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乡》中的神话原型母题解读

2016-04-13 14:15李蓓蓓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弗莱摩西克林

李蓓蓓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还乡》中的神话原型母题解读

李蓓蓓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还乡》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杰出代表作之一。在刻画女主人公尤苔莎时,作者运用了大量神话原型模式。从小说的整体情节来看,女主人公的故事安排符合“太阳——英雄”原型模式;时间安排符合弗莱的原型季节模式;从内容来看,尤苔莎惨遭社会背弃的境遇符合圣经故事中的“追逐”和“放逐”的原型母题。神话原型的娴熟运用,丰富了整本小说的内涵,增加了作品的悲剧氛围,增强了《还乡》的整体艺术魅力。

《还乡》;神话原型批评;追逐;放逐

托马斯·哈代(1840-1928),英国著名小说家、诗人,被誉为横跨两个世纪的杰出作家。代表作有《还乡》、《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其中,《还乡》写于1878年,是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诸多学者对《还乡》做了研究,姜剑指出哈代通过《还乡》向我们表达了对古老荒原深切的生态关怀以及对女性的关注,女主人公尤苔莎的还乡之路并不平坦,实现人生理想的同时,经历了一幕幕人间离合的悲喜剧,揭示了以男权话语为主导的文明对自然和女性的伤害与摧残。[1]黄锦华,周冰连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指出,尤苔莎是普罗米修斯的二次置换,她具有普罗米修斯的反叛精神,憎恨荒原、寻找情人和逃离荒原来克服荒原的恶劣环境以便找到人生幸福,行为具有一定的神圣性、适用性、悲剧性和革命性。[2]本文拟从原型批评的文学理论视角对《还乡》进行重新解读。从小说的整体来看,女主人公的故事情节安排符合“太阳一英雄”原型模式;时间安排符合弗莱的原型季节循环模式;从小说的内容来看,女主人惨遭社会背弃的经历符合圣经故事中的“追逐”和“放逐”两个原型母题。

1 从小说的整体解读

1.1 小说的情节符合“太阳一英雄”模式

神话原型批评中的“太阳一英雄”模式主要根据大自然中太阳东升西落为一个循环,表明神或英雄对于自然力量的不可抗拒性,换句话说,神或英雄的命运是按照自然规律安排,犹如太阳一样,有升有落,英雄也是有生有死。对于小说中的英雄置换,弗莱指出,“神话中可能有太阳神或树神,在传奇文学中则可能是一个与太阳神或树神密切相关的人”。[3]171-17“2我们现在看到的故事虽然有些被置换变形了,但其神话模式倒是不难看出的”。[3]172

托马斯·哈代创作的《还乡》主要讲述了外貌冷艳的美丽姑娘尤苔莎出身于城市,却因父母双亡而被迫投靠外公,生活在远离城市的埃格敦荒原。她心心向往生活在诸如巴黎这样的大城市,过上上流社会的生活,实现人生价值。当她发现还乡的年轻小伙子克林是通往自己人生目标的桥梁,于是采取一切手段认识了他,并与之建立爱情关系,最终结婚。由于尤苔莎和克林的生活目标截然不同,导致婚后生活的不幸,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矛盾与冲突愈演愈烈,逼使尤苔莎在一个狂风暴雨之夜离家出走,不幸被大水冲走,香消玉殒。

《还乡》女主人公尤苔莎的命运安排情节符合“太阳--英雄”模式。哈代在塑造尤苔莎这一人物时,已经是按照神话中的女英雄标准,“……一顶旧盔戴在头上,散落的露珠在额上围成一顶王冠,凭这些装饰物,她就会分别显出阿尔忒弥斯、雅典娜和赫拉的样子”。[4]74尤苔莎是古希腊女英雄的化身,为了寻找心中的圣杯,实现梦想,四处冒险、恋爱、征战,留下了一首首的英雄赞歌。所有这些寻求梦想的经历都体现了一种力量崇拜、英雄崇拜的观念。在男权制社会中,黑夜女王尤苔莎勇于挑战权威,发出自己女性的声音,为自己申辩,这无疑表明她是一位真正的女英雄。小说中,尤苔莎刚一出场时,恰逢与情人韦狄的感情出现危机,内心备受煎熬,此时的尤苔莎犹如黎明前的太阳,最接近地平线,独自面对黎明前的黑暗。当遇见从巴黎还乡的年轻人克林时,重燃希望,这时尤苔莎内心的太阳开始冉冉升起。尤苔莎利用一切手段和克林相识,并与之相爱,随着和克林相处,发现这个年轻人可以帮自己实现去巴黎大城市生活的愿望。于是,当克林求婚时,尤苔莎毫不犹豫的答应了。结婚的那一刻,她觉得自己仿佛已经把梦想抓在手中,甚至幻想已经生活在巴黎的一所房子里,房子可能不大,但却很幸福,因为终于可以逃离埃格敦荒原了,此时的太阳达到一天中正午时的最高位置,阳光普照,沁人心脾。然而,随着婚后生活的继续,尤苔莎逐渐看出,克林根本就不想再回到巴黎,继续珠宝店的工作,而是想留在埃格敦荒原办一所学校。尤苔莎劝阻克林,在荒原办学校是非常荒谬的,回到巴黎才是人生正确的选择,但是克林固执己见,对妻子的劝阻嗤之以鼻。眼见自己的愿望化为泡影,尤苔莎落下了悲痛的泪水,和丈夫发生了争吵,产生了间隙,最后,在一个狂风暴雨的晚上离家出走,不幸溺水身亡,此时的太阳又落回了西方的地平线,进入了黑暗。女英雄尤苔莎的经历恰如一天中太阳的东升西落,从缓缓升起时的希望,到慢慢西落时的绝望,乃至死亡。

