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阳光照进尘封的心灵——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

2016-04-13 21:23刘淑静
教育家 2016年38期
关键词:小欣大姑儿童

文/刘淑静

让阳光照进尘封的心灵——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

文/刘淑静

据全国妇联2013年的一项研究报告,中国共有6102.55万的留守儿童。这个相当于英国全国人口数的巨大群体,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很容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性格内向,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因此,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各级政府、教育部门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作为留守儿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必须积极承担其教育留守儿童主渠道的职责。而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引导者,班主任更应该用真情从平时生活细节、亲情体验、心理教育等各个方面加强教育引导,让留守儿童找回亲情、找回快乐,健康成长。

本文尝试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分析探讨如何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教育培养。

案例实录

小健(化名)是个五年级的插班生,刚刚转入我这个班的时候,竟然是他的大姑送他入学。小健长得矮小瘦弱,总是低着头不敢看人,一看就是个内向的孩子。

但上学第一天,他就闯了祸。

原来,小健带着一本动漫书,同桌的小欣(化名)想借着看一下,可小健说啥也不肯。小欣是班里有名的小霸王,借书不成便硬抢。小健不敢正面对抗,只得违心把书借给了小欣。谁知,等小欣中午放学走了之后,小健竟然偷偷用小刀将小欣的书包划了几个大口子。不过,这一幕却被别的同学看到,报告给了我。

我了解了事情原委之后,对两个孩子都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通知了小健的家长——他的大姑来学校一起善后,赔偿给小欣新的书包。经过与小健大姑的沟通,我了解到,小健的父母都在北京打工,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又没能力带孩子到北京上学,只能将孩子托付给大姑照料,平时只是偶尔打个电话问候一下,甚至连节假日都难得回家一趟。而大姑也整天忙于工作,也没时间多跟孩子交流。本以为这孩子胆小软弱,没想到竟做出了这样的事。

自此之后,我就对小健倍加留意。我发现小健虽然学习成绩很差,但并不笨,反应也比较快,只是注意力非常不集中,经常上课发呆,下课发愣,跟同学也不合群。别人仨一群俩一伙聊天看漫画玩游戏,他却要么自己在座位上抠指甲,要么独自一个翻那本看了无数次的阿衰漫画,几乎将自己与外界隔离开来。家庭作业也经常完不成,即使完成了也是很潦草。有一次,他所在的学习小组组长批评他拖了小组后腿,他竟然发起火来,跟人家打了起来。

我知道,留守儿童的一些通病,小健基本上都占全了,如果任由这样下去,这个孩子性格会越来越孤僻、极端,心理也会越来越阴暗、扭曲。必须要采取措施,改变这种状况。

案例分析

经过多次与小健进行朋友式的谈心交流,与小健的父母进行电话沟通,到小健家进行家访,我基本上摸清了小健这些问题的根源所在。

渴望亲情,缺乏关爱 据了解,小健父母很少回家看望孩子。即使回来一趟,也是来去匆匆,根本来不及与儿子进行深入交流,除了留下一些生活费和一堆儿童食品、玩具之外,甚至连一个拥抱、一个吻都不留。因此,在小健心中,父母的形象很模糊,对父母的感情也很复杂,有怨恨,也有渴望,有抗拒,也有思念,盼望与父母见面,又怕与父母见面。比如那本小欣抢去的漫画书,其实就是他的妈妈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他当成了宝贝,爱惜得不得了,看到这本书,仿佛就看到了妈妈,因此才与小欣发生这么严重的冲突。但他在我留的命题作文《我的妈妈》中却写道:“大姑说,爸爸妈妈因为要打工赚钱养家,所以不能跟我住在一起。可我觉得他们都是骗子,他们一定觉得我没有钱重要。”久而久之,在这种亲情缺失的状况下,小健把自己小小的心灵搞得很拧巴,很纠结,性子也因此越来越乖张,喜怒无常。

