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影视的文化性格研究

2016-04-13 05:16:43汪淑双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性格影视少数民族

汪淑双

(绥化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61)

少数民族影视的文化性格研究

汪淑双

(绥化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61)

对我国当前影视事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发现,以少数民族为主要题材的影片非常少,并且,各种评选活动中获奖的影片基本上与少数民族都没有联系,给我国少数民族影视进一步发展造成了极大影响。本文就少数民族影视进行概述,对少数民族影视的文化性格进行全面探讨,以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影视具有的艺术特征,从而为我国少数民族影视事业更快、更好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少数民族;影视;文化性格;影视艺术

根据当前少数民族影视的发展情况,选择合适的承载形式,迎合广大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并提高人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才能创作出更优秀、更精致的作品,从而更好的提升的我国少数民族影视的整体价值。因此,对少数民族影视的文化性格有更深入的研究,是弘扬少数民族人文精神、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影视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需求,对于促进我国民族文化、优良传统更广泛传播有着重要意义。

1.少数民族影视的概述

由于影视艺术是视觉与听觉、时间与空间的结合体,具有一定开放性、系统性特征,可以最大限度的反映现实生活、客观世界,如人们的心理活动、情感等,以在选用最合适的艺术手法、美学特性等的基础上,加深人们对社会现实、历史故事等认识。因此,影视作品是文化的活的体现,也是最直观展示文化的载体,在全方位选择各种题材的情况下,少数民族题材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展示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文风貌、民族特色、地域特征等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少数民族题材的影视正在向着一体化方向发展,而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将少数民族的文化作为影视创作背景,并选择合适的内容来描述其民族风情、文化和历史等,才能在结合民族思想感情、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等的基础上,真正丰富少数民族影视作用的内涵,最终达到提升少数民族影视文化底蕴的目的。

通常情况下,影视作品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在通过像带、拷贝、影碟等方式进行承载的情况下,其已经成为一种有着文化符号意义的展示,是人类文化活动、生产力等不断发展的结果。因此,少数民族影视包含着很多民族文化,可以从不同角度展示少数民族文化,如民族景观、风俗、歌舞等,与少数民族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地理条件等有着紧密联系。由此可见,少数民族影视不但是一种影视艺术,也是少数民族文化的精髓,从而有着较强双重属性。

2.少数民族影视的文化性格

2.1 民族文化

从文化学这个方面来看,每一种文化都与其对应的民族文化有着直接联系,是民族文化内涵的继承、延续,也是各种历史活动、历史进程的产物,在其对应的民族生存、发展中发挥着重要基础作用。因此,少数民族影视的发展,需要从民族文化中获得新的动力、生命力等,并与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相一致,才能全方位的展示少数民族文化特点。根据相关研究可知,少数民族具有一定特殊性,可以塑造出比较独特的美感,与少数民族所在的区域、人文背景、自然景观等有着直接联系,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中涉及的各种传说、神话故事等,可以大大提高少数民族影视的艺术性、独特性等,从而为少数民族影视作品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材料。所以,我国少数民族影视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可以有多种不一样的题材和内容。

总的来说,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是一直不断变化的,表层要素是民族文化中最先体现出来的特征,与少数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环境、政治和经济等多种因素有着极大联系。根据相关研究和分析来看,表层要素主要由如下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实物文化。一般是指少数民族在制造与创造生活用品、劳动加工生产工具等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殊文化素质,可以充分体现出少数民族文化规范、价值目标和文化需求等。二是,文化景观。在认为改造自然景观后,其将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演变等呈现出来,可以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紧密,从而赋予其某种特殊的文化含义,是某个少数民族具有的共同文化意义的象征。因此,表层要素是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最直观、最直接的体现。目前,我国已有的表层要素方面的少数民族影视作品有“花莲港”、“塞上风云”、“农奴”、“冰山上的来客”、“达吉和她的父亲”、“回民支队”、“五朵金花”等,在反映少数民族不同时期的文化性格有着重要作用。在最早时期,我国少数民族影视作品选择的题材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地区解放;二是,民族团结;三是,参与抗战;四是,农业合作化,大部分都是出于文化表层这个方面,并形成了凝固模式,如“刘三姐”、“阿诗玛”等带有传说、神话性质的影视作品,将阶级斗争、宗教反动势力等都进行了全面性的批判。

对少数民族影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是由如下两个方面引起的:一是,当时的政治意识形态造成的。在我国建国初期,少数民族的各种影视作品是对国家相关政策进行阐述的一种表达方式,在加强农业合作化建设、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到环境下,形成了以汉民族文化为主要特色的主流意识形态观念,从而导致少数民族的人民在教育、思想、行为方面发生转变。二是,主创人员方面造成的。在我国建国初期,影视的创作者、民族工作队等的本质是一样的,其中,民族工作队的人员较少,一般是派遣到民族地位的。在我国汉族文化发展历史比较悠久的情况下,上述派遣到民族地区的人员通常是以汉族人的视觉、生活方式、心理感受等去体验当地的生活,并从汉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对当地人民的行为、生活方式等进行解读,从而创作各种题材的少数民族影视时,体现出浓厚的汉族文化,根本无法反映出少数民族文化具有的性格、特征等。

