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集《今古奇观》的美学思想探究

2016-04-13 15:26:32陈志平
绥化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话本羊角市井

陈志平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1)

话本集《今古奇观》的美学思想探究

陈志平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1)

《今古奇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三言”“二拍”浓缩的替代品,是一部流传最久、最广的平话集。它被国外学人誉为“中国八大小说”之一,备受喜爱,世界各国大百科全书对它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本文从情节及语言的美学追求、人性美的审美追求、文以载道的艺术追求三个方面对该书的美学思想进行了探究。

猎奇;厌俗崇雅;人性美;市民风俗

有宋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市井文化随之萌芽、繁荣。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话本大行其道,极大满足了市民阶层的文化精神需求,而这引起了文人的兴趣,并随之积极参与,从而产生了拟话本。这也为话本这种艺术形式脱俗登雅,登入文化的艺术殿堂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拟话本及话本选集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当属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濛初的“二拍”,及其话本选集抱瓮老人的《今古奇观》。《今古奇观》编纂者极高的文学素养和美学追求赋予了该书强烈的魅力,正是在这魅力的感召下,该书跨越时空,读者如潮,百代不衰。“这对于话本、拟话本该种文学艺术样式的传承,后世后学的研究,及中国文学对世界文学的贡献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1]本文从情节及语言的美学追求、人性美的审美追求、文以载道的艺术追求三个方面对该书的美学思想进行了探究。

一、情节及语言的美学追求

(一)结构上删繁就简。自古以来,诗歌是文学的正统,虽然宋元明清时小说大行其道,但仍免不了受诗歌的影响,在每章回的开头、中间、结尾,正文中涉及到人物出场、心理描写、场景描绘、事件评论等处,诗词比比皆是,尤其《红楼梦》《镜花缘》中尤甚,“三言”“二拍”中也是如此。之所以如此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上文所提的自古以来诗词的不可动摇的正统地位,因袭至今的文人甚至市井百姓的文学审美格调。但有一个弊端,拟话本中大量诗词的出现不可避免的影响了小说结构的紧凑性。

抱瓮老人大胆地对原作中的诗词根据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的需要进行了删减,如原文多用的“正是”“正所谓”“有诗叹云”等处,编者对对其适当地进行了删减,使人物塑造更加丰满,小说结构更加紧密,更体现了抱瓮老人大胆的文学批评精神,独特的文学视角。

(二)叙述角度上减少“叙事干预”。“三言”“二拍”在叙述角度上基本上选择的是全能视角,叙述主体能预知故事发展的来龙去脉,能预知人物的命运,并对故事的发生,“人物的命运站在全能的高度进行评论,说教成分较大,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宋元话本叙事干预的手法。”[2]这对于小说构制悬念,小说人物的独立性的塑造是不利的。编者对这类内容进行了大胆的删减,这部分内容大多体现在每篇开头以“看官”“说话的”开头而引发的针对全篇故事的议论。

(三)文字上“厌俗崇雅”。《今古奇观》在文字上也对原作进行了大量的“手术”,原作中有为增加故事“趣味性”而有一些男欢女爱的性描写,有为突出故事文学性,展示作者才华的诗词,编者将上述内容统统删去,另将重复叙述的内容,与编者看法不同的描写和叙述内容删去,使小说的人物塑造更加合理,情节安排更加紧凑,而且小说整体的主题审美由俗变雅。

(四)人物塑造上突出人性。人物塑造历来是小说的核心命题。《今古奇观》编者抱瓮老人尤其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他对原作中的人物从细节刻画、语言描写、场面烘托等角度对人物进行了“整容”,“使之更符合人物性格,从而更符合小说叙事。”[3]