放任自流,缺乏引导 小健跟他大姑一起生活已经两年了。因为大姑家境比较一般,也需要为生活不停奔波,两年中他跟着大姑已经搬过一次家,换了两所学校。大姑平时忙于生计,中午把小健寄于午托,晚上也是很晚才回家,对于小健的学习、思想状况等无暇过问,只求不闯祸,孩子平平安安就算是对他父母的交代了。因此,小健的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真空状态,他自己也乐得无拘无束,性子也越来越野,不完成作业、礼拜天泡网吧、说谎等等不良现象逐渐成了家常便饭。

自我封闭,缺乏沟通 由于经常搬家、换学校,小健基本没有什么好朋友。面对一个又一个陌生的环境,加之父母不在身边,他内心充满恐惧。他的性格又比较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更不善于适应新环境。因此,他慢慢封闭自己的内心,把自己重重包裹起来,独来独往。虽然有时他也想交朋友,跟同学一起玩,但由于他对所有人都怀有很深的戒备心理,所以根本不懂得如何跟人沟通协作。

高度敏感,缺乏信任 由于家庭的特殊性,小健心里非常自卑,潜意识里总认为是因为自己不够好,才被父母抛弃。因此感觉自己总是低人一等。这样的心理暗示让他产生了错误的认知,误以为老师、同学都瞧不起他,自己无论怎样做都不对。虽然他也想努力融入集体之中,但这种自卑心理让他神经紧张、高度敏感,无法正常处理与同学老师的关系。当他认为得不到周围人的认可,甚至认为自己被嘲笑、被攻击、被孤立时,他就产生了强烈的愤怒感和叛逆情绪。他与小组长打架,其深层次原因就在于此。

办法对策

弄清楚症结所在之后,我开始对症下药。

以爱心敲开心扉 爱是教育的基石。因此,我把小健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注重从生活上、学习上给他无微不至的关爱,从小事上细节上关心照顾他,时刻关注他的思想和情绪变化,经常把他带到自己家里,做他爱吃的饭菜,让女儿陪他一起做游戏,跟他推心置腹地聊天,耐心倾听他内心的声音,从而使他不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有了被疼爱、被重视、被尊重的心理满足感,更从心底里把我当作可以交心的好朋友,从而愿意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给我听,愿意接受我的意见和建议,使他干涸的心灵得到爱的灌溉,重新焕发出孩子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以亲情遮挡风雨 老师的关爱替代不了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力量。于是,我积极与小健的父母取得联系,向他们说明孩子目前的状况,给予他们指导性意见,要求他们尽可能多地常回家与孩子近距离相处,多利用昵称、拥抱、亲吻来安抚孩子,多跟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交流,而不是单纯以食品、玩具来应付了事;在“五一”“十一”、中秋、春节等假期,多带孩子外出转一转,借机增进感情;平时也要多打电话或视频聊天,尽量多掌握孩子的学习、生活、心理动态,使孩子感受到父母浓浓的关爱,不再产生被抛弃的错误认识。同时,定期家访,与小健的大姑沟通交流,共同制定教育策略,引导小健大姑增强责任感,逐步从放任自流的溺爱,转变成讲规矩、讲底线、讲道理的关爱。我也经常通过正面引导,使小健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明白父母打工挣钱来之不易,学会正确看待孤独。经过一段时间的“亲情滋润”,小健慢慢摆脱了原先那种纠结拧巴的心态,不再抗拒怨恨父母,理解了父母的苦衷和艰辛,变得懂事起来。

以友情引领阳光 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也是促使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为使小健等被边缘化的孩子回归到集体之中,我在班级里召开了一次“我们都是一家人”主题班会,让同学们围绕对于需要帮助的同学该怎么办、怎样交朋友、如何组建一个团结有战斗力的团队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让孩子们都明白,一个团队的优秀不仅需要个人的一枝独秀,更需要以包容、理解的心态面对每一个团队成员,不让一个人掉队,从而打实了孩子们的思想和舆论基础。然后,我把班里的优秀学生与小健等边缘化的学生编在一组或同座,建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手拉手结对子、小组学习竞赛等活动,让全体学生都紧紧地团结在集体之中,让小健等学生切实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集体的力量。同时,我又耐心开导小健等同学,烦恼越分享越少,快乐越分享越多,只有敞开心扉,真诚地接受大家的帮助,慷慨地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享受到更多的喜悦。经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教育引导,小健等边缘化孩子终于慢慢融入集体之中,小健还交到好几个说得来的好朋友,性格也变得阳光开朗起来。