2.2 行为文化

根据少数民族影视的相关研究来看,民族文化中的行为文化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生产技术行为文化;二是,语言符号行为文化;三是,伦理政治行为文化,在受到该民族文化群体的行为、规范、约束等多种因素影响的情况下,能全面展示出本民族文化具有的各种特征。对我国各种影视作品进行分析发现,文化革命以后,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影视步入了少数民族行为文化这个层次,例如:“南行记”、“漂泊奇遇”等,将滇缅边境崇山峻岭中独特的风土人情细致的展示出来;“边城”,将湘西边民具有的文化风情体现出来;“青春祭”,将文革时期山寨发生的一些奇闻称述出来,特别是女知青到傣乡村寨生活发生的与恋爱、工作、文化活动等多方面的相关一些故事展示出来,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审美情趣、民族意识等,从而深刻的感受汉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引导人们不断反省和反思。在这几部影视作品中,“青春祭”和“漂泊奇遇”有着一定共同点,在描述民族风情、自然景观方面采用的方式是一样的,并将当时社会所处的特殊氛围展示出来,从而形成年轻人在感受少数民族温情的环境下不断拼搏的感性模式,是少数民族影视创作的一个重要突破。

在将此时创作出来的影视作品和“17”年的少数民族影视作品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它们表达的主题出现了巨大反差,不但思想取向、价值取向等有着一定差异,在尊重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民族风俗等方面也有很大突破,从而深入到对民族文化、历史、人物等多个方面的思考。因此,这个时期少数民族影视具有的文化性格是:在不同民族文化的启示下,对人类、民族、个人等多方面命运的思考、关注等,与当时美国推出的“与狼共舞”这个影视作品有着一定相似之处,将对思想、人性进行探寻的思想展示出来,从而探索民族文化、民族生活等带来的更深层启发,是民族文化精神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的重要体现。由于少数民族拥有的新奇风情,有着极大审美价值,可以吸引很多观众的眼睛,并且,捕捉、拍摄的难度很小,从而成为提高票房数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汉族作者在进行少数民族文化的描写时,必须克服语言、心理等多个方面带来的障碍,并拉近与少数民族人民的距离,深刻感受他们的民族特色、文化风情等,才能真正将少数民族文化具有的特色、性格展示出来。但是,我国已有的“红河谷”、“孔雀飞来阿佤山”、“从奴隶到将军”等多个少数民族影视作品,并没有从上述几个方面进行少数民族文化的表达,基本都处于少数民族文化的表层上,根本没有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层意义,从而与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相差很远,并与国内外影视作品的发展水平形成极大差距。

2.3 观念文化

通常情况下,少数民族文化中的观念文化主要指的是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少数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二是,少数民族特有的情感模式;三是,少数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四是,少数民族特有的理想追求。在少数民族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观念文化是驱动、决定实物文化与行为文化的重要形式,也是通过实物文化和行为文化来进行展示的,因此,这个层次的影视作品,其创作手法、眼光和思维方式等都是比较高度的,可以将他们看到的民族文化清晰的展示出来。目前,少数民族的影视作品在选取题材时,需要注意民族人性美、民族性格美、民族风情美、民族文化美等多个方面,才能真正保证少数民族影视创作的协调性和一致性。根据相关研究可知,少数民族影视形成的文化性格,与其题材所处的地域环境、风光景物、服饰装束、生活习俗、情感态度等都有着紧密联系,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得更加成熟。所以,少数民族影视作品在创作时,需要对该民族的历史演进过程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并掌握这个民族的兴趣、爱好、气质和情操等,才能真正展示出该民族的民族精神面貌,如藏族文化具有的强悍热情、回族文化具有的内聚性、蒙古族文化具有的粗犷豪放等性格,对于保持少数民族影视持久的生命力有着重要影响。例如:“猎场扎撒”、“黑骏马”、“东归英雄”、“盗马贼”、“努尔哈赤”等多部少数民族影视作品,在表现不同少数民族人民具有的品质、生活习俗、文化性格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尊重爱的权利、尊重生命、热爱祖国、不懈努力、顽强拼搏等多种人文主题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原型的塑造、对不同民族具有的特性的阐述和对民族文化具有的形式进行美化等多种方式进行创作,是少数民族影视中文化性格的重要体现,对于提升影视作品的层次、高度等有着极大影响。因此,在社会、经济、环境等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深入分析、感受和了解不同少数民族的文化性格,将文化特色、文化风情等通过影视作品展示出来,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影视事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1]李倩,张怀强.云南少数民族影视研究综述[J].大众文艺,2014,15:200-201.

[2]张婷婷.21世纪我国少数民族影视对民族文化的传播分析[J].学术探索,2014,12: 95-101.

[3]王莲.跨文化语境下少数民族影视作品的汉英翻译[J].民族翻译,2015,02:53-57.

[4]钱丽,李新,李向玲,徐亚勤.浅谈少数民族影视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现实意义[J].科技视界,2014,02:35-37.

[5]钱丽,李新,李向玲,徐亚勤.云南少数民族影视资源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J].大理学院学报,2014,01:66-70.

[6]王灿,李勇军.少数民族影视产业发展现状及其思考[J].国际文化管理,2013,00: 94-100.

[7]董浩烨,杨兰.新媒体背景下湘鄂西少数民族影视传播对比研究[J].新媒体与社会,2015,01:232-245.

G03

A

2095-7327(2016)-12-0181-02

汪淑双(1979—),女,黑龙江绥化人,讲师,硕士研究生,就职于绥化学院,研究方向为语言学、民族文化。

猜你喜欢
性格影视少数民族
影视展
环球时报(2023-03-15)2023-03-15 17:22:12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江南(2022年3期)2022-04-30 08:23:53
猫的性格爪知道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影视风起
商周刊(2017年11期)2017-06-13 07:32:30
影视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性格反转
你的性格像《哆啦A梦》中的谁
中学生(2015年31期)2015-03-01 03:4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