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巍,邴 喜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从严以修身角度探析高校领导班子建设
于巍,邴喜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严以修身作为加强干部教育的核心要义,是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下从严治党要求的科学结合,有悠久的文化心理基础,具有穿越历史的价值品性,从严以修身角度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既体现了严以修身具有的统摄性的“元命题”属性,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契合性,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严以修身;高校管理;领导班子建设;干部教育
“严以修身”作为“三严三实”首要要求,体现了其作为其他要求的逻辑起点和重要前提的重要地位,这种重要性主要缘自“严以修身”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重德”的文化因子,以及这种文化背景下构建的集体心理意识,同时也来自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革命实践所形成的思想共识。“严以修身”的实践指向是如何正确处理自身与外界事物之间的关系,而高校领导班子建设主要关涉的也是如何科学认识和处理高校办学治校中各种关系,因此,把“严以修身”与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联系起来,对于推进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严以修身”是一个统摄性命题,适用于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具有干部教育“元命题”的属性,在高校强调“严以修身”,就必须找准“严以修身”与高校领导班子建设的关联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以修身”涵盖了“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1]等四个方面的内涵,这四个方面内涵蕴含了传统文化和我们党的建设经验,统摄了干部教育的诸多方面,切中了高校领导班子建设的本质。
修身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儒家为代表的修身理论经过各个历史时期思想家的不断改造和完善,成为最具有代表性和适用性的修身理论。儒家学说的“修身”观念,把政治统治和国家治理看作是始于“修已”而终于“安人”的个人与社会的协调过程,这其中蕴含着把个人修养和社会政治理想合理统一的价值选择,是中国传统文化构型下形成特有的典型心理,具有穿越历史的时代价值,为共产党人“严以修身”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滋养。
孔子修身理论的最高准则是“成仁”,《论语·颜渊》章中说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2]孔子把修身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为仁由己”,强调了“君子求诸己”的修身原则,以达到“修身以敬、修身以安人、修身以安百姓”的目的。孟子在论述修身时强调“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认为大丈夫唯有充盈“浩然之气”才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能具有独立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在关于修身的方法上,他发展了孔子的“为仁由已”的思想,提出“反求诸己”,并把修身视为内心修养与外在环境磨炼共同作用的结果,提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儒家另一位思想家荀子则更强调外在环境对修身的重要影响,他主张要“求贤师而师之,择良友而友之”。荀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知行合一,提出“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4],“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4]认为只要“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从小事细事做起,就会“积善成德”,成就完善人格。孔子、孟子、荀子基于人性可塑论分别提出修身的不同方式,但其核心要义是相同的,即通过个体的修身养性活动实现“为政以德”、“内圣外王”的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
儒家经典著作《大学》更将儒家“修身”理论系统化,形成儒家“修身”理论的代表表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5],“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视为一个人从内在德智修养到外在事业取得成功的不断展开的过程,使“修身、修己”提升到了安身立命之本的高度。
习总书记在阐述党员干部如何“严以修身”时,事实上是发展并改造了儒家“修齐治平”的思想,他强调党员干部要自觉增强道德修养,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焉”;要时刻反躬自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用权、交友、做事都要防微杜渐、不舍微末,要谨记“慎权、慎独、慎微、慎友”,这些都是对儒家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但在价值追求和实现途径上又区别于儒家“唯心的、形式的、抽象的、脱离社会实践的东西”,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修身主要表现为“在革命的实践中修养和锻炼,而这种修养和锻炼的唯一目的又是为了人民,为了革命的实践。”[6]
“严以修身”既蕴含传统文化精髓,又充满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方法论,是对我们党的作风建设的经验新的创造,揭示了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人修身的实质和内涵。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尤其是党的作风建设。1942年的延安整风运动,破除马克思教条主义错误。1945年党的七大,提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理论。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的要求。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党内滋生的作风问题,又先后开展了反官僚主义、反贪污、反浪费、反命令主义等整风运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党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发扬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科学发展观等集中教育活动,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抓好党的自身建设”的伟大课题,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在全党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和实践,成为新时期下加强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的重要举措。
