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 殷信璐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 殷信璐
小学语文 语感能力 培养
语文作为小学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教师想要学生掌握良好的语文学习的技能,就要积极的引导学生不停的对知识进行相应的积累。语感,是人们直接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吕淑相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对于一门语言类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朗读无疑是很重要的。让学生通过想象创设一个情境,用充沛的情感朗读文本,情感在该饱满的地方饱满,该柔和的地方柔和,通过阅读,把作者想说的,想要表达的感悟出来。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实用性大于情感性,要让学生慢慢的学会用情感去分析课文。例如一篇文章,你可以让学生先有感情的朗读,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段说出段落大意,最后升华出文章的主题思想,让学生能够走进文本,再走出文本。也就是通过创设情境来感悟文章的思想。例如在教学《庐山的云雾》一课时,老师可以先通过PPT呈现一些关于庐山的图片,老师在配上一定的解说,这就是我国江西的庐山,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庐山的美景,是不是很美?大家想知道更多关于庐山的知识吗?[1]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就被充分的调动出来了。同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课本文章进行泛读,让学生直观的感知到其中的抑扬顿挫,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通过创设情境也能让学生把储存的信息和情境体验结合起来,唤起情感,产生共鸣,然后去感知和理解作品的语言文字,进而增强对于学生语感的熏陶。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行为,在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以及检查学生对于某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方面有着积极意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巧妙的设置相关的教学问题,则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让学生的语文能力以及语文素养都得到有效的提高,语感能力得到丰富。
例如,在学习《装满昆虫的口袋》时,教师不需要一开始就带着学生展开对于文章的分析,而是给学生几个问题:(1)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它是哪儿人?(2)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3)课文为什么要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作为题目?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对文章进行阅读,并且边读边思考,并且在文章中找到相应的答案。对于这些问题,学生肯定是感兴趣的,他会带着问题展开对于文章的阅读,从而更好地提升语文方面的素养。[2]此外,在学习完这篇文章之后,教师可以询问一下学生有什么收获。这样学生就能够各抒己见,更好地展开对于这篇文章的学习与讨论,从而感悟出只有目标转移,持之以恒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才能获得更多的成功的道理。
对于学习,不能把它当成一种结果,它是一个需要享受的过程。学生只有自己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积极的探索新的知识,才能够明白知识其中所蕴含的奥妙,感受知识所带来的乐趣。因此,在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巧妙的设置课堂提问,积极的引导学生,诱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有效的学习中不断的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对于教材,我想教师都是花费了很多的精力去进行教学的,所以大部分学生都掌握的相对较好,所以,此时教师需要换个方向,引导学生走出文本,加大课外阅读的量,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课外积累,并对学生的语感进行一定程度的提升。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教师要能够给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书目,如《昆虫记》《安徒生童话》《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等,让学生能够在阅读的海洋中遨游。[3]当然,教师还要教授学生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比如哪些片段是需要精读的,哪些文段只需要浏览,怎样处理好精读与泛读之间的关系,并且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并且定期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心得进行分享,及时给学生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的情操得到熏陶,个性得到发展,精神世界得以丰富,与此同时,学生的语感能力也会不断得到增强。
【结 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有效的对学生语感进行训练,不断充实学生的语言库存,逐步培养学生对词语、句子的敏感性和真切地理解、领悟课文语言文字的能力,给语文课堂注入生命的活力,能使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质稳步提高。
【1】肖静.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J】.学周刊,2012(22)
【2】王鹏喜.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3(34)
【3】冯小凤.吟咏·品味·应用——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0)
语感是人们对于语言文字的一种比较敏锐的感觉,在沟通交流之中存在人们对于语言词汇最直接的判断和感受。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还能够为学生之后好好学习语文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要能够加强对于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