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美丰仪”与“腐女文化”的逆袭

2016-04-13 13:45邵燕君
南方文坛 2016年2期
关键词:网络文学文化

主持人邵燕君:作为一部“现象级”的作品,《琅琊榜》最重要的意义不在于网络文学的“主流化”,而在于网络“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合流。自2015年9月中旬热播以来,《琅琊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皆大欢喜”,不但老少咸宜、男女通吃、“萌向国际”,更受到主流官方和网络粉丝的共同认同,甚至引发以新华网为代表的官媒和“腐女同人圈”从不同向度的借题发挥。通过这部作品的“破壁之旅”,很多暗藏的冰山浮出水面:为什么说一部重现中国古代男子“美丰仪”的作品背后有“腐女文化”的强力推动?背后是怎样一种“网络女性主义”?“良心剧”与“正剧范儿”如何与“主旋律”琴瑟和谐?一部由网络“亚文化”推进到“主流文化”的作品如何实现“双向破壁”,又如何可能通过全球“亚文化”渠道成为文化输出的“软实力”……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到网络文学自身发展脉络,深入到网络部落粉丝文化中进行深入解读。

本专辑在本人于2015年秋季于北京大学开设的“网络文学研究与创作”课程专题讨论基础上完成,感谢高寒凝、陆正韵、金恩惠、邓溪瑶、吉云飞、戴可晴、郭芷慇、童宛村、谢美玲、朱彦臻、侯茹霞、王鑫等同学文章和观点的支持;本专辑论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网络文学的经典化与‘主流文学的重建研究”成果,批准号:14BZW150。

作为一篇2006年的“老文”,《琅琊榜》经十年的迟滞期而在主流影视界引发的火爆效应,足以为网络文学再添一笔重彩。然而,与《步步惊心》《后宫·甄嬛传》等2011年最早改编成电视剧的网文不同,《琅琊榜》的重要意义不在于促进网络文学的主流化,而在于显示一种“二次元文化”①进入“主流文化”的路径——这是一场“腐女文化”向“主流文化”的“逆袭”,背后是一场静悄悄发生的性别革命。在“腐女”们的欲望目光中,一种来自中国古典传统的男性审美观再度开出花来,让我们再见“美丰仪”。

一、“腐女文化”: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这里所说的被“逆袭”的“主流文化”并不是指政治文化,而是男权文化下的审美文化。《琅琊榜》讲的是老故事,无论是复仇的故事还是权谋的故事,背后都是“江山美人”的故事。如果按照传统的演绎方式——“江山”肯定是男人的江山,而“美人”则专指女人,所谓“美色”就是“女色”。但是在《琅琊榜》里,我们发现这一不言自明的性别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这里的“江山”有女人的份儿了,大将军霓凰、悬镜司夏冬、谋士秦般若都是以自己的职业身份堂堂正正地出现在朝堂幕府的,她们是“女装花木兰”。她们自自然然地出现在那个虚拟的王朝,就像那个朝代本来女子就可以出将入相,就像那个制度自古本就如此一样。同样,这里的“美人”也有男人的份了。这部电视剧最具吸引力之处不在于朝斗和宫斗(如《雍正王朝》《甄嬛传》),也不在于虐恋情深(如《千山暮雪》《花千骨》),而在于男演员“颜值高”——男一号梅长苏和男二号靖王(在“腐女”们的眼中,靖王是“女一号”,详见《以“言情梗”写“兄弟情”》一文),这一对美男璧人让“颜控”们“美哭了”,男主“颜值”的价值比重在影视剧中明显上升,这背后是“女性向”文化的力量,特别是“腐女文化”的力量——自从新世纪前后网络空间开辟以来,“女性向”文化暗自生长,终于在消费主义护佑下破壁而出,向“主流文化”领地挺进。

