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另一半是新教育

2016-04-13 08:54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6年3期
关键词:犯人安迪监狱

生命的另一半是新教育

做完这期采访,朋友推荐看阿乙的文章《一个乡村作家的死》,原型是他舅舅。一个乡村教师,常常课余碎步跑回家喂猪。但一次不经意,作者发现乡村教师抽屉里满是小说手稿,厚厚一叠。原来他另一半生命是在写作!

加缪说,“一个人即使只生活过一天,他也可以在监狱待上一百年而不至于难以度日,他有足够的东西可供回忆,决不会感到烦闷无聊。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愉快”。这是一种隐喻,隐喻人的自由意志和存在。

同样,《肖申克的救赎》的主角安迪,他一半的生命是在坐牢,一半是挖地道。安迪不仅没有放弃对自由的渴望,而且使他的狱友的监狱生活变得有了温情的色彩,他让人在当下找到生命的价值。

在本期采访中,我看到焦南监狱图书馆里有一个犯人正在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蓦然看见这个穿着囚衣的人,有一种想跟他聊聊的冲动。这是新教育实验对学校之外的社会产生影响的一个缩影。

在很多学校,践行新教育理念的老师就是普通老师,他们原来的生活是那样单调,人是那样渺小。他们重复地劳动:教书、批作业,应对调考、应付检查,最后异化自己,成为工具。而当他们用个人意志选择了要在当下“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走进新教育时,他们也走进了书的世界,新的、与生命相关的书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看到了一个丰富的世界。而我们的记者则看到他们的人生变得那样灿烂,个体如此有尊严。当他们重新面对孩子时,有不一样的生命状态。主动的而非被动的当下生活让生命有意义,也能让生命有美好的回忆和灿烂的明天。

今天的中国,教育问题重重,许多现状必须改变,但改变必须从每一个具体的人开始。而新教育一直都是从改变个人开始,从当下做起。让老师在自由、爱、创造中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个人的幸福。

新教育是草根的,是由无数种子教师、萤火虫志愿者组成,今天有燎原之势,只因为它点燃了人内心的希望。

新教育是理想主义的,同时又勇敢地面对现实、改变现实。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课程理论、课堂理论、教学理论、教师理论等。

新教育是重行动的,同时又有人本主义的理论自觉——自觉地对现实的教育进行反思、批判和重构,主张尊重儿童的个性与自由。

那个在图书馆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犯人,在一天的劳动之后,选择捧起书的那一刻,其实个人的救赎就开始了。

因为有规定,我终没有和那个犯人聊聊,只是临走拍下了书的封面。抬头,我看见图书馆墙上写着醒目的一行字:“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朱永新。”

同行的一位记者是复读高三考上大学的,出来后说,高中生活就是监狱生活,监狱生活比高三生活好过。

或许,所有现实的存在只是生命的一半,而另一半是人可以自由选择的,就如开头那个乡村教师。

新教育让人成为幸福的人、自由的人。

执行社长 姚曦

猜你喜欢
犯人安迪监狱
监狱选美
成为安迪·沃霍尔
论监狱企业立法
诞生在监狱中的牙刷
欢迎你到监狱来
监狱犯人室内定位算法研究
机器人安迪
看电影
手机不通
谁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