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是人体内重要的“化工厂”,它将食物等原材料进行消化、吸收,最终加工成机体所需的物质和能量。更厉害的是消化系统还拥有着一套强大的“肠神经系统”,即使切断连接“司令部”大脑与其之间的迷走神经,它仍能正常运行,因此,也被称为“第二大脑”。
然而,我们的消化系统也很容易“受伤”,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消化道肿瘤占到了总恶性肿瘤发病数的一半以上,但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率却不足10%,大部分病人发现时已是晚期,因此消化道早癌的筛查工作显得更为重要。
那么,如何对我们消化系统管道进行排查呢?从开始使用工具那天起,人类进入了石器时代,我们说工具是人躯体的延伸,推动时代的发展,在消化道肿瘤的诊疗上,内镜就是肉眼的延伸,如胃镜、小肠镜、胶囊内镜、结肠镜等等。它们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侦察兵”,能够直达病灶,辅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目前由于一些误区存在,我国公众对内镜检查尚存一定抵触情绪,如怕疼、担心副作用等。其实现代内镜技术非常完善,检查也并不复杂。尤其是近年来,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相关学科的融合发展,消化内镜分子影像学应运而生,更是开创了“超级内镜”的新时代、新局面。
为了全面普及消化内镜分子影像学的相关知识、共享消化内镜技术,2015年的最后一个季度,武警总医院主办了“第二届消化内镜分子影像学高峰论坛”。本期专题策划,我们特邀高峰论坛的专家们跟您聊聊那些形态各异的“内镜兄弟”,看看它们在与消化道肿瘤“交手”时,是如何各显神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