例如《今古奇观》第十二卷《羊角哀舍命全交》出自《喻世明言》第七卷,在对羊角哀的人物塑造上编者进行了改动。羊角哀与左伯桃是生死之交,二人相约去楚国求取功名,同博富贵。但道路艰难,环境恶劣,衣食俱缺,“若一人独去,可到楚国;二人俱去,纵然不冻死,亦必饿死于途中”。此时此景,左伯桃宁愿舍弃生命,将粮食和自己的衣物给羊角哀,让羊角哀前往楚国。羊角哀不愿舍义兄而去,但左伯桃心意已决,无奈之下,只能舍义兄而去。读至此,读者为左伯桃舍命全友的行为深深感动,但对于羊角哀舍义兄而独往楚国的行为心理总有些不能释怀。在《今古奇观》中编者丰富了该内容,写到羊角哀不舍义兄,声泪俱下,肝胆俱裂,一再要同行,只有看到义兄气息全无,无计可施,将义兄安顿好,而且承诺若得富贵,必来相见。然后含着泪,一步一回头地赶奔出国。这样写就突出了羊角哀的有仁有义,丰富了人物形象。

二、人性美的审美追求

随着市井文化的兴起,市井百姓的人性也被唤醒,传统的道学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当时话本、拟话本等世俗文学就有所体现,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了一抹亮色。就是在今天看来,《今古奇观》中那些表现人性美,追求灵活解放的作品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例如《卖油郎独占花魁》《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等作品写的基本都是男女私情,男欢女爱,在当时看来在主旨上大多是无关风教,在道学先生看来是有关风化,有着诲淫之嫌的。但编者选来,而且浓墨重彩,这本身就体现了编者独特的审美观点。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蒋兴哥为了生计出外经商,但妻子三巧儿红杏出墙,得知此事后,蒋兴哥没有像武松一样手刃奸夫淫妇,快意恩仇,而是在心里想到,“当初夫妻何等恩爱,只为我贪着蝇头微利,撇她少年守寡,弄出这场丑来,如今悔之何及”,同时在三巧儿出嫁时将房中16个箱笼作为陪嫁。这里体现了对三巧儿青春年少,血气正壮,独守空房带来的心理及身体上的寂寞孤独给予了更多的理解和观照,“在那个男权社会里,对于女性作为独立个体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4]

《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秦重没有因为瑶琴落入红尘,秽行污身的身份和行为而厌弃,相反文中着重写了二人的相知、相恋和相守。他们的爱情热烈而纯洁。

《今古奇观》中的这类作品体现了与封建礼教、传统意识的对立,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对于人性的思考和尊重,更体现了编者先进的创作审美观。

三、文以载道及“猎奇”心理的调和

《今古奇观》一如往代作品,编者是带着沉重的“文以载道”的使命感进行选择和编撰的。可以说,“文以载道”是《今古奇观》中所选40篇小说故事的主旋律,但编者以其独特的文学创作观念和高超的文学创作能力对原作进行了大胆的改造。但小说之所以吸引人更在于其情节的“奇”,要迎合读者的猎奇心理。不能做好“奇”就不能完成“文以载道”的创作使命。编者在作品里对这两方面进行了很好的处理。

(一)“文以载道”的创造使命追求。《今古奇观》中的风教意味还是很强烈的,这源于作品“文以载道”的创作思想。选集中有很多作品体现了佛家讲的生死轮回,劝解世人要积德向善,摒弃恶念,善恶终有报应;有一些作品体现了来自儒家的忠孝,礼义廉耻等的人生观、世界观。这从编者抱瓮老人对于原作的选择就能看出端倪。

编者将原作“三言”“二拍”中有关鬼神灵怪的小说如《一窟鬼癞道人除怪》《崔衙内白鹞招妖》等都摒弃而没有选录。有些篇目虽然文字平平,情节构造一般,但却因为有着很强的风教作用而被保留,如《三孝廉让产更高名》《裴晋公义还原配》《庄子休鼓盆成大道》等。

自宋以来,儒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尤其以程氏兄弟和朱熹成就最大,世称“程朱理学”,其对女性的压迫和摧残尤为严重。强调“女子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禁止青年男女自由恋爱,成为套在女性头上的枷锁。”[5]这些理论在明代受到了一些人的抨击,凌濛初就直接抨击,“女人再嫁,便道是失了节,玷了名,污了身子”的不平等观念。清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语言文学家戴震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以理杀人”。《今古奇观》中有着像《蒋兴哥重会珍珠纱》《卖油郎独占花魁》等突破封建贞烈观束缚的作品,其中体现的突破封建观念,礼教意识,崇尚人性解放,尊重人性的新思想、新文化,在今天看来仍发人深思,振聋发聩,具有跨越时空的审美价值。

