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课《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2016-04-13 15:22:55李丽妍
关键词:微生物学教学内容人类

李丽妍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3

公选课《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李丽妍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3

针对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培养和学生专业结构特点,黄河科技学院开展“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公选课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已经三年。在教学过程中,从非生物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兴趣出发,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入手,为大多数非生物学专业的学生精选教学内容,努力探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微生物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有了深刻认识,并提高了学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和科学素质。

公选课;微生物;人类健康;教学实践

微生物学是生物学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分支学科,它是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各类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学卫生与生物工程等领域的一门科学。微生物学也是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福利的一门学科,它的发展促进了微生物在乳制品、酒类、抗生素、疫苗、维生素及酶等生产中的应用。当然微生物也有给人类带来危害的一面。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相继爆发了SARS、H7N9禽流感、疯牛病、埃博拉病毒疫情等多种流行病,其中发生于我国的SARS依然使我们记忆深刻。疫情的爆发是病原微生物肆虐的结果,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增强在校大学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对于合理应对疫情和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状态是很有必要的。因此,笔者根据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在调查分析应用性技术类大学学生专业结构特点的基础上,从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朋友也是人类的敌人两方面入手,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总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公选课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以期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科学素质的目的。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应用技术型高校以培养应用性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因此在学生专业构成上理工类专业占招生的大多数,以全面服务于国家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近期和长远需求。加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性人才,是实现应用型技术类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加之近年来国内部分高校纷纷进行课程改革,在适当压缩专业必修课的同时,增加专业选修课,并鼓励教师开设全校性的公共选修课,这对于完善高等院校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因此,公选课《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开设是适应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尝试。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

作为一门交叉性综合学科,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并没有统一固定的教学大纲,各个高校的教学内容也大相径庭。同时,它作为应用技术型大学面向在校学生的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首先从调查学生专业结构入手来选择授课内容。在黄河科技学院,每学年本课程限定的选课人数为200人,根据2016年春季学期学生人员统计,经济学、英语、音乐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的文科生占约40%,计算机、工程类理科生占55%,医学专业学生仅占5%左右。几年来的课堂教学发现,学生在高中阶段虽然接受过生物学教育,但是不系统,对于微生物的了解很有限,而且大部分文科生选课的出发点是基于对理科知识的缺乏,想通过公选课开拓眼界增长知识,所以在讲授内容上难度低于微生物学专业课的水平,重点放在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同时兼顾最新的微生物学发展的前沿知识,普及素质教育。因此,笔者结合以上特点,为每堂课设计了一个专题,通过历史事件、时事新闻等引出专题,再提出问题,从而加强了授课内容的趣味性。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不断修改教学内容,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适合非生物学专业学生的课程知识结构。

本课程共分4个专题,共计26个学时。笔者在26个学时的有限时间里,本着学生学以致用的原则,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

1.微生物学“猎人”专题。通过介绍列文虎克、路易斯巴斯德、柯赫等这些微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伟大人物的事迹,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发现、微生物学的建立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感受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对于科学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奉献精神。

2.微生物世界专题。介绍微生物基本概念、微生物的类型与特点以及微生物生态等。

3.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专题。本专题在学生对微生物有一个理性和感性的认识的基础上,把微生物与学生自身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微生物无处不在的特点。

4.微生物的两面性专题。围绕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朋友也是人类的敌人的主题,介绍传染性疾病与免疫,突出微生物是人类的敌人这个主题;介绍微生物在食品、药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突出微生物是人类的朋友的主题,使学生对微生物有个全面的认识,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也可以加以利用成为人类的朋友。

经过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帮助学生了解微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领域,给学生一个新的认识,即微生物是无处不在的,它既是我们的敌人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微生物的参与,从而激发学生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去发现世界、探索世界。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进

适合学生知识需求的教学内容是学生选择公选课程的首要条件,而良好的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对于全校公选课而言也是学生出勤率的保障,因此仅仅利用传统幻灯片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真正做到由教书向教学转变。因此,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搜集相关的科教片片段和时事新闻,从直观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微生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福利和危害。

