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牙克石市育才中学 张景辉
浅析关于语文教育的几点反思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牙克石市育才中学 张景辉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对于学生来讲,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的符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学习语文的意义不单单是为了成绩,更是为了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然而目前的教育形式却有诸多的方面,脱离了语文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学习”而去“学习”,语文的更深层次的教育意义却没有表现出来。
下面笔者借本篇文章,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关于语文教育的几点反思。
由于教育体制的原因,分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升学,只有良好的分数才能保证学生可以到更好的学校去学习。所以学校和老师都会主抓学生的学习成绩,一切教学任务以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为目标。这就造成了语文学习的片面性,学生们完全体会不到语文当中所蕴含的美,他们对于语文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是“一门学科”,这样的认识上。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仅仅是一批考试和学习机器,并不具备独立的思考和创造能力。
针对于这种情况首先要改变的就是我们教师的思想,分数固然重要,但有些东西要比纸上的分数更加重要,例如学生文化素养的积淀,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等等,这些要比苍白的分数重要的多。所以说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我们不要单纯的去追求学生分数的高低,而是应该抛开分数的束缚,去挖掘语文当中更深层次的东西。让学生们真正认识到什么是语文,当他们真正的体会到语文的魅力的时候,学习成绩自然而然的也就提升上来了。
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会发现一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作者的一段话或者是一个字甚至是一个标点符号大作文章,从写作背景再到心理活动,再到中心思想分析的头头是道,学生们听得云里雾里,然而被分析的这段文字并没有过多的什么含义,其实这早已超出了作者的写作初衷。比如作家周国平曾做过一份语文阅读题,分析他本人的散文,对照标准答案后自己只得了69分。他表示,一个简单的文本,去分析它的原意、它的中心思想、它的段落大意等东西干什么?“还考查哪句话‘它的含义是什么’,我自己都不知道它的含义是什么”。
网络曾流传一个著名段子——鲁迅:“晚安!”语文老师:“‘晚安’中‘晚’字点明了时间,令人联想到天色已暗,象征着当时社会的黑暗。而在这黑色的天空下人们却感到‘安’,侧面反映出人民的麻木,而句末的感叹号体现出了鲁迅对人民麻木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这个段子,可谓是过度解读的极致。好的文章都会给人很多的思考空间,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经历对于不同阅历的人对于同样的一句话肯定会有不同的认识。课堂上老师的过度解读,不但会使阅读变得机械枯燥,更会压缩学生的思维空间,甚至让学生们对于语文学习产生误解和抵触情绪,虽然对于文章的分析会显得课堂内容的丰富,但是损失的确实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学习热情,教学效果恐怕会得不偿失。所以说对于这种过度解读课文的情况,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被杜绝。
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我发现有不少的学生对于老师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敬畏心理,甚至在学习当中遇到一些困难,也由于害怕老师的责备他上课不认真而不敢去请教老师。笔者认为,这种情况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传统的古板教师形象。传统的教学思想认为,作为老师自然要高高在上不苟言笑,可是这种传统的教师形象已经不适用于如今的课堂教学。为了适应如今的教育教学模式,革新教学形象亟待解决。
在当今的教育中,老师不单单要扮演本职角色,更要去扮演类似学生的朋友这一类的角色。例如说多去了解一些学生们日常的生活,多去了解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在课余的时间里多和他们交流。这样以来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更多的掌握学生们学习和生活的状态。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也可以让学生更加亲近老师,去学习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对于提升学习水平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语文学科是学生时代最重要的科目,良好的语文水平是日后在社会上立足和发展的基础,所以说学习语文对于学生来讲非常有必要。综上所述的几个方面,是我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所总结出来的关于语文教学需要反思和改进之处,希望可以为各位同行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其中若有不恰当之处也欢迎各位同行不吝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