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香
(作者单位:上海音乐学院实验学校 200438)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实践研究
⌾徐建香
古人有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又有“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由此可见我国古人向来都重视口语交际能力,而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禁要问:口语交际在语文教学中又处于何种地位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对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极为忽视的,致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差,从而出现了“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的现象。读死书、死读书的学生群比比皆是。现在人类社会已进入了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必须重视口头语言这个重要的交际工具,更新观念,将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切实加强训练,打破口语教学的尴尬局面,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通过抽样调查发现,初中生从初一开始,在课堂上主动参与问题交流讨论的次数越来越少。有半数以上的学生是担心答题错误,受到老师的批评或是遭到同学的嘲笑。有一部分学生对自己不够自信,哪怕知道正确答案也不愿在“众目睽睽之下”发表自己的想法。另外一部分同学是对于感兴趣的科目较为积极地参与课堂交流,而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觉得可听可不听,对于回答问题根本就觉得无所谓。初二,初三年级此种现象更为严重。
正所谓“言为心声”,说话流利、表达清楚,将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以及对人对事的看法和观点,通过语言“倾泻”出来,才能开启心智,表现出个人独特的智慧与个性。只有这样,才能站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最前端。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口语交际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循序渐进原则 凡事都不能一蹴而就,说话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亦然,而非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够成功的,它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一定要有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训练计划,而且还要指定出明确阶段性和整体性的训练目标和内容。口语的训练不宜操之过急,要求学生一下子就“能说善言”。一步到位是非常困难,也是不现实的,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进行。比如,在实际训练中,“说”的时间可以由少到多,由起初的一、二分钟逐渐发展到五分钟左右,在这段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的敢说,激发他们对说话的兴趣。在内容方面,也可以从传统的教师出题,逐渐到自由发挥的“脱口秀”,让学生真正乐在口语训练中。这样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在循序过程中也可以弥补缺漏,全面兼顾。学生也学得积极投入,不会因“说”的难度而产生畏惧心理,在训练过程中“临阵脱逃”,而口语训练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合理性原则 教育者最主要的教学任务是培养知书达礼、文明风尚的学生,而不是鄙恶粗俗、蛮横无礼的市侩。因此,口语训练中,话题一定要符合现实意义,文明规范,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情感和思想,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首先,说话训练的主题必须与社会闲事密切相关,与时代的脉搏紧紧相连,促使学生去关心社会、开阔视野。比如让学生摘录新闻内容作为话题,从复述到自己对此新闻的看法。这不仅拓宽课本以外的知识面,也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对社会生活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其次,说话训练的话题应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走进他们的生活,将这些话题同他们所关心的、所面临的、所谈论的焦点结合起来,引起心灵上的共鸣,道出他们的心声,自然也是提高口语的捷径之一。
3.积极性原则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口语训练中更应该重视激发学生“说”的兴趣,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参与口语训练的积极性。
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关键在于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由被动地说到主动积极地说;由说不了到出口成章、口若悬河。中学生大多是活泼开朗、兴趣广泛,渴望表现自我,跃跃欲试,因此抓住学生这些心理特点,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比如我在实习期间,所代班级的语文老师上过一节“赛诗会”,采用“点题式”的方法,例如诗句中有数字的,或有关“雪”、“竹”等字眼,每人一句,以接龙的形式进行。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也让一节原本枯燥的抽查背书课变得活泼生动起来,更激起了他们的参与热情,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首先,通过情绪感染和导语调动等方法,创设和谐互动的情境。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一种交际现象,交际主体必须根据具体语境随时调整自己的言语行为,及时做出反应,捕捉对方的言语信息。在语文中,中学口语表达及交际能力训练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作用在于导。教师努力创设一个和谐的互动氛围,是保证口语训练进行的良好前提。在日常的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思维和说话方式,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蔼,很信任地说出自己的心中感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放开胆子尽情地发挥。教师也可以进行更好地点拨、启发、引导和总结。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才能有效地进行,从而提高每位学生的口语能力水平,这是说话能力训练最重要的方法。
其次,具体口语训练中的方法。
1.朗读 中国的语言文字有其显著的特点,文章内容的音节、韵律、气势、韵味,文章的篇章结构等等只有通过反复的朗读才能品味出来。正所谓“读书千遍,其意自现”。新课标明确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规范化的朗读,可加强表达者的口语表达风格,也可以说规范朗读并进行系统性的训练是提高口语表达的基础。因此在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中,必须重视朗读。朗读,是我们打开文章大门的一把钥匙。多读,不仅培养我们良好的语感,也为口语交际奠定了自信的基础。通过强化朗读训练,学生胆子大了,脸皮也“厚”了,展示对有声语言的浓厚兴趣,口语表达能力也提高了,那么,口语训练不也就跨过了第一个门槛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真实的情境,采用个别朗读、集体朗读、男女对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灵活的形式。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潜移默化地把一些优美词汇句式,变为自己口语语库中的储备,丰富自己的口语表现力,学到更多的说话技巧。
2.复述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让学生在预习课文后复述课文内容,这不仅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也是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方法之一。口语复述,就是要求学生在理解记忆课文中的词汇、语句和体味作者的语言风格的基础上进行。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对原文语句作适当变动,不能改变课文原意,更不可张冠李戴,要表达出原文内容的重点和语言风格。其宗旨是培养学生系统而连贯的说话能力。文言文的学习对普遍的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头痛的,而复述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突破口。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用白话文——自己的话复述内容,然后再由教师详细地从字、词、句分析课文。学生便能检查预习中的不足之处,拾遗补缺。这样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也会产生更加积极的兴趣。在初始阶段这样的口头复述可能有一定程度上的难度,但经过长期的训练,一定能充分把握好复述的尺度。这样就更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并且开展了思维活动,取得运用知识、发展智力的多重效果。
3.课前三分钟演讲 这种方法的运用越来越普遍,也深受专业人士的肯定和师生的喜爱。这种方法不拘泥于形式,可以不定专题,不限范围,采用自由命题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在课余准备好内容,每堂语文课前,让学生上台作三分钟的演讲。材料可自选,例如各种报刊杂志、课外阅读材料、电视广播、文学作品等。相信只要我们的语文教师重视到口语交际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将课前三分钟演讲打造出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口语训练方式,一定会使学生得到更多更好的锻炼口才的机会,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
4.讨论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讨论,不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散发性思维能力,也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应该是每位学生都成为讨论的积极参与者,而不能总围绕着平时活跃发言的固定学生,忽略了躲在“暗壁”的内向型学生,让课堂成为每位学生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在实际教学中,既有基于临时因素而组织的即兴讨论,也有有计划、有准备的讨论。教师可以随机应变采用讨论的形式,尽量让每一次的讨论主题丰富多彩,不断创新,激起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的兴趣,逐渐培养学生自觉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达到口语交际训练的最终目的。
让“言语回归”,回到语文课堂,让沉默的语文课响亮起来;回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生活更加鲜亮起来。更为了培养出二十一世纪综合建设人才,使学生具有娴熟地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以善言的口才,自信的形象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1]王祝萍.口语能力培养要让学生“五说”[J]学科教育2004年第12期
[2]李佩英.试论语文教师口语表达的基本原则[J]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04年2月第二卷第1期
[3]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
(作者单位:上海音乐学院实验学校 200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