1.2 小说中的时间安排符合弗莱的四季循环模式

弗莱在循环理论中指出世界的一切都是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生与死、成功与失败,等等,都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循环运动过程。弗莱在“自然秩序之内的循环运动”中明确阐释了神话原型运动的方向:喜剧对应于春天,述说英雄的诞生或复活;浪漫故事对应于夏天,述说英雄的成长和胜利;悲剧对应于秋天,讲述英雄的失败和死亡;反讽对应于冬天,述说英雄死后的世界。其中,喜剧和浪漫故事是向上运动,悲剧和反讽是向下运动。它们连在一起构成了四季循环的往复运动。因此,这四个文学叙述程式被纳入了共时性循环运动的框架之中。

尤苔莎刚出场时是十一月的冬天,恰逢与韦狄的感情出现危机,孤身站在黑冢上,“十一月的寒风悲凉,这种声音很像九十岁老人喉咙里残缺不全的歌声。这是精疲力竭的低语,干枯嘶哑,轻薄如纸……整个山坡上无以数计的花朵送到那个女人耳边的,也不过是枯萎无力、断断续续的吟诵之声”。[4]45由于尤苔莎爱情不顺、心境凄凉,整个冬季的荒原愈显死气沉沉,寒冷刺骨。当得知一位名叫克林的年轻人将要从巴黎回到埃格敦时,尤苔莎内心重燃爱情的希望,十分激动,因为她幻想着和这个年轻人喜结连理,然后搬到大城市去生活。为了了解一下这位年轻人生活的地方,尤苔莎决定出去散步,此时的大自然仿佛感应到了她的那份喜悦,“……青青的谷底开始变得宽阔,路两旁的荆棘丛也开始隐退……点缀在越来越肥沃的土壤上”。[4]125此时的荒原不再是枯花一片,而是悠悠青草香,如女主人公的心情一样。当尤苔莎和克林新婚后,她高兴极了,认为自己很快就可以去大城市生活了,此时的埃格敦荒原在她眼中“七月的太阳照耀在埃格敦荒原上,把那深红色石南染得红彤彤一片……显得美丽灿烂……他们被包围在一片闪闪发亮的薄雾之中,这薄雾遮断了周围任何色彩不协调的景物,赋予所有东西一种光的品质”,[4]269婚姻伊始的甜蜜生活,使我们看到了朝气蓬勃、青春靓丽的尤苔莎。但是随着婚后生活的继续,尤苔莎发现克林无法满足自己去巴黎生活的愿望,留下了绝望的泪水,周围的自然仿佛也感受到了她的变化,当她穿梭在蕨草丛中时,秋季的大自然呈现出“没有一根草茎可以在明年会再抽芽”[4]289到处死气沉沉,尤苔莎仿佛就是一根即将枯死的野草。最终尤苔莎在一个狂风骤雨的漆黑夜晚,淹死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尤苔莎的命运如同四季的轮回,在春夏焕发勃勃生机,秋冬萧瑟凋落。人同自然之间的交往是以令人惊异的力量表现出来的,不同季节起着人类悲剧的合唱队的作用。不同季节的变换同整个故事情节发展紧密相连,也预示了主人公的命运走向。

2 从小说的内容解读

2.1 “追逐”