(二)读者“猎奇”心理的观照。读者的“猎奇”心理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一是对不能解释的事物的探究,既要直面其事,又要寻找答案,如神鬼之事;二是对历史上或是民间流传的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的神化或是圣化;三是对他人之事的窥秘。但作为民俗文学,市井百姓是真正的读者群体,作者和编者作为第一要素考虑到读者这种“猎奇”心理的满足。事实证明,《今古奇观》在这方面是做的很突出的。

1.奇人奇事。《今古奇观》里选择了很多被市井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知名度较高的历史名人的故事。如《李谪仙醉草吓蛮书》里将诗仙李白的才华横溢,放浪形骸塑造通过通过贺知章京城应诏、在金殿草书吓蛮、内侍高力士脱靴、宰相杨国忠研磨、醉酒词成《清平调》,无意巧救郭子仪、最后白鲸出场,羽化登仙等系列故事将大诗人李白的描写的淋漓尽致,引人入胜。

选本《今古奇观》中第二十回主人公是道家的庄子(庄子休),妻子去世,庄子鼓盆而歌本来是阐述道家“等生死”的观念,但作者将其世俗化,用后现代主义的词就是“消解崇高”,使之成为能为大众所接受而又妙趣横生的故事。文中写到庄子出行,发现一美妇人着孝衣在新坟前删坟,细问下得知,美妇人欲得坟土早干,这样才能早嫁。庄子回家试探妻子,才引出庄子假死,幻化公子吊唁,果然妻子不能守节等一系列故事,可谓奇中之奇。

2.奇人奇景。平常百姓事但故事中有着奇遇和巧合,从而连缀成篇,这是新的小说创作观点。正如“二拍”作者凌濛初所言:“今之人但知耳目之外牛鬼蛇神之为奇,而不知耳目之内日用起居,其为谲诡幻怪,非可以常理测者固多也。”提出了常中见奇,将民俗文学的“猎奇”眼光一下由牛鬼蛇神、帝王将相放大到市民百姓的市井生活,从而给市井百姓生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这是世俗文学创作观点的大胆变革,更从侧面说明了市井文化的迅速崛起。

如《今古奇观》第九回《转运汉巧遇洞庭红》、第二十三回《老门生三世报恩》、第二十七回《钱秀才错占凤凰俦》等都是此类。广西秀才鲜于同8岁被举为神通,但之后屡试不中,看看年龄见大,成为了老门生。蒯遇时“爱少贱老”,想要点中少年,却阴差阳错,三番点中老门生鲜于同,最后竟惊呼其为“真命进士”。老门生知恩图报,报了蒯遇时三世的恩情。

四、结语

《今古奇观》编者虽难免彻底挣脱“世道轮回”“男尊女卑”以及“主仆天命”等封建思想的窠臼,但从创作技巧、作品的选择、人物刻画等方面体现了世俗文学的成熟,体现了原作作者及编者对于人性的充分尊重和肯定,对于否定旧传统,宣扬新文化有着鲜明的积极意义。从该部作品能够流传久远、跨越古今,至今仍能誉满华夏等几方面就足以看到该部作品不可估量的文学魅力。

随着“三言”“二拍”全本的发现,对于《今古奇观》的研究热度正在逐渐衰减,但《今古奇观》所代表的时代、所完成的历史使命以及其独有的文学魅力,这些都是不能掩饰的辉煌。

[1]陆九渊.陆九渊集·与李宰[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3]郑振铎.明清两代的平话集[M].北京:三联书店,1983.

[4]袁行霈等.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王占峰]

I207.2

A

2095-0438(2016)11-0053-04

2016-08-12

陈志平(1979-),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高等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话本羊角市井
写好人物有方法
写话要有顺序
写话要真实
写话要完整
《清明上河图》:市井千秋一幅画
我爱家乡的羊角脆
骑行荷兰羊角村
中国自行车(2018年3期)2018-04-18 07:16:54
市井繁华桃花坞
丝路艺术(2017年5期)2017-04-17 03:11:58
市井人语
侨园(2016年8期)2017-01-15 13:57:33
市井人语
侨园(2016年5期)2016-12-01 05: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