通过对党的作风建设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始终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而“严以修身”命题正切中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本质要求,贯穿和体现于我们党自身建设的各个阶段,是作风建设的本质性要求。
管理学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横山法则,即激励员工自发地工作最有效的并持续不断的控制不是强制,而是触发个人内在的自发控制。在高校领导班子建设中强调“严以修身”,事实上就是激发领导班子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自发自觉地树立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意识,从而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和办学治校能力,更好履行社会主义政治家和教育家职责。
(一)坚持严以修身可以有效调解党委与行政之间的关系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具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个制度落实得好不好,关键是看能否正确处理党委和行政的关系,或者说能否正确处理好党委书记和校长之间的关系。但在制度实际运行过程中,党政权力边界不清,党政相互掣肘的问题也客观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这是高校双重领导体制导致的结果,但根本原因还在于党委书记和校长个人的党性修养和工作作风有所退化,没有打好“严以修身”的底子。高校领导班子坚持“严以修身”,就是要通过打牢理想信念的基础,提高党性修养和思想觉悟,铲除滋生个人主义、经验主义和“一言堂”等不良问题的温床。
(二)坚持严以修身可以确保民主集中制得到有效执行
贯彻好民主集中制,要从多方面共同发力,既要细化制定好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规范议事程序,又要通过加强严以修身,提高班子成员核心意识、大局意识、政治意识、看齐意识,提高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从而在思想源头上肃清独断专行、“一言堂”和自由主义、好人主义等不良之风,让干部时刻头脑里都有一个底线意识,按照“修身”要求,时时做点修枝剪叶、自我提高的事情,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三)坚持严以修身可以提高领导班子的办学治校能力
办学治校能力首先表现为统率教职员工的领导力。坚持严以修身可以提升班子的领导力,特别是能够提升非权力性领导力。非权力性影响力更适合高校的领导和管理,这种领导能力主要来自领导者自身的个性特征,它产生于领导者自身拥有的品格、才能、知识、感情等因素。[7]高校领导班子成员通过“严以修身”可以提高自身的品格才能,影响并为其他教职工设立效仿的榜样,从而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其次,坚持严以修身,还可以增强纪律意识和组织意识,确保时刻把纪律挺在前面,提高领导班子依法办学的意识和能力。
(四)坚持严以修身对于建设现代大学文化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严以修身”囊括了传统与当下的双重价值要求,既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的挖掘和发扬,又是对当下提出的依法治校要求的积极回应与实践。高校领导班子坚持“严以修身”,就会通过班子成员个体引发传导效应,将“从严修身”的价值诉求传递给全校师生,实现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的目的,教育引导师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文化的教化育人作用,形成以文化统领现代大学发展的良性发展模式。
“严以修身”由于它所具有的基础性“元命题”属性,命题本身就呈现出不断变化的发展性、开放性和建构性,“修身”的内容既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核,又涵盖新条件下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建设经验,还不断在吸收世界上其他先进文化的科学理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必须把严以修身贯穿始终,充分利用好严以修身这个干部教育的“万金方”,既要修炼理想信念,强化宗旨观念,又要修炼作为,严于律己,敢于担当,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从高等教育规律,不断提高办学治校水平,努力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大学。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3]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5.
[4]王先谦.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8.
[5]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6]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7]马俊杰.高校领导团队能力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武亮)
于巍(1983-),男,辽宁庄河人,沈阳师范大学讲师,辽宁大学博士在读,研究方向: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邴喜(1983-),男,辽宁本溪人,沈阳师范大学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系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严以修身与高校领导班子建设的内在关系研究”(项目编号:GXDJ2015)的研究成果。
2016-05-18
G64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