例如在介绍病毒时,每年教学课件中不断更新病毒感染事件,如近期非洲寨卡病毒爆发、2014年非洲埃博拉出血热、H7N9爆发事件新闻等,利用时事新闻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对病毒的科普知识包括病毒的结构、病毒的特性及常见病毒引起的疾病,如何预防病毒性疾病的发生,一旦发生,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等,这样联系时事的直观教学模式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强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在介绍人体微生物教学中,我们也借鉴科教片如《细菌博士解密微生物与疾病》,让学生了解人体内的有益微生物以及病原菌进入人体的途径,增强了学生对相应的疾病的预防知识。

联系生活的教学方式最能激起学生兴趣,因此教学中围绕生活中常见的热点问题,如流行性感冒、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知识,开拓学生视野。甚至日常生活中不被大家注意的问题也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如在教授微生物生态课程中关于微生物的生长条件,首选给学生一些有意思的思考题,如早上起床是先叠被子还是先通风或先洗漱?被子为什么要经常放在日光下晒晒,并且有太阳的味道?这味道是什么?学生对看似简单其实蕴藏着重要的微生物学知识的问题马上开始了热烈的讨论。经过一番热议,学生最终明白其中的道理: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为水分、营养、适宜的温度、氧气等,不晾晒的被子容易滋生微生物,晒被子其实是紫外线杀菌的过程。这样联系实际的方法对于学生改善和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大有益处。

再如,在介绍微生物为人类造福生产抗生素的环节,给学生思考题: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的区别何在?抗生素可用来治疗哪种感冒?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了解抗生素的治疗作用,同时拓展国家对抗生素的使用要求,抗生素耐药性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日常我们摄入的食物中哪些可能有抗生素残留,从食品安全角度去看待抗生素的使用问题等。同时让学生了解预防感冒的常用方法,如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能力,注意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列举或质疑很多有关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各方面例子,包括各种疾病的产生与预防、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与环境等。师生之间的这种互动使得学生对本课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且印象深刻。

四、教学效果的评价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作为公选课,其教学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普及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公共卫生安全知识,通过学习掌握常见疾病的产生机理、预防和治疗方法,对自身的健康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一方面从日常教学中布置阅读任务和回答思考题的方式来反馈前一节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以此作为课程出勤考核的途径,保证课堂的出勤率。此部分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40%;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和思维拓展能力,以布置拓展阅读、思考题和就课程某一个专题写一篇课程论文的形式来整体上评价我们的教学效果。避免为考试而死记硬背的弊端,这样,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达到提高个人素养的目的。

当然,《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这门公选课在我校刚刚开设三年,教学经验还不是很成熟,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例如,微生物是肉眼看不到摸不着的微小生物,为增加直观性,应进一步增加简单的实验课的形式加强学生对微生物的感性认识。微生物利用方面,可通过增加参观和实习的机会,如参观食品厂、啤酒厂等,了解微生物在面食发酵、酒发酵、醋的制作、豆腐乳的制作等方面的作用,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所学知识。最后,主讲教师也有待进一步加强自身修养,结合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实现素质教育。

[1]朱宏飞.微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点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07(1).

[2]潘利华,罗水忠,叶明.理工科院校开设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公选课的实践[J].生物学杂志,2008 (1).

[3]韩素贞,侯成林,范黎,等.公选课“微生物与人类”的教学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09(5).

[4]李梅,陈永强,李清春,等.独立学院微生物学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09 (5).

[5]何燕婷.高校研究型教学实践中的难点及其对策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7).

(责任编辑:宁沈生)

李丽妍(1974-),辽宁沈阳人,黄河科技学院医学院讲师,博士。

2016-05-17

G421

A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教学内容人类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26
人类第一杀手
好孩子画报(2020年5期)2020-06-27 14:08:05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奥秘(2015年2期)2015-09-10 07:22:44
提高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分析
河南科技(2014年14期)2014-02-27 14: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