说写作时他们常常让自己“缺席”了。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捕捉生活的精彩瞬间;引导学生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提炼自己的思想观点。并把感受到的东西付诸笔端形成文字,让学生有东西可写,而这些文字也是极具个性的。

2.制定计划,逐步推进

高中三年,对学生而言,是很漫长的一段时间,如果从高一学生一进校门就开始应试写作,未免枯燥乏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笔者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兴奋点,给高中三年分成了三个阶段:

高一年级阶段,摘抄美文,涵养经典;

高二年级阶段,随笔写作,个性“心花”;

高三年级阶段,技法速成,作文“入格”。

落实步骤,践行研究

第一步:宣传发动

经过高一年级整一年经典美文的涵养,学生逐渐形成了经典美文的审美标准,提升了自我的审美能力。宣传一定要极具煽动性和鼓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随笔写作中来,激起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表达的乐趣,享受这种成就感和随笔写作的快乐。这一阶段要激发学生动笔的欲望。

第二步:写作实践

(1)告诉学生“什么是个性化随笔写作”

“眼睛看一切,耳朵听一切,大脑思一切,作文写一切。”简单通俗地告诉学生,只要是每个同学自己写出来的东西都是个性化随笔写作。在第一堂课上,我如是说:“随笔的随字就是随便,就是随心,所以,现在要给你们开启一种全新的写作模式。给你们写作的自由,你们就以自己的生活为着眼点,写作内容、写作形式、写作语言没有限制,只要能做到‘以我笔写我心’,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文字通顺,表意明确就是美文。”在写随笔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去写,在写中体会乐趣,学生才会有写的激情,才会有话可写,而只有真正去写了,才会有提高。当然这种自由,决不是放任自流。

(2)由“相对自由”到“相对限制”的转变

随笔,也不是随意放纵,还要根据高考作文的要求,结合随笔的特点和学生水平的提升及表现的兴趣,对学生两个学期的写作提出不同的要求。

第一学期的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体裁自选;③内容自定;④两周一篇;⑤文字不限。

这一时期主要是激发学生写的欲望和激情,保护他们写的兴趣,所以只在交随笔的时间上规定两周一篇,其它都不做要求。

第二学期的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体裁自选;③内容限定;④两周一篇;⑤不少于800字。

经过一个学期的写作,这一时期在写作内容上做限定,统一写作话题,便于同学间随笔的比较和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尽管统一话题,但是话题的选取必须有利于学生多角度思考和写作,一般来自于时事热点。“不少于800字”是高考作文对字数的要求。

(3)怎么评价随笔

①在评价标准上去伪存真,还学生张扬个性、抒发心声的本能愿望。因此,拟定三条评价标准:一是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二是有作者独到的见解,引人深思;三是语言流畅富有个性,有精彩的语句。

②评价的形式:

第一步:老师初评

首先由老师根据写作的要求,每班挑选出10到15篇随笔,编成随笔集。这个要求不必太高,随笔的话题,或语言,或结构,或句子,或情感等,只要有出彩的地方,都可以入选。即使没有入选,也要在随笔可取的地方划上波浪线,写上“好”“妙”等字以示表扬。每次针对一个学生共性的问题进行写作指导。例如,学生对细节描写不了解,写作时点到即止,蜻蜓点水,就开设“细节描写”指导课。

第二步:学生终评

把最终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学生要评出美文,他就要去熟悉美文的评价标准。心中有了评价标准,本身就是对写随笔的一种提升。

形式一:点赞。每一篇随笔下面都留一截空白区,借用时下流行的“QQ说说点赞”的形式,让学生对看过的随笔,对自己认为优秀的随笔在空白区用签自己姓名的方式点赞。为防止学生对每篇随笔都点赞,规定一本集子里每一位读者最多只能点赞五次,且对每篇只能点赞一次,这个规定同时也是让读者对全部的随笔都认真阅读并且比较,这样获赞最多的随笔相对来说就是最优秀的了。为了以示鼓励,把获赞最多的随笔在校报上发表,并向本土刊物《余杭作家》《城乡导报》等投稿。

