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康社会建设看农村经济发展

2016-04-13 16:26□孙
山西农经 2016年17期
关键词:农民农业农村

□孙 越

(长春建筑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从小康社会建设看农村经济发展

□孙 越

(长春建筑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中国农村经济建设一直处于我国经济格局中的薄弱环节,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股巨浪的推动下,我国国民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农村经济发展也在小康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迎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时期。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目前的发展状况及遭遇的困境,从战略视角出发,找寻一条促改变、求创新、稳步发展的农村经济建设实现路径。

农村经济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路径

1 问题的提出

提起关于中国农村经济建设的学说,不得不首先想到费孝通先生的著作《江村经济》,费老在其中指出:“中国农村的基本问题,简单地说,就是农民的收入降低到不足以维持生活水平所需要的程度。”而在回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时,费老提出了三个方面,即改进技术、社会再组织和发展中国的工业。在当今中国,“三农”问题仍是一个值得全社会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而如何搞好农村经济建设则是一个必须稳妥解决的现实问题。中国的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的过程之中,经济行为和利益边界始终是在国家、市场和农民之间需要调整的重要因素和关系。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经济建设一直处于我国经济格局中的薄弱环节,以至于影响到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在实际的工作和研究中,我们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农村经济建设的相关问题。

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要有科学的经济发展策略作为前提和保障,特别是在小康社会建设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农村经济发展策略能够给政府和农民正确的引导,改变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客观存在。而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策略则能够帮助我们依据我国农村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发展策略,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和经营模式,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使传统的农村发展意识得到改观。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目前的发展状况及遭遇的困境,从小康社会的战略思想出发,找寻一条促改变、求创新、稳步发展的农村经济建设实现路径。

2 现阶段我国的农村经济建设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股巨浪的推动下,我国国民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农村经济发展也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迎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是:首先,针对农业的经济体制改革促使农村经济建设的政治背景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大大增强了市场机制对农业调节作用,中国的传统农业正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转变;其次,农村非农行业得到较快发展。农村非农行业这要以乡镇企业为主体,非农行业的高速增长不但推动着农村经济建设的进程,也在国民经济总体增长以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重的作用;再次,伴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是农民收入的明显提高。农民在继续将家庭生产活动作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的同时,也在乡镇企业中获得报酬。

通过不懈地努力,长期困扰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中的矛盾得到了缓解,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矛盾仍在农村社会中广泛存在,农村的经济建设正遭遇着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第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道路交通不畅,水电设施不完善,造成生产力水平发展滞后,而通讯和网络等不健全,使得农民与外界沟通不良,思想意识和知识水平落后与城市人口。这使农村经济建失去了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第二,农村生产经营模式落后。落后的生产经营模式是经济发展缓慢最重要的原因,主要在与于农业结构单一,农村市场不规范,资源开发利用率低,乡镇企业发展缓慢以及经济发展的对外开放程度低等;第三,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不健全。就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来看,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尚不够健全,存在较严重的制度缺陷。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养老保险和低保水平很低,医保制度存在很大弊端,无法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在基层干部管理机制方面,出现了倒立金字塔形,降低了基层管理力度和干部素质,造成基层腐败现象。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在我国农村的部分地区还不够健全。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别缺乏合理的引导,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

可见,农村生产力水平和生活水平相当低下,养老、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滞后,城乡发展、地区发展之间的差距还在扩大,农村经济建设所面临的尴尬局面还没有得到扭转,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农村现实状况的经济建设路径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3 推进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实现稳步发展的路径

在小康社会建设战略思想的指导下联系中国农村几千年来的农村和农民问题,针对当今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笔者对今后农村经济建设的实现路径提出几点浅见:

3.1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与非农业经济

要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就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着力挖掘当地特色,使农产品品质结构合理化,提升其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现代农业并不是要更换掉家庭联产承包这一体制,而是要在现有的体制下,突破家家户户分散经营的模式,完成与大市场的对接才能使农民增收缓慢的局面得到彻底扭转。现有的成功经验包括:用有序的土地流转来盘活土地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降低农产品的交易成本和风险;鼓励龙头企业发展,靠名牌效应抢夺市场占有率等。另外,非农经济也是农村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大大解决了农村资源利用和剩余劳动力吸收的问题,农民获得了除耕种之外的经济收入。近年来,广大农村地区又出现了一些新形式的非农经济,例如农家乐、特色旅游等,使农民的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这些非农经济也同样为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贡献着力量,促进着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现代化。

3.2 以科技带动传统农村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

现代社会是科技和信息主导的社会,而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生产力落后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不同在于抓住科技带动生产力发展这一关键环节,在农业发展中注入现代工业的谋划理念,彻底改变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和经营模式,使农村土地市场化、集约化、专业化,将生产、加工和销售相结合,生产、生活和生态相结合,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发展统筹考虑,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高度一致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例如农户利用现代信息网络销售农产品,用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废渣废料做肥料和养殖饲料等。

3.3 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注意领袖的培养

在劳动力市场上“文凭”作为接受教育的程度及质量一直发挥重要的信号导向作用,这与产品市场上的“名牌”效应相似。传统的教育理论认为,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教育增加了人们的认知能力和生产能力。在农村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是十分必要的。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最首要的任务是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制定一系列职业资格考试定级制度和激励机制,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执教等。在展职业技术教育方面,主要在于提高农民的农业技术水平、提升农民现代农业意识以及外出就业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那些有成为乡村“精英”的人,就像发现和培养社区领袖一样去发现和培养他们。一个掌握市场经济规律、懂得商业运作流程、熟知乡土人情并敢于担当责任的领袖人物,才能顺应民心,带领农民发展农业经济。同时,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投身农村经济建设也是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极大支持。

3.4 继续加强政府对农业和农民的政策倾斜

农民是农村经济的主体,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高低是关系到农村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时,政府要给予农民和农业更多政策性的倾斜。确保每个农民在衣、食、住、行、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在政治上赋予农民平等的民主权利;能够享受公共社会福利。更要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重视城乡社会保障严重失衡的状况,把解决好农民养老和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问题作为民政工作的重点。在政策方面还要进一步完善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国家财政部门负责财政支农资金总的分配和管理,在调整存量和增量的同时逐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民的投入力度,并设法增加对农民的补贴,减轻农民负担。国家还需经一部整改和完善现有的借贷系统,给以农业充分的资金支持。

过去我国农村农业发展取得的成绩还不足以解决农村的经济社会矛盾,要发展农村经济,我们只有统筹城乡发展,攻克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搞制度创新,建立起城乡融合的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1]费孝通.江村经济——农民的生活[M].商务印书馆,2001,200,35-40.

[2]李莉.政治发展中的政治组织与社会组织的制度化整合[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4): 7-11.

[3]冯石岗,杨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变迁及发展趋势[J].行政论坛,2014(2).22-25.

1004-7026(2016)17-0082-02

C912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17.064

猜你喜欢
农民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