“腐女”的“腐”在中文、日文(ふじょし;fujoshi)里都有腐败之意,也与妇女的妇同音。“腐女”是喜好耽美(幻想男男情爱的故事)女性的自嘲称谓。20世纪90年代末,受日本耽美动漫、小说以及台湾耽美小说的影响,中国大陆的耽美创作群体逐渐孕育成型。其作品以小说为主,也包括漫画、广播剧、原创音乐和同人视频短片。耽美是典型的“女性向”创作,即不但作者和读者都主要为女性,更重要的,这种书写所投射的,是只从女性自身出发的欲望和诉求。中国耽美文化的兴起与网络文学的兴起是同步的,应该说,正是网络的出现,使女性终于有了一个自己的公共空间,可以避开男性的目光,生发自己的欲望,幻想一种更理想的亲密关系。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腐女”们只是自己和自己玩。她们以幻想两个男人之间恋爱的方式,摆脱在数千年来男权文化统治下浸透潜意识的男尊女卑模式,建立一种更平等的关系,并在千百次的“互攻互虐”②中,让自己熟悉这种关系,习惯这种关系;她们借助一个男人的目光,去看另一个男人,从而让自己从欲望的客体变为欲望的主体。那些女人们YY出来的美男一个个活了起来,他们在性幻想层面拨动着女性的心动指针:男人若是没有貌,无论怎么有财/才都是不行的,就像在男人世界通行的性别法则里,女人只有心灵美,从来都是不行的——虽然重复男人“以貌取人”的老调有“政治不正确”之嫌,甚至有某种报复心理,但作为一种长期受压后的反弹,在一定时期内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同样,借助两个男人的生活半径,耽美创作将言情的背景从后宫后宅拓展到朝廷江湖。《琅琊榜》是由女性作者书写的“大历史叙述”,它的出现不是孤例,同期另一部在网文界更著名的作品是随波逐流的《一代军师》,该书因为作者为女性而长期在起点中文网“男频”历史文的推荐榜中霸榜而成为传奇,这背后是2006年前后兴起的“女性向·大历史叙述”的网文潮流,它与以“三座大山”代表的“清穿”古言(古代言情)以及随后以《后宫·甄嬛传》(流潋紫)为代表的“宫斗·宅斗”文、以《佳期如梦》(匪我思存)、《致我们终将腐朽的青春》(辛夷坞)为代表的“都市言情”文交错并置,成为这一时期“耽美文”以外主要的“女性向”网文潮流之一。“女性向·大历史叙述”潮流出现的动力之一是耽美小说的影响,《琅琊榜》和《一代军师》最早都曾经在“耽美大本营”晋江文学城的“小粉红”板块“开坑”,后来才转到起点中文网(详见本期《“男版白莲花”与“女装花木兰”》一文)。经过大量的写作实践,耽美文学积累了相当充足的处理平等“亲密关系”的心理能量和文学技巧,这些都为非耽美类的“女性向”写作中“女主变强”提供了有益滋养。目前在“女性向”各类型的写作中,“强大的女主”形象受到普遍推崇,她们的“强”是从内到外的——从潜意识层面的性幻想模式到意识层面的性别关系相处模式。endprint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腐女”文化对于女性解放的推进虽是在地下层面进行的,却相当触及根本,其进军“主流”的方式也相当策略。她们很少高举“女性主义”的大旗,在与主流男权文化短兵相接时,更是一片萌萌的粉红色。她们从来不谈颠覆“看与被看”的性别权力秩序,只以“膜拜”“舔屏”去迎向“凝视”;她们也从来不谈同性恋的合法权益,只站在有两个以上帅哥主演的电影海报下暧昧地笑,然后成群结队地去买票。于是,由男性主导的影视业就要争相去“卖腐”③,各种“搅基”④的玩笑在各种“直男”(异性恋男子)中畅通无阻。或许深层结构并没有改变,但是那些充满“罪与罚”黑暗禁忌就这么被一次次曝光了,在哄笑中被泡软了。这背后当然有消费主义无坚不摧的力量,这一力量本是“物化女人”的,女人们也乖乖地被物化了,然后在“拜物”中悄然转身,行使起消费者的权利。这种影响力还在持续上升——拜独生子女政策所赐,中国将出现一个古今中外前所未有庞大的“女继承者”阶层,到那时更是“得腐女者的天下”。当然,这些“游击战”般的“策略”在“腐女们”这里可能都是无意识的,她们只想自己和自己玩,所以,这是一场“静悄悄的性别革命”,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不期然间,一些原本以为不可撼动的东西灰飞烟灭。

二、从“狼图腾”到“美丰仪”:

中国人审美自信的复活

或许同样是不期然的,沉睡已久的中国古典“美男子”形象开始在“腐女”们的欲望目光中复活。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的审美自信也被坚船利炮击沉,全盘接受了健美性感的西方审美观。我们或许已经忘了,中国男人眼里的美女,虽有环肥燕瘦,但无丰乳肥臀;中国女人眼里的美男子,也不是健美肌肉型,而是银盔银甲的白袍小将,玉树临风的白面书生——中国传统戏剧里的武生和小生,正代表了这两种美男形象,《琅琊榜》男一号梅长苏及其前身林殊也正是这两种形象的合体。梅长苏的“高逼格”里,凝聚了那些中国正史、传奇、诗词、戏剧、演义以及武侠小说中最帅的人物和最帅的瞬间:淝水之战谢安的轻描淡写,赤壁之战周瑜的羽扇纶巾,智神诸葛亮的运筹帷幄,圣哲王阳明的淡定超然……当然,正如东浩纪在《动物化的后现代》一书中所说,日本的宅文化虽是江户文化的继承者,但不在它的直接延长线上,中间夹着美国⑤。以梅长苏为代表的网络重生美男也不是魏晋风流的纯种子孙,中间夹着欧美日韩文化和“二次元”文化。催生他的“腐女”们,也爱卷福(英剧《神探夏洛克》)和都教授(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与中国传统上的文弱书生不同,梅长苏一点都不弱。虽然风一吹就倒,但他是全剧最有力量的男人,他的力量正来自“文”,“文治”代替“武功”成为力量的核心,“文治”即“武功”。其实在“女性向”网文中,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谋士”形象一直是“智慧型力量”的象征。近年来,在“男性向”网文中,也开始出现“儒圣”的形象,在这类小说的设定中,“才气”不需要转化,和魔法和道术一样,直接就是超自然力量,“才气在身,诗可杀敌,词能灭军,文章安天下”⑥。在这里,中国的网络亚文化呼应的是一种世界性的新潮流——在英剧《神探夏洛克》里,夏洛克的神机妙算被指认为一种新的性感(Brainy is the new sexy),而乔布斯在现实世界中制造的苹果神话,更是以创造力重新定义了生产力。这些都在回应着当年培根说的knowledge is power——与蒸汽机时代不同,在网络信息时代,知识的权力属性不是直接体现为力量而是体现为魅力——智与美结合成为一种以性感命名的新权力。所以,梅长苏的智谋也被颜值化了——颜值在这里成为一种“外挂”(又称“金手指”,指电子游戏中的作弊行为),唯“美可敌国者”方可“以帅治国”。

三、以美为器,无往不利

在冷兵器时代结束以后,流行文艺中对个人武力的推崇往往意味着对文明价值体系的信仰崩溃,而对“文道”的回归,既显示着某种民族文化自信的复活,也蕴含着重建意识形态话语的意图。从李云龙到梅长苏,中国电视屏幕上男神形象的转型确实显示了某种“大国崛起”的印记。中国观众,至少是女性观众,终于跨过了资本原始积累期对粗鄙力量的崇拜。仓廪实而知礼节,入小康而慕风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里不应只有“狼图腾”,还该有“美丰仪”。在《琅琊榜》里,服装之美、器物之美被人屡屡称道,“山影制造”的“良心剧”成为品牌。看着剧中的居室风景,很自然会想起东邻日本。转念一想,和风受唐风影响,剧中虚拟大梁朝尚在唐前。如此一来,自然升起“天朝大国”的文化自信。“山影制造者”和拥趸者中有不少哈韩哈日族,受日韩文化滋养多年的中国ACG(Animation动画、Comic漫画、Game游戏)一代,终于开始文化反哺。想想2014年,华夏大地各年龄段女性的芳心还都被韩国来的都教授一并俘获,一年之后,我们终于可以派出梅长苏了。

虽然有“腐文化”的隐秘动力,《琅琊榜》事实上仍然是一部非常主流的电视剧,它最内在的“主流性”还并非在其“正剧范儿”和“情义千秋”的主题,而是体现在它是“以美治剧”。从《甄嬛传》的“悬置正义”到《琅琊榜》的“美即正义”,网络“亚文化”终于以内含“基情”的“美”重新唱响了“主旋律”。“美”从来都是最大的政治,最深的政治,无论是性别政治还是国族政治,同时也是最“去政治化”的政治。在这里,“美”与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颜控”也是“技术控”,这种超价值的中立的技术至上原则,正是“后启蒙”时代兴起的主流价值观。以美为器,无往不利,何况这个“美”以如此“萌”的方式与智力、技术结合,成为网络时代的新性感,以此负载传统文化,才能在文化输出中成为一把锋利的“软利器”。

在“萌向国际”的进程中,电视剧《琅琊榜》比起四年前的《甄嬛传》又有推进。不仅是引进速度明显提快了(如韩国是在中国大陆结束第四天就开始推出),更重要的是,“粉丝圈”的影响力大大提升,其中的主力是“腐女”。港澳台以及亚洲华人地区以及韩国很多观众观剧是受粉丝圈口碑影响⑦,更令人惊艳的是北美字幕组的热情。据有关报道,《琅琊榜》在北美知名字幕组网站mydramalist、viki、spcnet.和maplestage均有上线,翻译的语种有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罗马尼亚语、泰语、印尼语等。仅在Viki网站上,就有近五千粉丝追看《琅琊榜》,而在MyDramaList网站上,该剧在满分10分的标准下获得了9.1分的高分评价⑧。虽然由于电视台播放制度、文化隔阂等原因,亚洲电视剧在北美和欧洲总体处于边缘,中国电视剧的影响力也不如日韩剧,但粉丝圈有自己的语言和渠道。想想当年中国改革开放后那些进入千家万户的欧美电影盗版碟,1990年代以后对中国青少年影响广大的日本ACG文化,那个无国界的亚文化“地下水源”系统,才是一个国家发挥“软实力”的有效渠道。网络时代人类更重新部落化了,“天下腐女是一家”。endprint