形式二:修改。一改,二改,三改,甚至四改,发表在下次的随笔集里。始终坚持“文章是改出来的”的原则。

形式三:互评。同桌互评,四人一小组互评,要求写出评语。既可以评价随笔出彩的地方,也可以提出修改建议。这样,既是建议,也是激励。

四、个性化随笔实践成果

一年的实践,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收获,结出了累累硕果。看着学生的成果,真是觉得给学生一片土壤,他们就会盛开。为此,笔者决定将学生的作品成集。挑选获得学生和老师认可的随笔,编成随笔集。这既是成果的展示,也是对学生的激励。基于这个美好的初衷,笔者对随笔集进行了相关的设计,具体如下。

关于封面。给集子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并配上一段与名字相关的文字,文字要短而美,吸引人的眼球。例如,第一本集子叫做《心花怒放》,配上这样的文字:“一朵心花,要怒放。她魅力,她美丽,她惊艳,她温柔,她刚强,她婉约,她豪放……她是我们形容不完的心花,请用随笔见证我们心花怒放的过程。”封面由两个班级轮流设计。

关于扉页。在这里,老师要推荐一篇美文,文章的选取体现老师对学生随笔写作的导向。例如,推荐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就是针对学生的随笔太注重自我,缺少思想深度的现状,强调随笔写作要注重个性和思想性。

关于随笔主体。按照一个月两次随笔写作的量,两个班选取20至30篇随笔结成一本集子。每篇随笔的文字都用宋体四号字,1.5倍行距。每张纸打印一篇。

关于最后一页:在最后一页开设“下期看点,敬请期待”栏目,把下期部分选录的随笔和作者呈现出来,增加学生对下期随笔集的期待。

这样设计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随笔形成铅字本身就是对学生随笔的极大认可,让学生有成就感,有荣誉感;二是这么文质兼美的集子增加一种文学的神圣感,同时也体现老师对学生随笔的重视,“老师有多重视,学生就有多重视”。本文选取学生的部分作品仅供欣赏:

作品1:《快乐的夹克衫》(节选)

在一棵树上,挂着三件衣服。这是三件儿童夹克:一件鹅黄,一件银灰,一件褐色格子。它们和树构成了一幅非常和谐的画面。那些树都刚刚长出芽苞,枝干细细的,它们就这么静静地举着这三件小衣服。但周围却没有人,在阳光下,它们静静的,显得那么可爱。

也许是有三个小男孩玩热了,就把外套脱下来挂树尖上了吧,我想。不经意间,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三件夹克,像三个在休息的小精灵,正做着它们甜甜的快乐的梦……

作品2:《游嵊泗》(节选)

浅浅的阳光洒在沙滩上,微微的海风徐徐的吹着,好几十人静静地卧在沙滩上,享受海的温柔与梦的酣甜。我漫步沙滩,沙滩轻轻的、软软的,犹如那松软的鹅毛。走进海里,海浪有节奏地拍打着,像是一个有着非凡才华的音乐家,为我们演奏那活泼动人的旋律。游客们也被这欢愉的气氛感染了,人们朝着海浪走去,任海浪拍打在身上,把人高高举起,伴着一阵阵欢愉的喊叫声。海蟹这时也出来调皮了,和我们一起享受海浪的柔抚。海浪的旋律,人的应和,海蟹的调皮,合成一首天籁之歌。

作品3:《九月》(节选)

抛开国内,展望世界,就一个字“乱”。在西亚,ISIS武装让人头痛不已,美军和“伙伴国”军队联合打击了伊拉克叙利亚境内的武装力量,枪声爆炸声响彻天空,民不聊生,西亚的人民需要和平,世界人民需要和平。在欧洲,乌克兰已达成停火协定,但这只是暂时的,双方都打累了,而且冬季已经到来,这暂时的宁静等来只可能是更大规模的厮杀。来到非洲,埃博拉病毒依旧不可阻挡,虽然联合国已设立抗埃响应基金,但这只是杯水车薪,非洲需要的不只是钱,更是世界的关怀。寻其原因,是部分国家对本国国家利益的维护,而对部分国家造成极大的伤害。

作品4:《苦瓜》(节选)