以鼓励积累自信 自信心是留守儿童转化的基石。为使他摆脱自卑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我除了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和给予真诚的帮助和关心以外,还为他提供尝试成功喜悦的机会。小健虽然是个“问题学生”,但他身上不乏一些闪光点。由于小健经常需要自己照顾自己,所以他的动手能力比较强,比如煮方便面、看站牌乘坐公交车、电脑操作等等,都比其他同学出色。我及时捕捉到他的这一亮点,在组织班级元旦联欢会时,让他担任“剧务”,他也不负厚望,一些节目的道具都是他亲手制作的,为联欢会的成功举办做出了贡献。于是我就对他大加表扬,同学们也向他投去赞赏的目光。在大家的赞许声中,他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我还尽量挖掘他的其他闪光点,努力让他在赞美中满足心理需求,感觉到自己在集体中是个有用之人,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产生欣慰、幸福的内心体验,增强自信心、上进心。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我还把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留给他,并适时给予他鼓励和表扬。每当他在学习上取得了点滴进步,我都会及时告知他的父母和大姑,激励他始终保持追求进步的积极心态。经过努力,小健基本消除了厌学情绪,上课能抢着发言了,作业能按时完成了,成绩也有了较大起色;原本只在教室里坐着的他,也能在操场上看到他和同学们嬉戏时活泼的身影,听见他自信的笑声了。

以兴趣发掘潜力 小健无论是学习、社交方面,还是心理、性格方面,都有了很大转变,但他还有一个不良嗜好难以改正,那就是泡网吧,沉溺于网络游戏。为消除这个可能使小健再次沉沦的隐患,我采用了兴趣转移的方法,努力使他远离网吧。我充分利用他熟悉电脑操作、软件应用的特长,引导他接触Flash动画制作、音频视频剪辑、Photoshop图片处理等软件,用好玩的小动画、小视频激发他学习这些软件的兴趣欲望,进而因势利导,对他进行多媒体软件操作的重点培养,逐渐将他从电脑网络游戏中拉了出来。很快,他就掌握了这些软件的基本操作技巧,也能制作一些简单的小动画、小视频了,在同学们赞叹的目光中,他的兴趣更浓烈了,彻底抛弃了网络游戏,专攻多媒体软件操作。与此同时,我特别注重和他一起合理规划课余时间,探讨如何在钻研软件操作的同时,不耽误学习的办法。在这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他不但软件操作的技术越来越熟练,制作的一些小动画还在全市获了奖,而且学习成绩也没有因此下降。这个兴趣爱好不仅有效戒掉了网瘾,而且使他有了更加长远的奋斗目标:以后考取多媒体制作专业,成为一个动画制作大师。

教育反思

留守儿童不是天生的“问题学生”,不是天生的行为习惯不良,更不是天生的冷漠乖张,他们只是缺少正确的教育引导。通过小健这个案例,我有四点感悟。首先,爱心是前提。教育的秘密在于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爱学生,才能接纳学生,教育过程中才会有耐性和韧性。用爱心温暖留守儿童的心,才能带领他们从阴霾走向阳光。其次,责任是关键。老师在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实践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理应尽自己最大的责任,为“留守儿童”倾注更多的热情,提供更大的帮助,既要做他们的老师,又要做他们的“父母”,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第三,方法是重点。教育好学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不但需要我们有一颗爱心和耐心,更需要运用好的方式方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解决学生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帮助他们消除心理上的顾虑,排解情感上的压力,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不用说教、批评来管理他们,而用富有温情、充满力量的科学方法来引导他们,这才是教育影响的魅力。第四,合力是保障。关爱留守儿童,不仅是家庭、学校、老师的责任,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因此,我呼吁务必要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工作网络,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和生活的良好环境,使他们在情感、心理、生活、学习等方面都能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地成长。

(作者单位: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七小学)

猜你喜欢
小欣大姑儿童
班上来了“大姑”“小姑”
同桌(小小说)
帮助队员体验人生的意义
一句话点亮我的世界
大姑奶的时髦生活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大姑奶的时髦生活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