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1200万元投资和3亿元的估值,在自媒体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主人罗振宇的大力鼓噪下,“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女子“papi酱”成了最当红的“网红”,也引爆了舆论场。
有人在为“‘网红papi酱到底值不值3亿元”争论难休时,有人乐观高喊“内容创业的春天”已经来临,还有人悲观认定,罗振宇忙着“收割”“papi酱”背后,其实是内容创业“一个大写的穷途末路”。
可惜“papi酱”只有一个
陈聪(媒体人,运营“战地笔记”公众号)
我不算是一个内容创业者,充其量只是一个“圈内”的边缘人士。“罗辑思维”主人罗振宇一早就指出,一切产业皆媒体业。然而作为一个根正苗红的媒体人,我觉得自己所在的舆论场和罗振宇口中的“媒体业”离得太远,所谓的“2B、2C、2T”“垂直”“细分”“赞赏”“内容创业”,在我的一些同事听起来就像平行世界里的概念一样。
与此同时,这个“平行世界”里的媒体业,正以我们无法想象的速度迭代更新。有人说,随着“2016年第一网红”“papi酱”靠着自己40多条原创视频,拿到首轮融资1200万元,内容创业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然而作为一个业余内容生产者,我几乎感受不到那种“自我价值终于被挖掘出来”的感觉。
当下,微信公众号已有1000万之多,各种视频网站上的自媒体爆炸式增长,移动端视频直播平台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很难说被贴上“用户不够垂直精准”“粉丝规模和内容深度上难以形成一个大的IP”这样标签的“papi酱”拥有不可替代性。
内容创业服务平台“新榜”在春节前发布的一个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的内容生产者大概月收入过10万元,还有97%的人收入状态并不好。另一方面,既然有人说2016年是内容创业的春天,那么为何屡陷侵权风波、让内容生产者感叹“个人存在感为零”的“今日头条”的C轮估值达到5亿美元?
作为占内容生产者97%的草根大军中的一员,可能我们能够依仗的,不是内容创业未来的不确定性,而首先是手里的一个饭碗吧。毕竟,个体的盈利空间有数以千万计的内容生产者在与你竞争,而被罗振宇看中的“papi酱”绝无仅有。
创业、媒体、投资的叠加反应更值得关注
周侃奇(微链联合创始人,迭代资本合伙人)
对“papi 酱”获真格基金、“罗辑思维”等联合注资 1200 万元一事,关注的点并不该在于“ papi 酱”可以不可以复制量产以及这个估值值不值,而是创业、媒体、投资三者开始叠加是否会出现奇妙的化学反应。
内容创业中,最可怕的是一群懂“做生意”的新媒体人,他们懂得如何讲媒体和投资结合。去年,罗振宇和申音分家,若申音以天使投资的身份把罗胖当 “papi 酱”投资,结果完全不一样。而若把“罗辑思维”天使投资“ papi 酱”看成一场事件性融资的公关,那他做的比任何投资公司都要好。
媒体和创业、投资交融的速度,远比我们想象中来得快。
首先,创业者开始以投资人方式布局。比如估值 13 亿元的“罗辑思维”出手“网红”,比预想中早一些。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开始涉足生态投资和孵化的布局,有些创业公司将与投资机构形成共生关系。
其次,媒体创业化。媒体是获取廉价流量的最佳方式,内容永远是低维度的武器,唯独交易是王,内容是移动时代链接交易的桥梁。内容创业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是否能诞生独角兽企业,而是会是谁,以何种姿态出现?
再者,投资媒体化。新锐投资机构的背后,投资人有极强的个人色彩和品牌效应,他们知道如何传播自己的投资理念。接下来,新媒体将逐渐成为投资机构的标配,越来越多的深度行业文章将来自投资人,投资领域正在发生有趣的变化。
一言以蔽之,就内容创业是否泡沫争论没有意义,更多应该思考的是,新媒体形式如何给创业和投资领域加点料,引发有趣化学效应,出现更多的不确定性。希望内容创业会如麦克卢汉讲的铁路的作用,加速扩大人们的过去,以促使我们得以新的“进化”。
“papi酱”值3亿,一点都不贵
马光远(经济学家)
“papi酱”所代表的“网红”经济,是不能用常规经济学思维来解释的。
投资中国“网红”和当年投资Facebook的风险区别不大。俄罗斯投资家米尔纳2009年出价2亿美元得到了Facebook1.96%的股权,还没有董事会席位。华尔街觉得米尔纳简直是疯了。可2012年Facebook上市,米尔纳的股权价值超过了60亿美元。
“Papi酱”成功的背后,有三个基本的逻辑支撑:一是资本的风口,在一个想象力乏善可陈的后移动互联网时代,自媒体的崛起成为资本和媒体的共识,面对良莠不齐的自媒体平台,“papi酱”的鲜明特色和接地气的内容使得其在短视频方面显得极其卓尔不群;
二是新媒体的分野,在传统媒体被新媒体挤压到走投无路之时,新媒体也在高度分化和洗牌,新媒体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难以给读者精致的阅读享受,以及内容的匮乏,这使得新媒体里面的一股新势力开始主动挑起战火,形成了自媒体的革命,自媒体的个性化色彩,以及偶尔有闪光点的内容,对资本还是有高度吸引力的;
三是人类历史在经历过去近半个世纪最黄金的增长时代之后,思想贫乏成了后物质时代人类最大的困境,过去半个世纪基本没有出现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思想,人人都在呼唤新的思维和有个性的思考,这给自媒体和“网红”提供了天然的土壤。
内容提供者是这个时代最值得关注的,如果内容又极其有看点,又能持久,则注定会成为资本的宠儿。内容为王在“网红”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个浮躁肤浅浮夸的时代,最缺的不就是让人耳目一新的内容吗?
基于此,当资本的大风刮到自媒体,你还会认为“papi酱”的估值很荒唐吗?
华丽资本秀,无益于经济实质性发展
马庆云(影评人)
著名自媒体评论人“歪道道”曾直截了当地说,与其说真格基金等投资方是在投资“papi酱”,不如说它们是在搭一次宣传的顺风车。在中国越发不缺投资基金而缺少优质创业项目的当下,投资基金比创业项目更需要宣传自己、争夺被投资者。
在我看来,“papi酱”的这次融资,更像是用过分标高自己的方式,为后来者制造融资高度和难度,从而谢绝“papi酱”第二、第三的出现。但这种试图制造独苗的网络炒作,并不能形成“网红”经济的群聚效应,对中国新兴网红经济的发展,无法起到健康地促进作用。
网红经济近来被资本与市场关注,是因为网络红人可以直接通过自己的粉丝力量进行变现,直接促进商品销售。这种新的经济生态,让网络购物呈现一种去中心化而到人格化的趋势。首先是去中心化:“网红”经济依靠“网红”本身的粉丝力量,为销售店铺导流,不再依靠淘宝、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的流量支持。社交+电商的方式,为消费经济提供了新的开放性。
人格化则是“网红”经济的另一重要特征。“网红”经济,实际上是去满足消费者的更高层次的需求,在物品格调之外,对卖家人格的肯定。借助去中心化的平台展现方式,未来经济消费,消费者的消费会逐渐向卖家人格方向倾斜。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papi酱”网络炒作的个体性,不应该纳入“网红”经济的研究范畴,它更像是一场华丽的资本秀,不会为经济发展带来实质性的好处。我认为,“网红”应该与社交+电商+产品供应链进行拥抱,在拥抱的同时,应该注意自身供应链的完备与快速反应能力,自身持续长红的原创能力,和向专业领域发展的意见领袖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