小学初学古诗时,只觉得诗句晦涩难懂,全然不知其意,老师翻译后,脑海中也只模模糊糊残留那么一幅画面,囫囵吞枣地背诵。待到与古文相熟后再回头看当初生硬的诗句,竟品出其中深意,这也与吃苦瓜一样。

人生苦短,带给你苦涩辛酸的事物断然不会少。苦难有时如咀嚼苦瓜时口中那阵阵苦楚一般,让你对人生厌弃。你也没有绝望到看着墙上脱落的片片石灰时,也想同它一样让自己从生活中剥离?我想,我是不后悔品尝第二次苦涩的,若无那次尝试,我的人生又该错过一样我的喜好,那才会让我后悔。

作品5:《鲫鱼豆腐汤》(节选)

周六,和妈妈上街买菜,自然少不了鱼摊,从挑选到砍价,我总抱怨她慢。她要是恼了,也会与我争辩几句,两人总是心里恼火。这时就算再鲜美的鱼汤也会变得索然无味。处理鱼腥是件很困难的事,就像处理我和她的关系。争吵变成了家常便饭,不管谁输谁赢,难过却是双方的。我又何尝没见过她的眼泪,可我不懂怎么对她好。她啰嗦的时候,我也不能耐心的听她讲,按捺不住怒火便会爆发。多数情况下她都会忍让,因为我是唯一能让她心甘情愿烧鲫鱼豆腐汤的人。

作品6:《荷叶的自净》(节选)

如果一颗雨珠或水珠落到叶面上,拍摄的画面慢速观察,可以看见水珠砸到叶面上,溅开细碎的水花,把灰尘微粒弹起来,荷叶剧烈颤动一下,水珠儿和灰尘就顺着荷叶的斜面滚落。一颗水珠只清洗了一小片叶面,再落一颗,再清洗一片。

做人处事也是这样的道理,一般不太赞成凹凸不平,但也不赞成光滑玲珑。太凹凸,容易刺伤他人,也损伤自己,如仙人掌;太光滑,又易丧失自净功能,如玻璃。荷叶的自净,使自己更翠绿,使荷花更艳丽;既实现了高效的光合作用,又呈现了一种高洁的气质。

作品7:《乡居》(节选)

乡村的早晨是甜甜的,我贪婪地吮吸着蓝天下清新的空气。轻雾中所含的静谧,让人不忍去惊破它。

晨风中带着一股光阴的流动。东边山头上泛着一片淡紫的霞光,渐次的转为浅红,夹杂着少许的灰蓝,与山顶的一圈雾气交融着。我从未如此的接近自然,欣赏日出。不知何时眼中猛然射入一道金光,刹那间,我见到一抹墨绿,与草丛中的露水互映着。耳中响起一阵鸡鸣。这就是一天的开始。

作品8:《外面的世界与他们》(节选)

而现在,这条原本热闹繁华的街变成了如今这有些颓败的模样,这条老街虽像如今这有些许颓败的模样,但还是有人依赖这里,容身这里,就像那些巷弄,什么江家弄、四方弄,每个巷或弄都只是窄窄的一小条道,两边分布着各个人家,到处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早晨弄堂里弥漫起来的晨雾,被渐渐亮起来的灯光照射出一团一团黄晕,在还没有亮透的清晨,在冷蓝色的天空上,依然可以看见月亮高挂天空,每天都沿着老街去上学,穿过一个又一个弄堂口。每一天,都有几个老人坐在弄堂的门口。在春寒料峭的清晨,裹着厚厚的衣服,拿着冒着热气的碗,里面盛着有些糊焦容易咀嚼的食物,拿着碗的手不断发抖。他们大部分时间也不说话,也不看报纸,他们眼睛也老了,望过去都找不到焦点。他们在弄堂滴滴答答的水龙头滴水声中用潮湿的眼睛抚摸着这个世界,用哀声的叹息说完最后的告别,告别外面的世界,告别老街。

作品9:《争吵》(节选)

