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
1925年,李金发的 《微雨》 出版,标志着象征诗派的诞生。象征派诗人多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认为现实世界是虚幻的,痛苦的,人们内心的“另一个世界”才是美的,诗歌应表现自我的“内心梦幻”,而不是再现现实。象征派诗人认为外界事物与人的内心世界是互相感应契合的,可以用有声有色的物象来暗示微妙的内心世界。他们崇尚朦胧晦涩,认为“诗必须有谜”“写出来原是叫人一点一点地去猜想”。 李金发的 《微雨》 《为幸福而歌》 《食客与凶年》,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作。其他象征派诗人有创造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前期新月派诗人于赓虞、邵洵美以及蓬子、石民等。象征诗派没有统一的社团组织,也没有共同的刊物作为阵地,而是以艺术审美观点的近似,共同汇成一股象征派诗歌的创作潮流。象征派诗歌拉近了中国诗歌和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距离,在促进民族新诗走向现代化、全球化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和价值。
有“喜剧之父”之称的阿里斯托芬(约前446 — 前385),是古希腊早期喜剧代表作家,生于阿提卡的库达特奈昂,一生大部分时间在雅典度过,同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有交往。阿里斯托芬说,他写喜剧的目的是为了弘扬真理,支持正义,给人民指出教训,把他们引上幸福之路。阿里斯托芬总共创作了44部喜剧,其中,《阿卡奈人》《骑士》 《和平》 《鸟》 《蛙》 等11部,是现存于世最早的希腊喜剧。阿里斯托芬的喜剧尖锐、深刻,触及了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属政治讽刺剧。他的作品不仅在其当代受到欢迎,而且对后世作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欧洲的政治幽默(尤其是英国文学)也有影响。1960年,一颗小行星被以阿里斯托芬之名命名。
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
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三百篇;
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
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为屈原。
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
儒墨道法属诸子,各有著作传世间;
儒家论语及孟子,墨家墨子见一斑;
道家老子与庄子,法家韩非著名篇。
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为国别和编年;
前者国语战国策,后者春秋与左传。
黄色是红色和绿色的混合色,给人轻快、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感觉。在古代中国,黄色被视为至尊之色,象征着“君权神授”,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崇高地位。周代以黄钺为天子权力的象征,隋代以后皇帝都穿黄龙袍,黄色以此成为君主独占的颜色。那么,中华民族为什么如此崇尚黄色呢?
一说以中国人的肤色为解,认为中国人“悉为黄种”,因此崇奉黄色,而“黄帝者犹言黄民所奉之帝王耳”。反对此说的学者则以为,上古时期,对外交流极其困难,在没有比较、无法鉴别的情况下,人们很难意识到自己是黄种人。
另一说认为,古代以青、黄、赤、白、黑五色为正色,黄色介于黑、白、赤、青之间,自然而然地成了中央之色。正如《 白虎通.号篇》 所载:“黄色,中和之色,自然之性,万世不易。”这种解释,倒是贴合中华民族崇尚中正平和的性格。
第三种说法从华夏民族的农耕经济出发找原因。华夏民族世代栖居于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的肥沃保证了庄稼的丰盛和人畜的兴旺。黄字“从田,是田土沾于人身之色”“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是为人用”“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苑也”。对供给他们衣食住行的黄土大地,人们有一种特别崇仰而依恋的感情,并由此对黄土之色产生了一种景仰、崇尚的心理。
还有一种说法以古代文化“核心区域”理论来解释,指出每一种强大而有影响力的文化,确实存在着客观与主观相对立统一的中心,“客观”是形势的必然和周围的承认,“主观”则是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自觉和自尊。我国远古文化核心区域之一是以炎黄族为代表的西北黄土高原,其居民自以为身居天地的中央,一切都“以我为中心,以我为最佳”。这种文化中心的观念,使得炎黄族把自己居住的土地视为中央之土,把中央之土的颜色视为中央之色。
(责任编辑 张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