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军
(信阳农林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新常态下河南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
□张世军
(信阳农林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文章客观分析了新常态下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指出河南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成因进行了深度剖析,进而提出新常态下河南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与措施。
新常态;产业转移;问题;对策
本文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08.002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放缓,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河南省正在积极实施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规划、中原经济区规划、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和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四大国家战略规划。而要实现上述目标,我省应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进一步推动对外开放步伐,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产业集聚区和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承接高新技术的产业转移,突出创新驱动,培育竞争新优势,推动我省经济在新常态下的快速增长。
2015年河南承接产业转移新签约项目达756个,引进4 588.27亿元,竣工投产项目513个。借助豫沪产业转移、京津豫、豫粤、豫闽区域产业合作对接活动,围绕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发展主导产业为出发点,集中开展各种形式的产业对接和产业转移活动,走集群发展之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现代家居等高成长性产业竣工投产项目279个,占竣工投产项目的54%。引进了一批像正威手机产业园等高新技术为代表的重大项目进驻,超千亿的产业集群高达15个,对河南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1政府职能转较慢,服务意识不强
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河南省经济发展也面临一定的挑战与机遇,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入驻企业对政府的服务职能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而当前河南省政府职能的转变与前些年相比有明显提高,但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依然有不小的差距。政府如不能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趋势,积极推动经济和政治的改革,必将成为改革的桎梏力量,不利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在优化产业投资环境方面下了很大力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实际的需求之间依然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如下几个方面:服务意识和效率较低;三乱(乱罚款、乱摊派、乱收费)现象时有发生;政策透明度较差,审批等环节手续复杂;专业招商人才、知识还十分欠缺,招商前后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解决,投资者权益缺乏相应法律保障等。以上因素严重阻碍河南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
2.2综合配套能力差,造成产业链断裂
任何产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要想吸引国外、东部沿海等地的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河南,河南省不仅要提供良好的综合配套设施,还要在金融、税收、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基地。河南目前还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许多的产业部门还有效发挥应有的作用,未能形成规模和区域特色。河南省的产业转移依然是以传统的优势行业如机械、纺织等为主,像许继集团、宇通客车等高新技术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初具规模,但价值链和配套协作能力的产业链竞争力不强,依然无法形成配套优势。
以上因素造成了资源要素的流动性和协作性较差,势必影响支撑产业转移入驻企业的配套能力。入驻企业如果不能及时获得企业生产的原材料或者是产品的销售与运输渠道不畅,就会使产业转移入驻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经营风险加大,势必削弱河南在人力等资源方面的优势,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东部沿海企业来河南投资的积极性。
2.3利用外资水平不高,承接产业层次低
2015年我省进出口4 600.2亿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1.87%,同比增长15.3%。其中出口2 684亿元,增长11%;进口1 916.2亿元,增长21.9%。2015年,全国外贸进出口下降7%,河南外贸进出口增速高出全国总体增速22.3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但与其他发达省份相比,不仅在引进外资的数量和规模都偏小,还存在只重视引进和外资入驻企业的数量而忽视质量的现象,进而导致各级地方政府经常冒着违反国家法律的风险,盲目引进外资。
当前,河南承接产业转移主要以机械、纺织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而以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资本密集型产业还相对较少;很多项目投入与产出比严重失调,对河南省经济发展推动作用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破坏,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有些承接产业转移的项目不但没有起到产业升级的作用,还严重阻碍了产业结构的及时调整。这对河南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环境保护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2.4企业关联度不高,园区基础设施滞后
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证明,要想提高工业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使相互关联的企业聚聚在一起,通过分工协作,提升相关产业和工业园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提升对外来入驻企业的吸引力,推动相关产业的集中和规模效应,进而提高区域经济的产业竞争力。
河南省工业园区有275个,但与其他发达省市相比,尤其是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完善,作为产业转移的载体,未能充分发挥应有功效,园区布局不科学,定位模糊,产业集聚度低;很多工业园区尽管集中了很多企业,但企业关联度不高,真正具有高新技术和行业主导优势的企业不多,造成主导产业不突出,核心竞争力不强,对发达地区的企业和产业吸引力弱。由于受资金和融资渠道的制约,许多园区在道路、通讯、厂房、信息平台和金融等方面的建设显得尤为滞后。
3.1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积极改善投资环境
河南要进行政府行政能力的改革,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要落实产业转移政策的透明度,让转移或迁入的企业对政府满意度不断提高,就要积极营造高效、透明的产业法律和信用环境,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与此同时,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强化全局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减少审批流程,避免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另外,政府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制定有利于产业转移的各种政策优惠措施,减少入驻企业的运营成本,积极营造适宜于产业转移的政策环境。
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发展环境的指导意见》,构建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在河南省实施做好准备。进一步简政放权,审批事项能放全放、能简必简,进一步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审批时间,提高服务效能。继续加大对招商引资的重视力度,加强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切实解决外商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促进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在企业注册登记、跨境交易、投资者保护等方面加强与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接轨,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
