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如何应对大学生挫折心理

2016-04-13 14:24:02燕晓霞
山西农经 2016年11期
关键词:挫折辅导员心理

□燕晓霞

(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高校辅导员如何应对大学生挫折心理

□燕晓霞

(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学生数量逐渐增多,成为我们社会发展创新的主力军之一,然而现实中他们要面对来自家庭、学业、就业等各方面不同的要求,还要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这个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总是充斥着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挫折。作为肩负大学生教育责任的辅导员,就要担起疏导和解除大学生心理挫折的重任。他们要提高自身素质,学习挫折心理的应对技巧,与大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辅导员;大学生;挫折心理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生活之后,面对之前经历中从未有过的新的挫折时,出现了很多逃避、独自承担这些消极的应对办法,长久如此就会形成心理障碍,影响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进行高等教育的工作者都非常重视对于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学校也开设心理课程,努力培养出不仅拥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具备应对挫折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适应社会竞争的高素质人才。

1 大学生挫折心理的概念及成因

1.1挫折心理的概念和表现

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和产生的消极反应。大学生大多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且往往会作出很多努力,但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产生各种焦虑的情绪即心理挫折。挫折并不都是坏事,有时候挫折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提高对挫折的承受力,适应社会压力;但很多时候挫折给人带来的是焦虑,痛苦,还伴有生理上的胸闷、心跳加快、食欲不振、失眠等,[2]随着时间和强度的增加可能导致身心疾病,行为失常。

1.2大学生挫折心理的成因

1.2.1客观环境因素。首先是不能适应大学环境。尤其是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周遭的新同学在各个方面都有突出的地方,过去的优越感慢慢的消失,心理易受冲击;其次是家庭问题。一些有家庭矛盾和重大变故的学生可能长期对此存有心理隔阂。到了大学阶段,接触到的外界刺激越来越多,极容易爆发出来。也有的是溺爱致使缺乏必要的抗挫折能力;还有社会的变革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对大学生要求的提高,以及高校的奖助学金体制学生会社团制度都可能变成大学生挫折的源头。

1.2.2内心主观因素。首先是心理冲突。大学生活约束较少空闲时间较多,学生们常常会因为去考证还是办社团、考研复习还是外出工作等等产生心理冲突,选择之后就可能因为得失而产生焦虑;其次就是人际关系。有些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差,不善言辞,性格孤僻的还可能受到排挤和孤立。还有因感情受挫而采取极端行为的案例屡见不鲜;再次是大学毕业生数量迅速膨胀、就业门槛也不断提高,使得就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毕业生的择业就业挫折感就不可避免的增加了;还有一些是一部分学生特有的挫折心理,比如生理缺陷引起的挫败感等等。

2 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2.1挫折心理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一方面,挫折心理会让人产生一定的情绪反应,可能导致大学生心理失调,出现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甚至是自杀等。比如:考前焦虑症、由于成绩不理想或是人际关系紧张而产生的自我否定心理、抑郁心理导致的自杀念想;另一方面,消极情绪会导致不恰当的行为产生,其表现多为攻击、焦虑、退化、冷漠、幻想、固执。像是去年发生的复旦大学投毒案件,被告人林森浩的犯罪行为就是与他嫉妒、自卑、敏感、脆弱的性格缺陷和处理人际关系及情绪调节能力低有关。在生活中容易遭遇挫折并长时间难以排除,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一点很小的刺激,就会情绪发作,导致行为失控而作案,伤害他人。

2.2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就挫折教育理论来说,社会的发展以及各类文化的交融对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所导致的更紧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多元的文化思潮,我们必须进一步的加强应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断创新我们对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模式。

就大学生本身来说,承受挫折的能力是提高劳动质量和效率的保障,是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前提,也是维护校园安全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一个严重缺乏抗挫能力的大学生,在面对不公平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和社会事件时是难以发挥应有能力的。所以进行高等教育的工作者,尤其是在一线工作与学生们直接接触的辅导员们,就变成了大学生挫折教育的主要践行者。

3 高校辅导员应对大学生挫折心理的方式

3.1大学生挫折教育对辅导员提出的要求

2014年3月27日教育部以教思政〔2014〕2号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就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以及危机处理部分专门作出了标准性规定。最基本要求的就是可以很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且熟悉常见的一些大学生挫折心理,掌握倾听、共情、尊重等沟通技能,避免或减缓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进一步的要求就是具备心理咨询师的资质,可以独立的识别一般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以及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症状并进行初步评估,能协助专业人士开展有效的相关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工作。也就说辅导员要从学生挫折心理的全过程来参与疏导,尽可能的排除可能让学生受挫的隐患。此外要做好危机事件的应对,第一时间指挥并控制事态发展,协调有关部门迅速做出初步处理方案。

