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射阳县高级中学 杨 芹
高中作文教学困境突破刍议
江苏省射阳县高级中学 杨 芹
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锻炼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写作水平来讲,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长期以,这都是一个令老师和学生头疼的话题,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探索,就高中作文教学突破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和认识。
作文 困境 突破
谈及高中语文教学,作文教学就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但说起这个话题学生和老师都不轻松。学生方面,喜欢作文的数量甚微,绝大部分对作文心怀恐惧,在教师实施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表现出厌恶、冷漠以及对抗等心理,他们从心理上畏惧作文,提笔写作就像“挤牙膏”,用尽了“洪荒之力”也写不出多少有内容的文字,有学生感言作文“你是我伤口永远的痛”,对作文的厌恶之情由此生成,进而对待写作不是态度冷漠,就是心生对抗。教师方面,对于作文教学感触最大的莫过于作文批阅带来的痛苦体验,当然这种痛苦产生的根源绝不止于批阅作文时所消耗的体力和脑力,更多的来自于内心的煎熬,因为他们要长时间的面对毫无生机活力、充斥着“假大空”的白开水一样的文章。这样,高中作文教学中,学生和教师就形成了潜在的对立,教师怕看作文、学生怕写作文,由此,高中作文教学本身也陷入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写”的困境。
高中作文教学之所以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写”的困境,原因有诸多方面,在笔者看来,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目标定位欠妥。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作文教学功利思想太强,目标的工具性被过分强调,学生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思想性严重不足。其次指导策略失衡。教师指导一般侧重于技巧,本该受到重视的学生思想被忽视,学生作文往往技巧性有余而思想性不足。再次,教学过程死板。通常情况下作文都被限制在固定的时空内完成,阻断了学生和生活的联系,学生的作文自由被严重束缚。第四,教学理念陈旧。没有有效建立学生写作时的读者意识,进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内生动力。第五评价方式简单。从方式上看,当前的高中作文教学单一性和随意性比较突出,学生主动能动性以及个体差异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作文的兴趣普遍不高。
破解高中作文教学困境,结合日常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让作文回归生活,注重自我体验的表达。作文离不开生活,应该是学生生活体验的文字表达,离开了生活,作文注定要成为无源之水,缺乏活力。所以,作文只有回归了生活才算是回归了本位。学生是在生活中成长的,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影响之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用作文表达生活其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生活、作文有机融合起来,一方面学会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作文,另一方面也通过作文,加深对生活的理解,甚至是对存在于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化解,做到“文以致用”。
2.整合听、说、读、写,优化作文教学。在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是最基本的技能和素养,可以划分为输入和输出两种类型。“听”和“读”属于输入,通过这两种方式,可以实现对外在知识、文化以及信息的吸收。“说”和“写”属于输出,通过这两种方式,可以实现对外表达的需要,所以有效整合听、说、读、写,语文教学才构成完整的闭环,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自然也不例外。具体而言,高中作文教学可以通过四步法实现听、说、读、写的整合和作文教学的优化。第一步在听中导入,激发兴趣;第二步在说中交流,激发情感;第三步在写中释放,激活思维;第四步在读中评价,激励创造。
3.强化读者意识,激发学生作文内生动力。这里的“读者意识”主要是针对作文教学中写作的主体学生而言的,表现为读者施加给写作主体的制约以及影响性因素。在作文教学中强调“读者意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培养带着“读者意识”写作的习惯,具体来讲就是要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目中有人”“笔下有人”,并与这个“人”建立沟通交流的关系,说到底就是要求学生作文不能“孤芳自赏”,要能够顾及读者的感受。学生在作文时,只要建立了“读者意识”,那么,他们就有了表达的欲望,当然,学生在行文中要善于表达自己,这样的文章才更具人文性,更具生命力。
4.完善作文评改方式,提升学生作文能力。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性工作,不只局限于课堂,还延伸到评改,学生只有经历了这样的一个完整过程,才能说在作文教学中获得完整的收获,才能在真正的意义上提升作文写作能力。但现实的情况是高中作文教学,作文的评改环节通常都是由教师独自完成的,这样做的效果如何呢,往往是效果甚微,甚或是劳而无功,教师花了大量精力评改文章,很少能在学生那里得到积极回应,因此,并不能推动学生提高写作水平。鉴于此,我构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六步作文自主评改法”,分别是明确评改要求、学生评改、合作交流、佳作荐赏、“跟帖”交流、成果展示,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