尤苔莎将巴黎看作自己的幸福目标,并为之倾尽所有,但最终失败的惨痛经历符合《圣经》中摩西带领以色列人民逃出埃及,走向上帝赏赐的迦南福地这一神话原型故事。

《圣经》记载,在出埃及记中,摩西受上帝指示,带领在埃及过着奴隶生活的以色列人,到达神所赏赐的迦南福地。摩西从小在埃及贵族中长大,但从未忘记自己是以色列子孙身份,深切同情被奴役的以色列同胞。有一天,摩西看到埃及人在鞭打以色列同胞,一怒之下杀死了这个埃及人,逃到了米甸地区。在芒特西奈山脚下,上帝向摩西开示,并对摩西说:“我命令你带以色列人出埃及,把他们领到我赐给你们的迦南福地。那是我答应赏给你们祖辈的产业”。法老一开始极力反对,但上帝在整个埃及降下灾难,最终法老只得同意,摩西带领以色列人民踏上了前往“福地”的旅途。令人惋惜的是,摩西在最后胜利之前牺牲,未能进入迦南福地。

尤苔莎像摩西一样,为了实现梦想,不畏艰难困苦,时刻都在努力。虽然身为女性,但尤苔莎思想独立,聪颖灵敏,足智多谋,从不向男人低头。当发现韦狄将要抛弃自己,另娶他人时,尤苔莎并没有像别的女人那样又哭又闹,而是沉着冷静地寻找自己的出路,并对韦狄送上祝福,同时,凭借自己的手段与魅力博得了克林的喜爱。在维多利亚时期,父权压倒众生,一位女性能做到如此地步,实属不易。虽然尤苔莎和摩西都为了追求梦想而献出宝贵生命,但精神却让人钦佩。

2.2 “放逐”

尤苔莎骨子里充满了叛逆精神,但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毫无地位可言,只是男性的附属品。身为女性的尤苔莎终将被男权社会所抛弃,乃至走向死亡。这一神话原型符合圣经故事中以赛玛利的放逐生涯。

《圣经》中犹太人的祖先亚伯拉罕长期以来和妻子撒拉住在一起。一天,神突然在他面前显现,允许他去迦南地带,并保证会让他的子嗣像天上的星星那么多。但是很多年过去了,撒拉也没有怀孕,这种情况下撒拉让自己的婢女夏甲给丈夫做妾,有了身孕后骄傲的夏甲开始不尊敬撒拉,受到侮辱而不满的撒拉便开始虐待夏甲,因此夏甲逃出了主人家。在水池边遇到了神的天使,并听从了天使的劝告重新回到家中,紧接着夏甲就生下了以赛玛利。但是后来神又让撒拉怀孕了,生了个孩子名叫以撒,紧接着以赛玛利和夏甲就被赶出了家,后来在神的帮助下,才得以存活下来。[5]

尤苔莎遭遇放逐的原因和夏甲十分相似,两个女人都没有认清现实和自己的真实身份。夏甲虽然为亚伯拉罕生下长子,但自己毕竟是奴隶出身,根本不可能成为亚伯拉罕家真正的女主人。尤苔莎虽被称为“夜之女王”,但本质上依然是一位女性,根本撼动不了父权制这座大山,更不可能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价值,因此最后难免会被社会放逐,走向死亡。

3 结语

综上所述,从小说的整体来看,《还乡》女主人公尤苔莎的故事情节符合神话原型批评中的“太阳--英雄”模式,时间安排则是对应了弗莱的原型季节循环模式。从小说的内容分析,则是符合圣经故事中的追逐和放逐的原型。“没有一部文学经典作品仅仅是由于它巧妙或写得不错而流芳百世的,它必须有几分普遍性,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可能含有原型的成分”。[6]《还乡》中不但运用了大量神话原型,包括圣经原型,希腊罗马故事原型,而且还在故事情节中匠心独运的地运用了弗莱的四季循环理论,使我们不得不赞叹作者巧妙而独特的构思与技巧。神话原型的运用,丰富了整本小说的内涵,增加了作品的悲剧氛围,进而大大增强了《还乡》的整体艺术魅力。

[1]姜剑.还乡之路--《还乡》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1):44-50.

[2]黄锦华,周冰连.《还乡》中的尤苔莎:反叛命运的普罗米修斯[J].名作欣赏,2009,(9):83-84.

[3]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0.

[4][英国]托马斯·哈代.还乡[M].王守仁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7.

[5]文洁若.圣经故事[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27.

[6]古尔灵,等.文学批评方法手册[M].姚锦清等译,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241.

责任编辑:周哲良

I106

A

1672-2094(2016)05-0084-03

2016-04-20

李蓓蓓(1989-),女,安徽宿州人,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弗莱摩西克林
英国FLYGER弗莱戈阀门有限公司
英国FLYGER弗莱戈阀门有限公司
英国FLYGER弗莱戈阀门有限公司
得到的都是笑脸
英国 FLYGER 弗莱戈阀门有限公司
烫不死的细菌
摩西奶奶
不倒的陀螺
妇科再造胶囊联合克林霉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摩西,山之人》主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