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2016-04-13 23:05史传锋
教育家 2016年15期
关键词:分组成员评价

文/史传锋



初中信息技术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文/史传锋

积极倡导合作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宗旨之一。通过本文,笔者对多年来在初中信息科技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合作学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并尝试从理性上认识这一理论的意义。

理解合作学习的本质,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一是混杂分组、多元世界。小组成员在性别、学业能力和其他品质上应该是有所不同的、异质的。这样才能够共同发展、接纳他人,使学业困难者获得更好的发展目标。二是积极互动、平等参与,让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生生互动。三是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小组成员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合作学习,通过任务构建,让成员之间相互鼓励和支持。四是合理评价、有效奖励。建立适合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保证公平客观地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合作。

选择适合的分组方式,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合作学习的分组形式很多,如混杂分组、随机分组、自由组合、按兴趣分组、按选择的任务分组和同质分组等。结合本班学生特点,笔者采用了最常用的混杂分组方式。

分组步骤 首先,建立学科学生档案,确定分组原则。在了解学生的学科基础、性格特点、学习习惯等情况后,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分组。其次,确定小组长。一般来说,小组长直接决定了小组开展合作学习的质量。最后,确定人数。根据男女比例、分层情况、性格特点确定小组成员,采取信息交叉形式的合作学习方式。

小组成员变化 一是根据学习内容微调小组成员。对每个单元学生的基础差异进行调查,根据情况对小组成员微调。二是信息交叉时的重新分组,对小组成员进行编号,每组都是由最强到最弱。

小组文化建设 分组完成后正好进入演示文稿单元的学习。将开展主题为“让你了解我”的项目活动,让学生制作介绍小组和个人的演示文稿,文稿要求小组要有组名、口号、学习目标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小组成员快速了解组内同学,同时建立了对小组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合作学习的关键

新课学习时,学生合作交流可以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的效果;项目活动中,合作交流可以互通有无、互相借鉴、互相鼓励,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技能的运用中,合作交流可以深化认识,掌握规律。因此,掌握不同阶段开展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

困中求通盼合作 知识的难点通常会成为学生难以理解问题,此时,学生渴望与伙伴交流、探讨,共同解决问题,这种情况是开展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一般情况下,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会的知识,要比听教师讲解记忆更深刻,理解更透彻。

缺中求全需合作 信息技术的操作方法有很多种,而学生在进行操作时通常选用自己常用的方法来完成操作,一般不会考虑其他的操作方法,更不会对比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因此,教师要重视思维过程的组织,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创设一定的合作学习机会,让学生在互动中取长补短,体验合作思维的丰富性。

异中求同要合作 初中的学生有一定的竞争性和表现欲,他们渴望自己的观点被采纳,但又不善于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因此,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对有争论价值的疑点适时下放到小组中,让学生展开讨论。如开展《网络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赛,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依据、事例,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相互尊重、相互促进,可谓一环多效。

疑中求解巧合作 由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很难理解没有实践过的学习内容。因此,教师要在操作实践的内容上加大合作学习。如局域网中文件的共享问题,让小组合作交流,操作验证,理解此复选框的含义,从而掌握文件共享这一知识点。

开展多种形式项目活动,是合作学习的重点

在初中信息科技学习中,创造不同合作形式的项目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优势,认同合作学习的意义。

分工协作,形成成果 信息科技学科中某些项目活动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比较难完成的。如《运动会成绩统计》这一项目活动,从思路的确定、信息技术工具的选择与使用、资料的收集筛选、数据的处理分析到结果的呈现这一系列工作需要小组成员之间团结协作。学生分析任务后,意识到完成这样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需要小组的力量,这时引出合作学习。

我是专家,又是学生 各小组分工合作进行研究,展示小组研究成果,有利于学生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如笔者在演示文稿单元的复习阶段设计了两个项目:一是解决“怎样的作品才是好作品”的问题;二是解决演示文稿中文字素材的处理问题。在班级交流之后重新分组,形成新的学习小组,由于每一位学生都掌握了原始组所取得的成果,学生对教师提供的原始文稿进行修改,在遇到问题时可以请教原始组的“专家”。在新的学习小组中每一位学生都很兴奋,因为他们都是“专家”,要为其他同伴讲授原始组的成果。

不同角色,全面发展 每位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有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的学生表达能力较强,善于沟通交流,在开展的项目活动中,笔者会根据记录的情况进行角色的轮换,每个人都有扮演不同角色的机会。项目活动的形式变化较适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可以持续保持学生对信息科技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传授必要的合作技巧,是合作学习的保障

正如科恩所说:“认为孩子们自然知晓在积极的社团中如何与他人合作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同样,在课堂教学中,若想让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也需要教会学生合作。如在新授课时,笔者给学生先介绍“思考(操作)——结对——共享——总结——交流”的方法,然后再请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就会开展得很顺利,学习的效果也较好。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笔者深深体会到,在合作技巧的学习上所花费的时间,相对于学生掌握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是完全值得的。而且这些技巧不仅是信息科技需要的,也是其他学科需要的;不仅是学习时需要的,也是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需要的。

进行合理的评价,是合作学习的动力

学生对于评价成绩会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而他们对于成绩公正性的理解会决定今后开展合作学习的兴趣。笔者将每位学生的成绩记录分成三部分:结果性评价成绩;过程性评价成绩;成绩分级的变化情况。

一是对于结果性评价使用联合评分。如《机器人与我们的生活》的作品评价,小组作品的得分为90分,学生A个人分工制作的作品为80分,那A的分数就是90*0.6+80*0.4=86,既考虑了小组的工作情况,也没有忽略个人表现的差异性。二是对于小组合作的情况,仔细观察各小组情况,重点关注出问题的小组。而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则会结合信息科技的有关评价指标采用过程性评价来评价学生。三是关于学生成绩分级,遵循“不比基础比进步、不看成绩看提高”的思想。在每个单元结束后,笔者都会将本单元成绩与上单元成绩作对比,对于进步两个或一个等级的学生进行班内表扬。

此外,合作学习评价呈现出几种评价多维交叉、有机结合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三个结合”: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小组成员自评、小组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手段,而且应该成为教师遵循的一项教学原则。因为它不仅适用初中信息科技学科,而且适用于各学段的各门科目,并反映了“以学生为本”教学理念,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合作,最终能学会合作,适应合作这一社会准则。

(作者单位:上海市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

猜你喜欢
分组成员评价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