3.2辅导员自我心理的调整

3.2.1辅导员的消极心理。辅导员作为学生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心理的健康发展与学生心理健康同等重要。而作为辅导员,工作本身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挫折和压力,像是职业生涯职业发展的压力、专业知识能力欠缺以及学校、家庭、教育改革、社会责任等等交织在一起所带来的心理负担。

此外,他们长期进行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难免接触很多不同的负面情绪,心理素质若是不稳定就有可能被感染而产生消极情绪。还有挫败心理。当辅导员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排解学生们的挫折心理之后,就会期待自己的努力有所成果,对学生们作出了一个较高的期望值。但要是学生依然作出不当行为,就使辅导员不自觉地产生挫败感,焦虑、沮丧甚至丧失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3.2.2辅导员的心理调整。首先,辅导员应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找到自己工作的方式方法,辨证的看待苦乐得失,从而获得工作上的愉悦感、成功感和自信心;其次,辅导员在平时就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积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正确的认识压力,理性分析所要开展的挫折心理教育工作,提前做好处理方案并及时调整。不可轻易否定自己的能力,要坦然接受现实并进行下一步的规划,以防因不良情绪影响到学生工作;此外,辅导员们应多进行交流吸收彼此有益的工作经验,将遇到的心理问题共同讨论解决;最后,学校应完善辅导员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在学生挫折教育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教师予以奖励,最大限度的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3辅导员进行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方法

3.3.1做好沟通工作,防止师生冲突。辅导员负责教育和管理大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也是学生们可以倾诉和表达诉求的对象。但当前高校学生人数众多,一个辅导员可能要负责三四百名学生甚至更多,日常事务繁重。很多时候的感情表达会被学生认为是空话、套话、假话。这使得学生们的诉求得不到有效回应,让本来就萌发的挫折心理更加强烈。比如奖学金、贫困补助、就业补助等等这些利益诉求被最亲切的辅导员漠视之后,就可能引发师生的冲突,导致学生因挫折心理而寻求极端的发泄方式。这就要求辅导员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秉持以人为本和公正的理念来进行沟通。在面谈是要耐心倾听,尽量解决学生诉求。有时候一个温暖的微笑就可能让学生有存在感,化解学生内心的挫败感。

3.3.2建立信任关系,增强师生认同。学生只有相信自己的辅导员,有强烈的认同感才能发自肺腑的将自己的焦虑、愤懑这些消极情绪说出来,才能愿意把心理问题拿出来与辅导员交流。

所以辅导员应该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去相信自己的学生,“急学生之所急”,用自己的真诚来换取学生的信任,用人格魅力来征服学生;其次,信任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要多与学生交流,利用好每一次的集体活动,在配合和合作中培养相互之间的信任关系和认同感;最后,要主动与学生交流,通过自身的学识修养来感染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逐渐加强与辅导员的认同感。

这是辅导员和学生之间形成良好关系的前提,可以说是挫折教育实施的第一步,彼此有了信任有了认同,才能敞开心扉的进行对话交流,有效的找到挫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3.3掌握谈话技巧,拉近师生关系。谈话是大学生与辅导员之间最基本的交流方式。首先辅导员要有自身的魅力要有教育的权威性,让受挫的学生在未谈话之前就有一种依靠感;其次要谦逊有热情,耐心倾听学生的烦恼以及各方面的意见,不断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和别人身上的长处,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再次是辅导员要保持专业魅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学术方面让学生产生敬佩之情,并在学生学业上也给与指导,帮助同学们实现在学业和就业上的目标,预防因此而产生的挫折心理;最后是要锻炼自己的口才,学会运用丰富而生动的语言去感染学生,表达观点要尽量简洁明了又不失幽默风趣。

3.3.4提供应对方式,增强抗挫能力。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时,不仅是疏导已有矛盾和防患于未然,更重要的是逐渐锻炼学生们主动去抗挫以及去积极磨练自己的意识。辅导员们提供给学生的解压抗挫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实施去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当然辅导老师要严格把关防止出现心理疏导偏差。可以给学生建立一种应对挫折的可调节的模式,比如遇到挫折时首先进行合理的自我归因,然后找寻挫败感的原因,最后分析是该从问题的起因、结果还是主体本身来提出缓解情绪的方法。

结束语

辅导员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认清自己的定位,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掌握更多的心理咨询的理论和实践的经验。定期与同学们进行平等亲切的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除让学生产生挫折心理的隐患。还要有危机意识,妥善协助和处理突发的学生极端事件。对于大学生挫折心理的教育,辅导员一定要作为一项长期性的日常工作来进行。

1004-7026(2016)11-0125-02中国图书分类号:G444

A

本文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11.086

燕晓霞(1994-),女(汉族),山西省新荣区人,硕士,主要从事新农村建设与乡风文明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挫折辅导员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挫折使我更坚强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3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生活需要挫折
学习月刊(2015年17期)2015-07-09 05:40:30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勇敢面对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