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学校教育中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2016-04-13 18:44覃健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26期
关键词:在实践中活动学校

⌾覃健

浅谈在学校教育中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覃健

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综合素质形成和提高的教育方式和环节,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愉快感受中健康成长,在交往的良好体验中塑造自己,使之形成完整的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社会实践;学校教育;中学生;学生综合素质;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独生子女、留守孩子的增多,安全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头等大事。为确保学校安全从而导致不断压缩社会实践活动规模,甚至取消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这有违素质教育的宗旨,亦与“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相左。笔者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深感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一、社会实践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实践中锤炼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学会合作、体验创新,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在实践中促进人的发展,认识自我,追求自我发展。而且能使学生在这种和谐愉悦的活动氛围中,激发学生积极表现自我、批判自我、展示自我,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自由充分发展。在认识自我中,不断丰富自己“人”的内涵,完善自己的人格个性。通过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学生的体魄得到了锻炼,审美情趣得到了陶冶,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得到了增强,而学生在实践中取得的思想上的进步和意志品质受到的锻炼,又迁移到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上,这都能有利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社会实践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和丰富不但是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也是学生成长的必然要求。大纲中明确规定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它不但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学生综合素质形成和提高的必不可少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新教育理念认为,青少年的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青少年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新教育理念还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疗治的愿望与计划。在素质教育成为越来越多人共识的同时,学生的童年和青春却充满失败,许多学生已失去了追求理想的冲动,失去了淳朴的情怀和感恩之心……。社会实践和野外活动是学生喜欢的,而且是教育效果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之一,是学生自我情感体验发展和完善的重要手段,也是综合能力形成发展的重要平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指出,社会生活体验在学生成长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尤其在农村中小学校,校外活动开展的越来越少,很多社会活动只是流于形式,敷衍了事。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传统的应试教育和安全因素是主要原因。学校大多谈安全色变,称安全为“高压线”。不敢轻易的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笔者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象野炊,野营,春游,登山等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越来越少。在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全校先后四,五十个班级,仅开展了7次野炊,1次篝火晚会,可以说少之又少,而其中5次是我班开展,而且有2次是勉强而为。但每次活动都收获不小,都有新的发现。学生在活动中所展现出的能力,责任和热情是在校内无法看到的,特别是那些在校表现不是太好的后进生,在活动中让人眼前一亮,充分展示了他们的优势和特长。各种社团活动同时也是很重要的相互交流的场所,譬如社区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清明烈士扫墓活动等,不但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锻炼和陶冶学生情操,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更多更详细的了解学生,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更好的开展,尤其对留守子女的学校教育更显重要。因此,适当的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外社团等社会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三、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

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重要手段之一。学校教育不是单一的课堂教育。中国典籍《申鉴》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有鸟将来,张罗待之,得鸟者一目也。今为一目之罗,无时得鸟矣。”这里说的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有一个人看见猎人用网捕鸟,觉得很有趣。他研究了半天,发现最后把鸟卡住的不是整张网,而是一个小网眼。这使他非常惊奇,他想既然最后把鸟卡住的只是一个小网眼,那为什么还需要一张大网呢?他决定发明一种新的工具去捕鸟。他用绳子做了一个小圆圈,用它来代替网。结果当然一只鸟儿也没抓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离开了网上的无数个孔洞,单个的孔洞是不可能正常发挥作用的。同样的道理,假如我们将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其他教育形式如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然教育、人的自我教育等等一一去掉,使多样性教育生态系统之“罗”仅剩下学校教育甚至学校里的知识教育这一个小小的“目”,那么它永远也不可能完成培养人的使命。只有整合各方各面的力量,形成良好的立体教育网络才能更有效的进行学校教育,进而促进学生情感价值观的良好发展。作为初中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义工等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清明陵园扫墓可以进行传统爱国主义教育,义务照顾孤寡老人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参加各种义务劳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主人翁意识。利用支农可以培养学生的互助协作意识。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有效联动社会活动网络,让学生尽可能走出去,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成长,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而这些恰恰是现在单一课堂教育所缺的,尤其是农村学校需要进一步加强。

“先学做人,后学做事”,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去体验、去创造。真实地了解社会,激发和培养创造意识和能力,提高社会实践活动观察力,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知识,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当然,一切实践活动的成功组织,并让其发挥有效作用,同教师自身素质是分不开的,教师是否具有高尚的品德,广博的知识,是否具有感召力的表率,是组织好社会实践活动,作好思想工作,提高效率的有效保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也离不开形式多样的社会活动。学生能够在学习、竞赛、听报告、参观旅游及义务劳动中产生系列交往,而这些活动与交往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方向。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要注意活动内容的选择。作好引导工作,依靠学生集体力量,使学生在每一次活动中达到获取知识,转化思想,接受教育,提高觉悟的目的。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利用当地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和资源充分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愉快感受中健康成长,在交往的良好体验中塑造自己,使之形成完整的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校教育更具有活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尽管当今社会,人们大力呼吁要提高中学生的素质,无论是思想品德,还是文学素养,都是学生急需培养的。素质教育的呼声很高,可评价学生的标准却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依然是以成绩为主、以分数为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仍旧难以得到质的飞跃。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首先应从学生抓起,从学校德育抓起,所以我认为在中学生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很必要的。当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还应因地制宜。

总之,教育从实践中走来,教育要走向实践。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同样需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如何有效利用社会的、自然的教育资源;如何设计实践活动的过程;如何精心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当然,在农村中学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会有很大的困难和阻力,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真正把德育放在首位,实实在在地把社会实践活动搞起来,学校教育工作一定会出现新的气象。

湖南省永顺县毛坝九年制 416716)

猜你喜欢
在实践中活动学校
在实践中理解和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学校推介
在实践中探索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在学习中进步 在实践中成长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