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春微
例谈初中语文诗意课堂的创设
◎苏春微
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教学中要为诗意语文课堂教与学的活动创设更宽裕的时空,建造诗意的学习环境。本文从教学语言、教学节奏、学习氛围、学习策略等方面着手,论述了如何创设诗意语文课堂。
语文;诗意;教学
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语文的本性、本体和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希望、出路和最高境界还是诗意。语文的诗意是通过独特的生机、鲜活的张力和创造的激情所体现出来的整体意蕴,是师生对文本进行创造、想象、体验、思考、理解、内化后所体现的整体情味。那么,创设诗意语文课堂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诗意的语文教学课堂,首先来自教师的诗意教学语言,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有诗意的表达、充沛的感情、厚积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精神世界,才能徜徉于语文课的诗境中,才能有像诗人一般生动隽永的课堂语言,上课照本宣科,情感冷漠僵硬的教师与语文课的诗意是无缘的。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教师的语言要锤炼、准确生动、流畅优美,像磁石吸铁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正因为于漪教师努力追求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所以她的教学语言生动隽永,能给学生如沐春风的艺术享受;于漪教师的课堂也变成了学生在诗意的情境中享受诗意的乐园。
《谈生命》文质兼美,文脉贯通,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教学中,笔者力求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将学生带入美好的意境,轻松地走入文本。学习《诗经》《蒹葭》中的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时,笔者用优美的语言:“金秋之际,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中烟波万状,空中雾蔼迷蒙,弯弯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并用多媒体出示意境,使课堂像水墨画一样充满意蕴,像散文诗一样灵动优美,让学生在诗意的教学情境中一起享受语言文字的精彩与美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十分重要,它不仅能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和活动,还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我们教师更要探索出基于学生发展理念基础上的评价风格——人文评价,让语文课堂在人文评价中谱写诗意。
诗是特别讲究韵律和节奏的。语文教学也要讲究韵律和节奏,要求动静相生,快慢交替,疏密相间,舒卷有致。具体到一节课的安排上:有时要“动”,讨论、问答、朗读、争辩等,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其保持兴奋状态;有时要“静”,听讲、思考、默读、自省等以保持教学刺激的有效性和长效性;有时要“快”,在非难点和学生已知处要快,不能拖沓,否则会使学生厌倦;有时要“慢”,在重点、难点之处要给学生充分的吸收消化时间。
“罗森塔尔”实验表明,教师的视野只能监控到30人以内,这是教师关注的最大值。不到30人的班级就为我们关注每个学生提供了可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行为,使“从每个学生的学情出发”不再是一句空话,使语文教学过程摆脱呆板、单一、松懈,不再令学生昏昏欲睡。而是具有一种节奏美、韵味美,简洁紧凑、缜密雅致,跌宕起伏、行云流水,时而高亢激越,时而低吟回旋,似一首曲子有着内在的旋律,课堂的诗意教学节奏,时时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语文教学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实现有效教学,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创设,除了导语引入氛围,还包括多媒体配合营造诗意情境,学生表演感受课文氛围,主体的语言描述表达氛围等内容。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实际需要,进行多种氛围的创设,极大地调动学习主体的知、情、意等各种因素,从而提高主体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诗意课堂,阳光教学”是笔者多年来教学的追求,作为语文教师,笔者更重视的是培养学生的阳光特质,诗意心境。于是,笔者的语文课堂常常充满欢声笑语,师生常常沉浸在“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美妙境界中。辩论声、朗诵声、演讲声等都被笔者收在心田。在充满诗意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就会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感受到学习生活的幸福与甜蜜。课堂上,教师眼笑眉开,学生就会燕舞莺歌;教师柔情似水,学生就会情深似海。有了情感的碰撞,就会有同品共享的学习愉悦,就会有曼妙丰盈的心路历程,就会有放飞灵性的生命欢歌。
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造了更多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机会和情感交流机会。在文本所营造的特定形象或情景中,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相互交融且更加密切。教学以情感、形象“说话”,文本的语言不再是卧躺在纸面上的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站立起来,对学生诉说衷肠。文本的阅读,教学资源的拓展,学生有广阔的阅读视野,思维有自由翱翔的空间,各种异见、创见得到充分尊重和鼓励,课堂焕发着生命的活力,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和谐统一。
诗意语文应该是一种尊重学生精神诉求的语文。文本是作者心灵自由的产物,也是学生情感的生发源。语文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感悟、去品味、去想象,从而走进文本中人物的心灵世界,让两种生命息息相通。也可以采用重组创造,让学生与文本进行诗意对话。笔者在执教《我用残损的手掌》时,将原文诗句“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描写成这样一幅画面:“我把手伸进水中,湖水微凉。昔日那锦幛似的鲜花,在炮火中枝残叶败;那嫩柳枝发散出来的清香,被浓浓的血腥味笼罩。水中的荇藻啊,好似挂在我心头的挽幛!”因为呈现方式变了,再加上笔者给学生配上优美的乐曲,学生的情感一下子调动了起来。很快地,学生从多种方式的朗读中感受到文中蕴涵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诗境。
总之,诗意的语文,是心灵对话的语文。在对话中体验人生的种种况味,激发学生的情感渴望,点燃学生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心灵鸡汤、精神元素。这是诗意语文、诗意课堂的应有之义。
(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县灵溪一中325800)
G633.3
A
1992-7711(2016)12-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