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2016-04-13 18:44薛珍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26期
关键词:岳阳楼杜甫赏析

⌾薛珍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薛珍

一、教材分析

《登岳阳楼》是人教版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自主赏析第三课的一首诗歌。这首诗歌是杜甫晚年的作品,综观诗人一生,杜甫晚年时期诗歌写得最好,“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也最为明显。这首诗是杜甫去世前两年写的,诗人已57岁,此时贫病交加,饱经沧桑,颠沛流离,独自登楼,眼见国家堪忧,联系身世之悲,感慨万千。作者胸怀宽广,襟怀坦荡,所见之景也并非一般景象,而是将洞庭湖水的浩渺、吞吐乾坤及恢宏与磅礴的气势融合为一体,营造出博大深沉的意境。本单元鉴赏的方法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本诗就极好的将景与情结合起来,是学生置身诗境来理解诗歌深沉动人情感的一个很好的范例。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之前接触的《登高》、《秋兴八首(其三)》《蜀相》等诗歌,也让学生对杜甫及其经历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初步感知诗歌及把握诗歌情感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了解的片段是零散的,对诗歌的赏析也只停留在感性的较为浅薄的层次上,对于诗歌思想内涵的深层把握及由文到人理解诗人的情怀还是不够成熟的。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思考,从而达到文品与人格的统一。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诗歌,掌握诗歌大意。

2.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重点词语,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掌握景与情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深沉博大的情感,体悟诗人心怀天下的博大胸襟和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重点词语的分析及景与情的关系。

2.难点:博大深远的意境及诗人宽广的胸怀。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诗歌教学还是以诵读贯穿始终,秉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强化诵读,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感受诗歌情感和“沉郁顿挫”的风格。

2.合作探究法。对于开放性和个性化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点拨法。老师对于学生分析不到位的地方,比如颔联的“坼”“浮”产生的效果和表现力,要进行适时点拨,并引导学生向纵深思考。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PPT展示)

窦垿撰《岳阳市岳阳楼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先简要分析讲解一下此对联的内容,明确杜甫、范仲淹、腾宗谅和吕洞宾与岳阳楼的关系,特别指出“杜少陵五言绝唱”指的就是杜甫的《登岳阳楼》,并指出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登上岳阳楼能看到如此美景,怪不得杜甫心向往之。早有夙愿,可是晚年才登上岳阳楼的杜甫又有何感受呢?

(二)、整体感知,诵读诗歌(PPT展示全诗)

自由读三分钟,解决基本的字音问题。

个别读。(对诵读诗歌的同学的点拨评价要具体,比如重音、节奏、声调、情感等)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齐读,感受诗歌情感。

(三)、鉴赏诗歌

主要采用自主赏析的方式鉴赏。

问题:你从诗歌中读到了什么?请就一点结合诗句谈一谈。(PPT展示)(小组讨论五分钟)

预设:读到了杜甫孤苦无依、无助飘零的身世之苦;

读到了国家的不幸和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情感;

读到了浩渺阔大的壮伟景象;

读到了喜悦、百感交集的情感(昔闻、今上)

如果学生说到比较独特的地方,也要及时肯定。这一环节全靠学生自主赏析,教师不参杂过多意见。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基本上能解决情感的问题,但描绘的景色和有些细节可能还不太到位,为下面教师的引导点拨做铺垫。

(四)、引导赏析

1.刚才大家说了那么多关于诗歌的理解,说后四句的非常多。这个情感当中,有国家的情感,也有个人的情感。从诗歌当中直接读出情感,这种方式叫做直接抒情。那么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这种情感?

