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县农村金融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6-04-13 16:26申聪玲
山西农经 2016年17期
关键词:洪洞县农村金融借贷

□申聪玲

(山西农业大学 山西 晋中 030801)

洪洞县农村金融现状分析及对策

□申聪玲

(山西农业大学 山西 晋中 030801)

农村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经济薄弱地带,因此对于洪洞县也当然不例外,我认为农村之所以贫困的原因,始终还是因为农村资金供给不能满足生产力的需要,农村借贷融资难,平均每年只能为洪洞县各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不到10%的推动力,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本文从洪洞县农村的资金融资现状、融资难的原因、融资难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制约影响以及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解决农村融资难的问题,从而解决洪洞县贫困农村的经济发展问题,实现洪洞县人民共同富裕。

农村金融;融资难;信贷资金融资

1 洪洞县农村金融现状

洪洞县人口约85万人,是临汾市最大的县,村共有463个,可用耕地面积约6万hm2。农业自始至终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同时农业又是最薄弱的环节,近年来虽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强,农业科技及产量也确实有了大幅上升,但总体水平依然处于很低水平。

与城郊农业相比,城郊农业有相对较高的现代化水平,据调查,洪洞县城郊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达75.6%,更显著的特点是资金融通能力强,借贷成功率87.3%。但农村农业一直以来机械化程度非常低,以洪洞县侯村为例,每100位农民,仍有68位农民实行手动播种、施肥、除草、收割,机械化水平相当低。为什么差距这么大,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农村农民们并不是不知道农业的播种收割可用机械来操作,但首要问题是村中没有可用的机械或者只有一两辆,在农忙季节农用机械根本来不及调度。而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农民们缺乏足够的资金去购置相关的农业机械用具,拥有农业用具的也是极少数相对生活比较富裕的农民。而农民们购置农机械的资金大部分也是来自于民间借贷,很少有人会去农村信用社或相关金融机构进行融资。

2 农村融资难的原因

农村金融是指一切与农村货币流通有关的各种经济活动。我认为农村金融就是促使资金从盈余的经济主体那里有效转移到资金紧缺的经济主体那里,从没有生产需要的经济主体那里转移到有生产需要的经济主体那里,因此一个运行良好的农村金融市场可以促进农村资金的良好运转、促进农村资源的有效配置。而长期以来导致农村金融市场不能有效运行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2.1 融资机构较少

二十一世纪以来,四大银行相继撤出县级以下的村镇地区。从而导致农村金融供应机构以及农业资金供应出现严重缺口,农民融资的渠道减少。洪洞县最大的镇是赵城镇,因此我们以赵城镇为例进行说明。方圆84km2,耕地面积4 067hm2,41个村委会,居民80 00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6.8万余人。如此庞大的镇域,中国银行1所,建设银行1所,工业银行1所,农村信用合作社1所,且这些金融机构都集中位于镇内,附近村民来这些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活动相对比较方便,但对于离镇中心较远的山区村民来说,不仅交通成本较高,成功借到资金的可能性也较小。而这些金融机构近两年也有打算迁离镇中心的趋势。如中国银行从去年开始,其工作人员都转移到了洪洞县城中,而赵城镇中只留下了ATM机。

2.2 交易成本较高

对于农民来说,想要寻找金融机构进行相关借贷行为,镇中的金融机构很难为其提供相关的服务,所以需要去县级或县级以上的城市寻找相应的金融机构,再对各金融机构进行比较。以赵城镇侯村的一位果农李某某为例,李某某因年轻时在山东烟台一所果园种植苹果,因此学到了种植苹果的相关技术。因此现如今李某某回到村中后,打算自己征用村中2hm2地进行苹果的种植。苹果树种植按每3m种一颗,667m2地可以种148棵果树,每颗果树进价1.2元,共需5 328元。果树种植两年后可结果,第一年需投资施肥、浇水等相关管理费用10 000元,第二年需15 000元计算,共需25 000元。进行了简单的果园规划后,李某某在村中专门找到了那些因上了岁数而无心经营庄家的老人们协商后,也确实征集到了2hm2地,征集到的土地按每667m2每年7 000元补助,若果园盈利,按净利润的2.5%分红,因此目前李某某需有210 000元支付第一年的土地使用费。因此李某某目前至少所需资金240 328元才能修建果园。随后,李某某来到了镇上的银行希望能贷款3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可是由于镇上的银行规模太小而不能为其提供融资服务。李某某又辗转来到了县城的银行,与银行进行协商后,虽然有银行愿意将资金借给李某某,但却只愿意借给李某某20万元。随后,李某某又来到了市里寻找融资机构,可是市里的银行虽然也能为李某某提供借款,但贷款利率为7%却又太高,超出了李某某的承受范围。如此周折往复,时间过去了3个月之久,李某某最终决定选择县里的银行进行融资,贷款三年,利率6.78%。他认为虽然资金较少,但负债压力也相对较小。最后,除去李某某为借贷资金所花费的成本3 000元,他实际只借到了197 000元,实际借贷成功率只有65%。他所借到的钱根本不够种2 hm2苹果树所需要的资金,因此他只能缩小果园建设规模,减少种植面积。这样的例子在其他村中也有很多,农民们借到的金额往往低于自己所需的金额。长此以往,农民们面对的现实与其所期望的存在落差,导致农民逐渐失去了对借贷融资的信心。