这些年来“腐女文化”的“悄然含苞”与《琅琊榜》的“安全绽放”向我们演示了一种“不与主流直接对抗”的边缘存在方式,正所谓“小心翼翼地抵抗,精打细算地顺从”。与主流保持距离,一向是“亚文化”者应有的警惕。不过,面对这一次《琅琊榜》与“主旋律”的琴瑟和谐,我想,所有的“腐女”,所有的“女性主义”者都会乐观其成。因为我们知道,在这把“软利器”的内里,有一道暗锁已经打开。

【注释】

①“二次元”(にじげん;nijigenn)这个词源自日本的御宅族文化,它在日文中的原意是“二维空间”“二维世界”,本是一个几何学领域的术语。但作为一个在网络部落文化中获得广泛使用的词语,“二次元”既可以用来指称ACG所创造的二维世界,也可以用来指称ACG爱好者或者由ACG爱好者构成的亚文化社群,还可以用来指称ACG及相关产业所形成的文化产业链条。此外,在宽泛的意义上,“二次元”还可以泛指受到ACG文化影响的各种网络文化。耽美文化是一种很典型的“二次元文化”。参阅林品编撰“二次元”词条,林品、高寒凝:《网络部落词典之一:“二次元·宅文化”》,载《天涯》2016年第1期。

②“攻/受”是耽美对男男关系的基本设定,攻受划分使得耽美小说呈现出丰富的性政治意涵。一方面,攻/受关系带有异性恋模式的影响,但在另一方面,又不同于异性恋男/女的性秩序。首先,攻和受是相对平等的,因为有着同样的身体基础;其次攻受关系是灵活的,可以角色互换;最后,攻和受的气质也是非常多元化的,导致了攻/受组合方式的多变:强攻弱受、强攻强受、弱攻强受、弱攻弱受、美攻丑受,女王攻忠犬受,忠犬攻女王受,一受多攻、一攻多受……攻受关系的平等、灵活和多元是对建立在男女二元对立基础上的固有性别权力秩序的有效拆解。“虐”则是耽美的一种经典情节模式,受虐方能够在受虐过程中得以使自己的爱情获得合法性,而施虐者往往成为其俘虏。所以“攻/受”往往是“互虐”的,在互相“施虐”与“受虐”的过程中相爱。参见徐艳蕊编撰【攻/受】词条、肖映萱编撰【虐】词条,《网络文学词条举要》,《网络文学类型经典解读》附录,邵燕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③指以制造男男暧昧话题吸引关注的行为,又被戏称为“麦麸”。腐圈的扩大使得一些影视剧注意到了腐向作品的广大潜在市场,因此这些影视剧会故意设计一些男男暧昧情节来吸引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有些作品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巨大成功,比如英剧《神探夏洛克》、好莱坞电影《雷神》。

④“搅基”是介于同性恋与朋友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情感,不是同性恋。“基”的粤语读音和Gay的读音相同。随着“同性恋”在当代社会中被承认度日益上升,该词也逐渐由贬义词开始变为中性词。

⑤[日]东浩纪:《动物化的后现代——御宅族如何影响日本社会》,23页,褚选初译,大鸿艺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台北,2012。

⑥代表作是永恒之火《儒道至圣》(起点中文网,2014)。在这本书的设定中,读书人学识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能力层次,能力层次分为十个境界:童生、秀才、举人、进士、翰林、大学士、大儒、半圣、亚圣、圣人。第一位亚圣是周文王,第一位圣人是孔子,他们的才气是天授,后人以孔子为师才能获得才气。

⑦《〈琅琊榜〉在台湾太火,连小S都迷上了》,腾讯娱乐2015年11月27日,http://www.sc.xinhuanet.com/content/2015-11/27/c_1117287814.htm

⑧《美版〈琅琊榜〉大火,外国人说的〈浴火重生〉就是它》,来看看新闻网,2015年11月22日,http://www.kankanews.com/a/2015-11-22/0037240089.shtml;假装在纽约:《有一群老外,每天追着看英文版的琅琊榜》,微信公众号INSIGHT CHINA,2015年11月9日。

(邵燕君,北京大学中文系)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络文学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调查
我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
Southern_Weekly_1920_2020_12_10_p36
中国网络文学闯荡海外江湖
基于媒介革命视野下我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路径探究
谁远谁近?
中国网络文学读者超四亿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