2.诗人登上岳阳楼,首先看到的是景。诗人看到了什么样的景?(PPT展示图片)这些景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简要赏析。

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及时肯定。另外老师强调炼字(坼,浮)

坼:冲裂,体现力度。有一种天崩地裂、乾坤摇动之感,展现了磅礴的气势。

浮:天地万物、日月星辰不分昼夜随湖水的飘荡而起落。天地变轻了,展现洞庭湖的空间无限;日夜相融,展现时间无限。还有一种动态感。联系曹操的《观沧海》。

这种景给人的感觉是壮阔宏伟的。(板书)

3.仅仅是在写景吗?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种壮观的景象最能体现诗人宽广博大的胸襟。具体表现在哪里?

尾联。北方边关战事又起,同年,幽州兵马使朱希彩等作乱。祖国处于战火之中,作者看到国家战火四起,想到血流成河的景象和百姓的痛苦,站在岳阳楼上的他,凭窗眺望,不禁热泪横流了。

4.一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诗人才会心怀百姓,才会拥有博大的胸襟?

学生齐声说,达则兼济天下。对,理想,抱负,志向实现的时候可能才会有这样的情怀。可是杜甫此时的状况是怎样的呢?

768年,杜甫由公安一路飘泊到岳阳。57岁的杜甫距生命终结只有两年了,此时他患有严重的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仅靠饮药维持生命。

“无一字”:得不到任何物质、精神的援助,安慰。没有音信。

“有孤舟”:杜甫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辗转各地,一事无成。他一直在船上,漂流湖湘,居无定所,只有孤舟为伴。这也是他最后的容身处。这只孤舟不也像漂泊的诗人吗?

再读首联,我们感受到的还仅仅是喜悦吗?山河破碎,怀才不遇,飘泊天涯,多种感受交杂在一起,所以作者的情感应该是百感交集的,是沉郁的。

杜甫在自己身世不幸、大志落空、既老又病的情况下,还能心系百姓、担心国家的命运前途,这的确是令人敬佩的,是伟大的。

(五)、拓展延伸

杜甫这种深沉博大的情怀不仅在此诗中有,其他诗歌中是一以贯之的,你能说出哪些?哪一点最能感动你?他又为何被称为“诗圣”?(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争先发言,比如:“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老师重点分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儒家有一个观点,刚才我们已经说过,一般人在“达”——得志,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的时候才会大济苍生,关心国家,心忧天下。而杜甫呢?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大志落空,个人抱负未实现,一生颠沛流离,此时的他最应为生计发愁,可是他没有,最潦倒的时候,他想到的依然是国家,是百姓。缺衣少食,居无定所,得不到亲友的慰藉,甚至连一个赖以承受痛苦的正常身体都没有,飘零、孤寂、衰老、贫病,一个人的生存空间萎缩到不能再萎缩。

就这样的一个人还心系苍生、百姓,甚至是愿为天下百姓牺牲生命他也心甘情愿,只要百姓能过上安乐的生活。他为何能被称为诗圣?

我想是因为他有心怀百姓的博大胸襟;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对世间生命的悲悯情怀。这才成就了伟大诗人的人格魅力。

别林斯基说过,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PPT展示)杜甫之伟大,在于他的一颗高尚而博大的灵魂。王国维和闻一多也对杜甫有着极其高的评价。(评价内容通过PPT展示)

(六)、小结

目光深邃、眉头紧锁、爱民如子的杜甫凄惨的死去了,但他的道德品质、思想精神却流芳百世。他一生颠沛流离,在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一颗忧国忧民的至诚之心;他屡遭挫折,但从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思想的坚守;他自称“乾坤一腐儒”,却成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这就是杜甫,就是只有平民身份却有高尚灵魂的杜甫,这就是一代诗圣杜甫!

两千多年前的古人都有如此浓厚的家国情怀,那我们现在更应有一份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和担当。杜甫是我们了解传统爱国情怀的一个窗口。(在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之后,以此来进行德育教育)

陕西省宝鸡中学 721000)

猜你喜欢
岳阳楼杜甫赏析
孙高华
杜甫改诗
杜甫与五柳鱼
“加一倍”写法——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凝固的艺术之岳阳楼
杜甫的维稳观
不经意诞生的经典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