这是2014年10月11日,一幢居民楼里,一盏灯深夜还亮着,时不时传出几句恶毒的咒骂。那是一对互相争吵夫妇,他们吵得面红耳赤。家中杂乱不堪,像是台风过境,悲伤成一片荒草伏倒在地上。他们互相指着对方,怒目而视,那个女人眼中充盈着一点泪水,却强咬着嘴唇不让眼泪滴落,那是独属女人的尊严。在争吵过程中,他们互不相让,咄咄逼人,讲出的话句句带刺,像是带有剧毒的匕首,深扎进心窝,毒液融入血液然后进入心脏,那鲜活跳动的心脏在剧毒的话语融入心脏时,骤然停止跳动……

上百篇的优秀随笔,像一朵朵心花,盛开在心田。《快乐的夹克衫》随便截取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就言之成文,充满了灵气;《游嵊泗》是一篇游记,更是一篇亲近自然、放飞自我的情真之文,堪称学生游记典范;《九月》由身边事而放眼中国乃至世界,视野开阔,具有思想性,评论诙谐幽默;由《苦瓜》而人生,因小见大,小小苦瓜透出人生感悟,细腻温婉;一碗《鲫鱼豆腐汤》,散发出母亲对孩子的关爱,芳香而温暖;《荷叶的自净》《乡居》选取农村的荷叶、水稻等,给人清新自然之感;《外面的世界与他们》《争吵》观察细致,描写手法老到,功力深厚;还有汤刘璇同学的《她》系列,丁思琪同学的“影评”系列,冯子健同学的“后现代”系列等等。总之,这些随笔都是学生生活中感悟的点点滴滴,透出自己真情、见解,富有个性,语言较为流畅。

五、个性化随笔实践的反思

(一)反思

1.与下一阶段怎样衔接的问题

第二阶段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解决了学生“写什么”和“无真情实感”的问题。那么,怎样把这一阶段的成果应用于第三阶段“技法速成,作文‘入格’”,做好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衔接,是接下去要思考与践行的问题。

2.理性思辨能力上还有待提高

实践过程中的第二学期,在对学生随笔写作做了“内容限定和字数不少于800字”后,虽然学生写作能力和审美水平能在比较中获得更大的提升,但是随笔写作的质量也有较明显的下降,可能是选题偏理性,而学生习惯写感性的文字,对某些事件缺少自己独到的认识和看法,理性思辨相对不足的缘故。

(二)建议

个性化随笔写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从实践来看,对作文教学有如下建议。

1.在指导思想上高度重视,重视作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头上,应该切实地付诸于行动。用随笔等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兴趣,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形成“学生乐写,老师乐教”的良性循环。

2.过早地进行“摹写”“仿写”很容易让学生进入类似“八股”式的写作定式,限定学生的思维方式,势必影响学生的个性化写作的实践,进而影响作文教学。

3.在时间上保证适当的训练是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基础。随笔写作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一年、两年甚至更多,需要妥善处理好随笔写作和其它语文教学的关系。

总之,一年的实践,让笔者对学生有了新认识。“个性化随笔写作的探索与实践”是教育本质决定的,是作文本质的体现,它只是开端,还期待着做更多的研究与探索。随笔写作强调学生的自主写作,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彰显了自己的个性。教师面对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面对的是不同的情感体验,面对的是不同的写作题裁、体裁、表达方式等,不仅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丰富的作文教学实践经验,更要有较为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作教学指导,才能促使每一个学生进步。

最后,用一句话自勉:“教育不是灌输,教育只是点燃。”

【1】杨敏.初中语文随笔写作教学的几点实践【J】.中学语文旬刊,2016(15)

【2】刘兵.浅谈巧用随笔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实施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15)

【3】皇传旭.高中语文随笔化写作教学研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6(6)

【4】孙彪.语文阅读与随笔写作的一些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4)

【5】顾本兴.谈高中作文教学中学生随笔写作的价值与指导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16(4)

【6】宋桂林.在随笔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随笔展评的能力【J】.江西教育,2016(17)

【7】宋桂林.随笔化写作教学的十大误区【J】.江西教育,2016(15)

【8】吴婷.走进学生心里激发写作兴趣的途径之一——写“随笔”【J】.小作家选刊,2016(5)

【9】张晓珍,任小芳.随笔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J】.中学教学参考,2016(18)

【10】艾俊晖.随笔训练在初中语文作文中的重要价值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6(6)

猜你喜欢
个性化作文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12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新闻传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7:10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作文
红批作文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9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