2.3 信息不对称

农村金融中的信息不对称是指农民在从事资金借贷活动时,农民对自身的情况拥有较充分的信息,而金融机构却对农民的了解少之甚少,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由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问题。农民与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农民借不到资金的一个重要原因,更有甚者直接给农民贴上了“高风险”、“低回报”的标签,从而使各金融机构对农民借贷的意愿很低甚至为零。在交易之前,农民越是紧需资金,越是急切的向金融机构申请借贷,金融机构就越有理由相信其借贷风险较高回报率较低,从而不愿意将资金借贷给农民。交易之后,相对于规模庞大的企业来说,金融机构相对不容易对农民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较难确保农民是否如实按照合同内容从事相关农业活动而发生道德风险,增加金融机构的损失。

2.4 预期收益不确定

预期收益又称期望收益,是指在现今状态下,人们根据过去的信息对未来收益的推测。当人民预期收益较高时,便会增加生产投资,但若预期收益较低,人们便会缩减支出。同样,当金融机构预期借款人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有较好的市场前景,能有较大的收益的时候,金融机构往往更愿意将资金借贷出去;若预期借款人的生产活动不能产生较大经济收益时,一般不愿意将资金借贷出去。

众所周知,农业生产活动在自然环境中才能得以发展,因此当一年中光、热、水等条件较好时,农作物产量就相应较高,农民的预期收益高,农民便会增加对农业的生产投资。但是天气经常具有不确定性,一场冰雹或提前的霜降都会给农业生产带来灭顶之灾。大多数情况下,农民并不能对一年中的天气做出正确的预测。而各金融机构也深知这一点,因此当银行知道李某某借贷是为了从事果园建设后,便对是否借贷产生了疑问。

3 农业金融发展迟缓对农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3.1 融资机构少,服务不健全,导致存多贷少

如上所述,在镇中心仅存有4家正规金融机构,且规模相对较小,不能支持大金额的借贷活动。对洪洞县侯村进行统计后发现,侯村现有住户1 650户,共计5 800人,耕地面积297.2hm2。可是据统计,2016年前半年,村民储蓄约2 475万元,而借贷融资金额大约只有130万元,其中用于农业生产的只有85万元,只占总储蓄金额的3.4%。因此在农村,存在严重的存大于支,从而导致农村资金大量外流,使本身就资金短缺的农村更是举步维艰。

3.2 资金供不应需,造成资源浪费

金融市场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进行资金的转移,将资金从那些收大于支而积蓄了资金的经济主体那里转移给那些由于入不敷出而急需资金的经济主体,从而有效使用资金,完成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缺乏活力的农村金融,使资金失去了从缺乏生产性投资机会的经济体手中向拥有生产投资机会的经济体手中转移的可能,难以对农业资金进行合理的利用,从而使农业资源产生浪费。

3.3 滋生非正规金融业

在农村,农民的收入大部分是用作生活、子女教育支出,当农民打算进行农业投资,入不敷出时,农村金融发展欠缺,农民必然会寻求其他方式进行借贷,有需求便会有供应,此时非正规金融机构便会相继而生。现实确实是这样,由于农民信用等级较低,正规金融机构不愿将资金借给农民,农民只能转而向非正规金融机构进行资金的借贷。正规机构的缺口,使非正规机构日趋活跃。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出现虽然来自于农民的生产生活的客观需要,但由于非正规金融机构缺乏正规的营业执照,游离于法律体系之外,一旦发生了信用风险,农民的利益很难得到保障。

3.4 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欠缺,监管缺位

由于政府及法律对农村金融缺乏必要的监督与管理,从而使农村金融机构在进行金融活动时,只考虑自身的盈利状况,而不考虑农业的经济需求,不能根据我国政策安排为农业发展提供相应的生产发展资金。

4 建议与对策

农村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有利于资金的充分利用,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我们有义务而且必须完善农村金融体制,使其步入正轨,促进农村经济有效运行。针对以上的问题,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4.1 创建金融中介机构,提供融资渠道,降低交易成本

规模经济能够减少每一单位资金的投资成本,而共同基金则是能有效发挥规模经济的典型。因此政府可在县级城市设立金融中介机构针对县域以内的镇创建共同基金,而镇政府同时又可向自己管辖范围内的村创建相应的共同基金。这样,各个镇可将筹集到的资金共同交由县内的金融中介机构统一进行投资。

