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荔湾区耀华小学 杨国平
平民教育思想实践之途径
文广州市荔湾区耀华小学杨国平
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人去应用的”。每一个孩子就像一颗种子,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给予适当的温度、湿度和充足的养分,引导其按照自身规律循序渐进、自然成长,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进而能为国家、人民作出贡献。
平民教育不等于劣质教育。追求一种优质、均衡、可持续发展的平民教育,并付诸于自己的学校管理实践是每一个校长的责任。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是一种理性的人本思想,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使人充分享受发展过程中的快乐与幸福。作为教育人、培养人的学校来说,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也应成为学校追求的一种理想的办学境界,成为学校努力实现的一个奋斗目标。因为,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才能做到凝神聚力,万众一心,保持学校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学校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文化是方向、是旗帜、是力量。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学校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学校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一些本身基础比较薄弱的学校,通过文化立校、特色兴校,丰富了学校内涵,提升办学品位,切实地推动了平民教育的优质化。
“事异则备变”是韩非子的哲学观点。说的是不要墨守成规,要看事物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作为一个校长,追求平民教育的优质、均衡、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终极的目标。但校长作为流动的教育资源,在每个学校呆的时间也有长有短。这就要求我们目标不变,信念不减,但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人制宜。
因地制宜,就是不同校情采取不同策略。“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是一首通俗的田园诗,但其中隐念着深远的哲理,那就是:因地制宜,各得其所。随着社会的进步,寻求学校的特色发展已成为当今学校的重要课题。适合的是最好的,每个学校有每个学校的特点,特点不同制定的方向策略就不同,这需要我们了解学校的特点,思变思进,承旧创新,才能有发展。立足学校实际,反思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充分挖掘本校“特色”,并努力创造条件,把“特色”文章做大做强。
因时制宜,就是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目标。学校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如同中医不同季节治疗用药要有所不同一样。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目标才能应对发展需要。科学的目标,关系到一所学校的教育工作的成败,对学校和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目标制定上就要有不同的侧重,这样才能把培养人的工作逐步地推向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的轨道。
因物制宜,就是不同资源使用不同手段。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地域资源,一个学校的资源貌似丰富,但终归是有限的。每样资源都有其用处,用得好就是财富。“用”与“无用”关键在于看问题的不同角度,关键在于能否开掘出资源的价值。充分利用资源,针对不同的资源使用不同的手段,让各种资源的功能都充分发挥出来,使之效益最大化。真正做到物尽其用,所有资源就都能变成推动学校发展的原动力。
因人制宜,就是不同基础提出不同要求。中医治疗疾病讲究因人制宜,指治疗用药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不同而不同。同理,学校的管理要因人制宜。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自然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而教育活动的成效,又决定于参与者的因素。针对师生的不同基础,我们要提出不同要求,让学校里的每一个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学生,要注意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同一年级中不同学生的特点;对教师,要对不同教师所具有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出标准和要求,把教育的价值落实到每一个生命体,从而达到“大家不同,大家都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