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海 宋红梅..锡林郭勒广播电视台 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06000
浅析广播新闻录音特写
邓小海1宋红梅2
1.2.锡林郭勒广播电视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026000
【摘要】本文是笔者根据自身实际采访经验总结提炼而成,主要提出了广播新闻录音特写的内涵,探讨了选材、细节、角度和描述性内容在广播录音特写中的重要性,得出写好新闻录音特写必须要做到选材新颖、角度独到、音响生动,这样才能增强新闻性和可听性。
【关键词】新闻录音特写选材角度
广播是一门听觉艺术,而广播新闻录音特写是一种再现现场实况、音响占比较大、把新闻的真实性和文学的艺术性相结合的新闻体裁。它不是一般抽象的叙述,所采取的表现手法是通过新颖的选材、独到的角度和生动的音响再现事物的局部,注重典型的情节和细节。通过记者亲切自然、充满情感的描述和良好的现场音响效果,带给听众一个生动鲜活的画面,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当然,一个好的广播新闻录音特写还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好的新闻录音特写是在采访的过程中挖掘出来的。为此,首先要抓住关键点,也就是注重对细节的描述,充分利用采访对象的同期声来展现新闻特写的写作目的。一般情况下,特写都是在新闻消息出现之后播出,目的是让听众听得更明白,理解得更透彻。
如新闻报道《内蒙古自治区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在锡林郭勒盟启动》题材非常新颖,国家在八省区实施草原补偿奖励机制,以达到恢复草原生态、促使牧民增收的目的。记者首先以消息的形式把草原补偿奖励机制启动仪式的相关程序进行了报道,报道的内容包括草场补偿面积、国家投入补偿资金以及实施草原补偿奖励机制的目的和意义,随后又采制了广播新闻录音特写《牧民的心声》,原文中写到:
玛西格日勒是今年年初温家宝总理曾经看望过的牧民。自治区党委常委曹征海、自治区副主席刘新乐也冒雨来到了他家,和夫妇俩畅谈了起来。蒙古包外大雨滂沱,滋润着干渴的草原,蒙古包内的谈话其乐融融,温暖人心。
领导:这个老天爷就等着这个奖补机制那,跟牧民想到一块了,哈哈哈。你家有多少草场?
牧民:6760多亩。
领导:这次按照这个政策享受什么?禁牧的还是草畜平衡的?
牧民:禁牧的。
领导:你现在有多少羊?
牧民:我就100来个,补贴下来我就不放了。
领导:主要是给你们恢复几年,恢复好了还可以搞草畜平衡,这个所有权是你们的永远是你们的,所以你得把你的草场看好。现在牧民对这个政策拥不拥护,你听大家有什么意见吗?
牧民:没意见!牧民都高兴哪!
领导:国家出台这个政策就是为了恢复生态,让我们草原恢复得更好一些,最根本的就是改善我们牧民的生活。
记者紧紧抓住草原补偿奖励机制启动仪式结束后,自治区领导看望并慰问牧民代表这一细节,录制了大量现场的对话,极力展现牧民的想法和感受。这段领导和牧民的录音对话分量很重,让广大听众直接聆听牧民的心声,再次把国家在八省区实施草原补偿奖励机制的目的和意义凸显出来,整篇新闻特写就有了新高度。
广播新闻录音特写是运用现场音响效果进行真实的再现,通过显现的、描绘的手法揭示新闻事物的一个或几个横断面,把事物的本质形象地揭示给听众,通过制作形象生动的画面感来以情感人,既给人以听觉享受,又给人以视觉想象,使听众如临其境。如《正蓝旗举办第三届中国·元上都文化旅游节》这篇新闻特写的报道,没有把文化旅游节活动的举办简单的定位在正蓝旗依靠草原旅游业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上,而是把当时正在进行申遗的元上都遗址作为切入点,进行重点采写,展示正蓝旗为元上都遗址成功申遗的决心和信心!原文中写到:
各位听众:我现在是在第三届中国·元上都文化旅游节暨正蓝旗第十四次牧民那达慕大会的现场。雨后的金莲川草原满眼苍翠,花香草香沁人心脾,座座洁白的蒙古包点缀在绿浪滚滚的草原上。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和身着鲜艳蒙古袍的牧民们齐聚这里,共同感受金莲川草原活力四射、浪漫迷人的风情。
79岁的牧民吉克扎布:(录音:那达慕办的一年比一年好,今年雨水也挺好,农牧民的生活也挺好,大家都挺开心的,今年元上都申遗,我们希望早日申办成功。)
福建游客:(录音:让我们想起了成吉思汗踏欧亚大陆的雄风还在,北京是元大都,这是元上都,我希望申遗能成功。)
一片质量上乘的广播新闻特写除了需要细腻的描述外,合理、恰当的音响效果也显得尤为重要。现场中的典型录音对广播新闻来说,有很重要的价值。这就要求记者要善于利用现场音响,在下乡时,采访关于农牧区的一些生产生活的景象时的录音,如牧区接羔时的羊叫声、农区春耕时拖拉机启动的声音、农牧民庆丰收的欢声笑语等等,音响都可以发挥作用,作为我们压混播出的背景声,给听众一种现场感,增强新闻的可听性,让新闻充满活力。与此同时,在采访中也要注意引导采访对象。如新闻特写《牧民布和额尔登家的低碳生活》中写到:
鸟叫声、点炉子声压混:
当天边地平线上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时,在东乌珠穆沁草原上牧民布和额尔登家的蒙古包内也升起了袅袅炊烟,蒙古包内牛粪火烧得正旺,布和额尔登的妻子乌云德力格尔已经熬好了滚烫的奶茶,锅内翻滚着喷香的手把肉。
乌云德力格尔(录音:蒙语混播:平常生活用的主要就是牛粪,只有在冬天最冷的时候用一点儿煤。)
羊叫声压混……喝过奶茶,吃过手把肉,布和额尔登骑着它心爱的骏马,赶着自家的羊群走向草原深处,开始了他新一天的生活。
布和额尔登家有一辆汽车、三辆摩托车,可是他就是喜欢骑着马儿牧羊(录音:蒙语混播:汽车和摩托车不是用来放牧的工具,用它们放牧对牲畜也不好,同时还碾压草场,碾压过的草场一年也恢复不了,还是用马比较好,我觉得还是马适合草原生态。)
牛叫声、捣酸奶声压混……妻子乌云德力格尔也开始了她一天的牧业生产,挤牛奶、捣酸奶、制作奶皮子、收拾棚圈、做午饭。中午时分,在蒙古包外,布和额尔登擦拭着风光互补发电机,高兴的说,有了风光互补,让他家宰杀后新鲜的牛羊肉、新鲜牛奶和奶食品都可以放到冰箱、冰柜了。(录音:蒙语混播:这台风光互补机很好,没污染,我还想再买一台,一次性投资,省电钱。)
长调压混……
夕阳西下时,布和额尔登骑着心爱的骏马,哼唱着悠扬的蒙古长调往自家的棚圈里赶着他的马群、羊群……渐弱……
这篇广播新闻录音特写情境优美,通过大量的有关主题的现场音响,采访对象的录音,生动的语言描述展示出一个牧民家庭低碳生活的景象。精彩的现场音响就像串起全文的一颗颗珍珠,使得人物更加丰满,故事更加生动,新闻报道才更富感染力和吸引力。
总之,广播新闻录音特写主题要集中、内容要丰富、形式要生动活泼。选材新颖、角度独到和音响生动是写好一篇广播新闻录音特写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记者要俯下身子、认真观察、仔细揣摩、注意细节才能达到要求,采写出优秀的新闻特写。
责任编辑:孟宪超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751(2016)01-0014-03
作者简介:邓小海锡林郭勒广播电视台主任编辑宋红梅锡林郭勒广播电视台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