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中学 徐晓华
批文入情谈语文——试探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
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中学 徐晓华
本文中,笔者就如何运用多种有效手段,创设有利的课堂环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处于亢奋的学习状态,从而使课堂效果更加高效进行了探讨。
情感 课堂 案例 思考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一个太阳”,随意的举动产生的效应往往不随意,它积极或消极地产生作用,所以会有“细节决定成败”这一说。教师如果能注意自己的一举手一投足一言语,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就会感受到课堂的温情,处在一个舒适融洽的环境中,这样的学习会事半功倍。
苏教版的初一课文《一面》中,对鲁迅先生的外貌细节的刻画十分到位,随着空间的变化,在“我”眼中的鲁迅先生也越来越清晰起来。从一开始的大概轮廓,到后来近在眼前的连手指的被烟熏黄的细节都描写的栩栩如生。在处理这个细节的时候,老师请同学对在讲台上的自己进行描写,再走下讲台,让学生更加近距离的观察自己。这样的细微的举动让学生从有血有肉的文章肌体中抽离出来,获得丰满而真实的印象,真切而自然地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因此教学时要还原到言行的细节,还原人物在彼时彼境下的心理状态和方式。
语言可以说是语文教师在课堂里最常用的手段了。运用不同的语言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或抑或扬的语调变化都会勾起学生心灵的起伏。诗化的语言简洁而朴素,却往往能达到奇峰突起的效果,字字句句敲击着学生的心灵,点燃学生的激情。
师:同学们,爱是雨后的阳光,爱是生命的雨露,爱是久旱的甘泉。如果让你打一个比方,你认为爱如什么?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能用一句话将你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吗?
(学生写,教师巡视)(汇报交流)
生:爱如玫瑰,听别人说玫瑰是爱情的象征。
师:爱如玫瑰,轰轰烈烈,也不要忘记爱如茉莉。
生:爱如柠檬糖,有酸也有甜。
生:爱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生:爱如康乃馨,温馨而祥和。
生:爱如一把火,给汽油就燃烧,给空气就灿烂。(全场笑声)
师:要有热烈的爱,爱也要有理性。
生:爱如阳光,可以温暖别人和自己。
生:爱如空气,无所不在,无微不至。(掌声)
生:爱如星光,虽然月亮遮住了它,但不能阻止它发光。
生:爱如月光,给人光明而不耀眼。
细细品味这个案例,语言看似平常简单,实则智慧深刻。孩子们在这样的语言中,分享着彼此的思考,交流各自的情感、体验与观念,提升着自己的认识、审美与精神,实现了学生阅读的个性化。当精心预设的语言成为一种艺术的时候,它就能营造一种情境和意蕴,让学生浸润在氛围与意境中,心灵亦相通,生命在拔节。
音乐鲜明的形象、广远的意境,和文学是相通的。“语言的尽头是音乐”,课堂上如果能在适当的时机选用适切的音像渲染营造情境,能唤醒学生心底的柔情,丰富学生的意象,从而体验到深处那份复杂而又细腻的感情。
我校一位老师在执教《东风破 相思愁》时就将音像的效果应用到了极致。片断一中一开始的北风引出孤寂的箫声,紧接一下晴天霹雳式的声响,冷峻而无情……第一声箫起的时候,心便随音而飞,箫声煞人,却陡然转为悲凉——不,其实在一开始的触目惊心里,长嘶的箫声就带着那份悲凉。漫天飞雪,是泣?是诉?或嘶?或咽?而就在这时,老师一言不发,任凭箫声回荡,任凭学生的情感跌宕,一分钟后的朗读与之完美结合,将情致推到了极点,一发不可收,学生的心与纳兰性德那颗不平静的心是贴得如此紧密。而片断二中的琵琶曲则由反复的前奏,忧郁的琴键声,再加上东方乐器琵琶,好似一位少女在诉说着缠绵的故事,勾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与文本一起忧郁地回忆起故乡那份温馨。好的音乐作品或音像资料能够替代语言的描述,甚至超越言语,在学生的心中激起层层叠叠的浪。
朗读的形式有很多,一般都能为教师所用而抒发不同的情感。设计精心的朗读形式能起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师:读书像登山,每读一遍,都要认认真真欣赏。想想文字中含着的意思,流露的感情。读书也像品茶,不要一口气喝完,要慢慢品味。你还读到了什么?
生:觉得“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一句写得很好,它写出了小草的生命力很旺盛。
师:为什么要强调“偷偷”,是不想让人发现吗?
师:是因为人在不知不觉中发现了小草已经出现了。正如一首唐诗中所说的:“天街小草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里所表现出的就是这种意想不到的欣喜。
生:我觉得“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一句写得好,这句写出春天百花烂漫的情景。
师: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拟人。
师:作者用拟人手法让你们感到了春花的什么特点?生:可爱、调皮。
师:其实都突出了一个字,是“闹”(师生异口同声)。
师:这里有热闹、喧闹的意思,表现出百花争艳,绚丽多彩的情景。所以在朗读是要读出调皮、可爱,热闹的感觉来。
深情朗读……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我们应想方设法引导孩子们从词句、修辞中感受到课文语言的独特魅力,感受从中体现出来的特殊滋味,因为任何感情的细微差异都可以在言语节律、语调、语气中得到表现。敏锐地触摸到这些触发学生思考的“点”,才能让师生的言语鲜活起来,敏锐起来。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灵动起来,才能生长出教学智慧的触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