与上述建议相对应的便是统一借贷,即由村中不定期的计算各个季度所需贷款的人数及所需贷款的金额,并将其所需金额汇报给镇政府,再由镇政府将各村全部所需的金额上交给县级政府,从而进行统一借贷。这样由于借贷资金规模大,又有各级政府作担保从而可以享受较低的利率优惠,减少单个村民承担的负债压力。

4.2 信息的私人生产与销售

消除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借贷问题,其中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贷款人主动向金融机构提供自身实际的相关信息,增加金融机构对自身的了解,促使其发放资金。但若由申请资金贷款的农民自行提供自身信息,很容易出现为了使自己更容易得到贷款而捏造虚假信息,夸大自身信誉的情况,从而进一步加大农村融资的难度。因此,可由镇级政府自主设立相应的信息生产机构,专门从事对本镇范围内村民们信息的搜集,专门对村民的信用状况进行调查与监督,并由各村村委会定期对村民的信誉度进行排序,对信誉度低或信誉度持续降低的村民进行警告或相关惩罚。将每个季度的结果上报给镇政府,再由各镇政府为县级或县级以上城市的各金融中介机构提供更可靠的关于村民资信状况的信息,增加农民的信誉度,方便农民更好的融资。

4.3 增加信息的政府监督,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

即使由镇政府作担保,也难免会产生政府为了本镇经济的发展而生产虚假信息,产生更加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必须增加政府对信息生产机构的监督。

政府是一只隐形的手,推动着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因此政府有动力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各种违约风险。因此政府应加强对信息生产机构的行为是否合法进行监督,并对其隐瞒,欺骗的不法行为处以罚金,并进行有效的刑事惩罚,从而提高信息生产的质量。

4.4 高净值资产作为抵押品,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

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之所以会干扰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行,主要是因为当借款人到期不能归还约定的金额,并严重损害了借款人利益。抵押品,是指当借款人到期不能偿还贷款,并交由贷款人处置的资产。抵押品的存在减少了贷款人的损失,因而降低了逆向选择对贷款人造成的危害。由于有抵押品的担保,所以贷款人更愿意发放贷款,并且由于抵押品降低了贷款人的风险,使得借款人更容易获取贷款,而且可能得到一个十分优惠的贷款利率。同时,抵押品的净值对借款人而言越高,其违约发生的概率就越小。因此当农民向金融机构进行资金借贷时,金融机构可事先借助5C法对农民做出评估,即对品质、能力(还款能力)、抵押、环境与资本(净值)的评估,并要求其将净值较高的资产作为抵押品,从而降低违约风险。

4.5 贷款专业化,增强金融机构的信息管理

一般而言,银行贷款有一个令人费解的特征,即银行经常专门向当地企业或能源等特定行业发放贷款。在一定意义上,这种行为意味着银行没有实现贷款的多样化组合,从而会遭受更大的风险。但是由于银行需要花费巨大的信息成本去甄别出信贷质量较差的借款人,降低自身损失风险。而企业收集并确定当地企业的信息要比收集地处遥远的企业的信息容易的多。同样,金融机构对当地某项生产活动进行长期的资金往来,便能建立有效的长期客户联系,使金融机构更容易对该生产行为进行监督,根据其经营状况及时做出判断。因此,各村镇可选择就近的金融机构向其进行长期借贷,与该金融机构建立长期的客户联系。

4.6 增强税收优惠政策,提高农民的预期收益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与农业借贷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有生产积极性的农民进行借贷活动。于此同时,政府也应鼓励各金融机构在面对农民贷款时,应积极对其身份及相关信息进行核实,核实无误后,应当及时为其发放贷款,并使用较低贷款利率。政府对金融机构的该项贷款带来的经济收益也应采取税收优惠,降低金融机构的借贷成本,满足金融机构的相关利益,才能有效促进资金对农村的回流。

结束语

农村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发展最薄弱的环节,农村经济的发展除了需要政府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外,还需要通过农村金融制度安排,特别是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性农村金融措施,来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多农村经济发展的保障、扶持功能。农村经济能否得以健康、稳定、有序的发展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能否健康、稳定、持续的向更好地方向发展,更关系到了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成功,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业,不断为农村注入新鲜的资金血液,促进农村稳步快速的发展。

[1]朱燕宇.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发展路径选择———以广西为视角[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10(01)34-35.

[2]张玮,曾国平,何勋鲲.农村金融服务促进统筹城乡收入区域差异研究[J].商业研究,2010(01),50-53.

[3]安强身.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商业研究,2009(10),56-59.

[4]郭静佳,王广斌,杨晓颖,李娟,亢嘉琪,宗亚辉.芮城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24:353-354.

1004-7026(2016)17-0115-03

F32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17.088

申聪玲,山西农业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山西洪洞县人。

猜你喜欢
洪洞县农村金融借贷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洪洞县:召开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推进会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山西省洪洞县硬笔书法协会成立
民间借贷对中小企业资本运作的影响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
信息不对称下P2P网络借贷投资者行为的实证
洪洞又叫“莲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