3.2以优势产业为主导,优化产业结构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将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四个国家战略规划建设河南区域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从战略高度进行谋划,通过对比分析,寻找适宜于区域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加大力度推进优势主导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型升级。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在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给予相应扶持,这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精准扶贫都具有重要的紧迫感和现实意义;河南省工业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导向,又要目光长远,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抓住国家产业发展动向,培育新兴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步骤地引导投资者增加对金融保险、科教文卫、公共福利、科研开发等高层次的服务业的投资规模和投资金额,实现市场的公平有序竞争,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3.3加大外资引进力度,提高产业转移的总体水平
与美日欧相比,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台是河南省外资引进的重要来源地,河南省引进外资的重点应该着眼于具有高新技术的大型跨国公司,尤其是以美日欧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跨国公司。这是因为跨国公司不仅在理念、资金、人才管理方面有自己独到的优势,还在技术创新方面处于领先行列,从而使省内企业与最强的竞争对手同台竞技,有利于快速提升河南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在目前我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河南省要积极加大对外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和渠道展示自己,积极融入和参与国际合作,拓宽外商的投资来源渠道。
当前,河南省各级地方政府出于经济发展和政绩的需要,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往往重视引进的数量而忽视质量,导致承接产业转移的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竞争力弱,产业链短,市场集中度低等情况的产生。这种由于对区域产业布局的重视程度不够,极易造成进驻同一园区内企业的关联度不高,难以形成较强合力。因此,河南在承接产业转移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有甄别地承接外部产业转移过来的企业,进而提升承接地产业转移的总体水平。
3.4以优势产业为核心,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配套能力
产业转移企业在选择承接地时,往往要对承接地的产业集聚规模、政府依法行政能力等方面要综合考虑。转移到承接地的企业要想发展不仅需要购买原材料、销售产品,还离不开承接地在基础设施、人才、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如果承接地拥有完善的产业链,数据信息平台,并有发达的物流体系作后盾,转移企业就会大大减少成本,提升盈利空间,对潜在转移的企业无疑也会形成较强的吸引力,促进更多企业进驻;否则即使承接地具有劳动力和资源的优势,但信息严重滞后,产业链不完善、物流体系不配套,转移企业在承接地受到的限制条件太多,都会影响转移企业入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产业转移。
在当前全国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河南各级政府要居安思危,充分认清形势,依托我省传统优势产业,针对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在制订各种优惠政策的同时,还要注重产业发展的关联性,积极引进上下游产业的入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实现规模经济和规模集聚,积极培育产业集群式发展。利用产业集群和产业带的示范带动作用,吸引更多发达地区企业进驻河南,促进河南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3.5四大国家战略规划的辐射作用,完善产业园区建设
随着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规划、中原经济区规划、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振兴规划四大国家战略规划的实施,河南省充分利用难得的历史机遇,结合资源优势和战略规划,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的承接力度,提升河南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在促进国外和东部沿海企业向河南进行产业转移的背景下,河南省要发挥国家级、省级、市级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集聚效应,吸引同类企业入驻,实现规模经济,实现集群式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而要实现上述目标,就要以各类工业园区为基地,因地制宜,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同时,也要适应产业转移企业入驻的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尤其是各类综合配套设施的建设。另外,要积极探索园区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的创新,千方百计吸引各种社会资金参与园区的建设中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园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企业入驻的承载能力。
3.6注重提升品牌知名度,实现集群式发展
近年来,作为产业转移最重要的载体产业集群在河南省得到了快速发展,也是吸引外资最多的地方。目前,河南省积极引导产业集聚区、特色园区、商务中心等分工合作,协同发展,促进纵向产业链的集群式发展,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深度融合,积极培育“百千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通过引进高精尖技术人才,依托产业集聚区和各类园区技术创新平台,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主导产业或龙头企业的培育,力争打造区域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与此同时,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和示范集聚效应,促进产业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要结合河南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实际,制定区域品牌发展政策和奖励措施,尤其是千亿级产业集群品牌激励机制。在积极构建区域内知名品牌的同时,也要积极打造区域性国际品牌。
河南省各地政府要充分发挥地域与资源优势,立足区域发展实际,结合自身特色,着眼于长远发展,制订本区域的集群发展战略规划。根据区域经济和市场发展的需求,整合生产要素,统筹配置资源,从战略高度对产业转移入驻的企业进行合理布局,积极发展主导产业,积极提升自身影响力。在综合配套设施较好的区域,建立产业转移综合示范区,提高对外来企业的吸引力,走集群发展之路。
[1]张哲.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企业协同创新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8.
[2]乔耀章.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的表现和成因[J].苏州大学学报,1996.(6):73-77.
[3]史雪艳.河南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对策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2.
[4]张皓宇.河南省承接区域产业转移的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3.
[5]http://www.henan.gov.cn/zwgk/system/2015/05/19/ 010552438.shtml.
[6]吕虹云.“后危机”时期中国钢铁企业的管理模式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4.(8):40-42.
1004-7026(2016)08-0004-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127
A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2015B101);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2015JC08)。
张世军(1973-),男,河南信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