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惠珠
作业设计亦可如此精彩
文/叶惠珠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实践过程。适时、适量的作业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思维。长期以来,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基于此,教师有必要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赋予它新的价值:作业,应该成为孩子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勇于创新的园地。
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逐步实现由依赖性学习向自主性学习的过渡。
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的不同,增加作业的可选择性,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完成方法对于作业,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没有把“合作”作为必要的素质来培养。自主性的作业应当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在与父母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完成。
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一是用生活丰富语文作业的内涵。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布置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二是让作业在生活实践中拓展延伸。在作业设计中,可以以文本为基点在生活实践中拓展延伸,让学生去亲历各种活动,如参观访问、调查研究、劳动试验、设计小报等。三是把语文作业与其他学科相整合。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为语文教师,作业设计应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乐趣。
演说交际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因此,可设计课本剧、辩论赛、看图说话、诗歌欣赏等活动增加作业的色彩,在实践中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待人处事的能力、言谈举止、表达水平等得到锻炼。
搜集查找型 善用教学资源,课前让学生查找、收集课文的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解决问题、获取详情和开阔眼界服务。它可以是采集、剪贴与课文有关的图文资料;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安排学生上网或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
动手操作型 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其实质是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的过程。如,在学了《一粒种子》以后,可以让学生做一个种子发芽的实验。通过实验学生能更加深刻地领会种子发芽,水、空气、温度这些条件是缺一不可的,并且锻炼了自身的写作能力。
探究实践型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布置给学生一些探究的题目,既可以拓展课文内容,开放教材,又可以树立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展示个性型 学生是极富个性的生命体,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诠释也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学生的性格、爱好、特长是千差万别,有的擅长表演,有的喜欢绘画,有的则擅创作。作业应该成为展示学生才艺特长、张扬个性、发挥创造的园地。
在语文作业设计中树立学生为本、学以致用、新颖多样的语文作业观,让学生们在作业中体验情感、张扬个性、提升素养,语文作业亦可如此精彩!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第一中学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