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梅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山西太原030032)
探究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
王艳梅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山西太原030032)
海明威以其杰出的文学艺术成就与精辟简洁、内涵深厚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他的作品采用特殊的叙事方式,为我们构建了一个个变幻无穷且无比绚丽的小说世界,他是当之无愧的叙事艺术大师。海明威作品的叙事要素包括叙事人称、叙事时间、叙事聚焦和叙事方式,这四个叙事要素在小说里的应用既表现为相互交织又呈现不断变换的状态。本文通过对海明威作品叙述的人称、时间、聚焦和方式这四个叙述要素进行具体的分析解读,以便更多读者了解到一代“叙事艺术大师”海明威作品的叙事特点。
海明威;小说;叙事艺术
海明威是美国20世纪文学史上享负盛誉的文学巨匠,他的创作艺术独具一格,在当时文学界掀起新的创作浪潮,他的作品世人瞩目[1]。直至今日,海明威作品对文学界的影响仍是非常深远的。关于海明威作品的研究数不胜数,但大多数是对作品所表达思想和文笔风格进行探究。近年来,有少部分学者开始转换研究视角,即从叙事艺术视角来解读海明威的作品,试图从叙事角度对海明威作品进行解读,从而揭示叙事艺术的审美价值。但是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仍是少数,为了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海明威作品叙事艺术的特点以及叙事要素的应用,本文从叙事艺术角度对海明威作品重新进行解读。
1.1 叙事的人称选定
叙述者人称的设定是作品创作时遇到的首要问题,叙述者人称可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其中,第一人称“我”既可以是小说故事的人物,也可以是局外人,运用第一人称来叙事可以通过自己的视角对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实物传达出来,因为是“我”的所见所感,所以内容大多蕴含着叙述者本身的经历,体现着“我”的内心情感,字语行间透着强大的感染力,让读者感同身受、身临其境[2]。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就是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进行叙述,同时故事的内容也是根据海明威的真实经历改编而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海明威怀着要亲临战场领略感受战争的热切愿望,加入了美国红十字会战场服务队,投身意大利战场,但是一天夜里,他被炸成重伤,是一位女护士对他悉心照顾,在这期间,他和女护士暗生情愫,相互成为了对方的精神支撑,这段感情经历对海明威来说是非常珍贵的回忆。
所以,作品《永别了,武器》采用的是第一人称“我”来叙述,以表达作者的强烈情感,让故事更具真实感,提升小说的艺术效果。虽然以第一人称进行叙事无法展现别人的内心活动,但是以“我”的视角进行叙述,能表达自己强烈的主观情感,故事的感染力让读者无法抗拒,提高了小说的可信度。
海明威的小说也会采用第三人称来叙事,例如,《老人与海》,在描述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景时,海明威调整了叙事距离,以免读者将作者误以为是“老人”,这样也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老人独自一人在茫茫大海上与鲨鱼英勇搏斗的场面[3]。采用第三人称“他”时,可以从故事里某一人物的视角进行叙述,也可以在不同人物之间不断变换视角来叙述,这种手法的运用既可以描述人物的所见所感,也可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运用第一人称叙事时,描绘的故事情节是正在发生的,而采用第三人称叙事,描写的是一个已经发生的故事,读者对故事的时间感并不强烈。
海明威的作品并不采用第二人称进行叙事,主要原因是第二人称一般用于描写人物对话、自言自语或者内心活动。在《老人与海》中老人对鱼说的话:“你要把我害死啦,鱼啊,老人想。”这其中的“你”实质上指的就是“我”,老人用“你”来称呼自己,通过自言自语来表现要与鱼殊死搏斗的决心与勇气,此处“你”的运用,更能展现老人孤身一人在茫茫大海上的内心活动。
1.2 叙事的时间顺序
海明威小说对叙事时间这一要素的运用是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节需要而采用不同的叙事顺序。通常来说,叙事时间包括时序、时距以及频率。这里主要分析海明威作品在时序和时距这两方面的独到之处。
首先是时序,时序又可以划分为顺序、倒叙以及插叙,顺序是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采用这种叙述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与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方便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例如,在《老人与海》中,作者的叙述顺序是老人没有捕到鱼、捕到大马林鱼以及最后与鲨鱼搏斗,这就是按照时间次序进行描写,易于读者理解整件事件的发生、过程和结局,这是比较常用的时间叙事顺序。海明威的作品中也有采用倒叙进行叙事的,所谓倒叙,即叙述时间发生倒错的叙事手法,又分为部分倒序与完整倒叙。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山之雪》在叙述主人翁无奈等死时,对其过往种种经历进行片段式倒叙,有利于揭示小说的主题思想并让故事人物更丰满,这就是部分倒叙的典型写照。还有一种是完整性倒叙,主要体现在小说《弗朗西斯?麦康勃短促的快乐生活》中,完整性倒叙的应用,有利于引导读者发掘小说故事中人物隐藏的性格特点。
我们通常说的时距,指的是小说的叙事速度,海明威小说中用的较多的是省略叙事,它是叙事速度最快的一种方式。他对于省略叙事的用法炉火纯青,主要体现在他独创了“冰山理论”,省略掉一些可有可无的背景叙述,从而让小说更加简明直白。例如《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等,故意省略人物背景,却带给读者意想不到的阅读感受。
1.3 叙事的聚焦视角
叙事聚焦是指用什么样的故事人物以什么样的视角进行叙事,是选择故事的参与者还是故事的旁观者,要考虑叙述者的立场问题、视角问题。通常情况下,我们把聚焦形式分为三种:零聚焦、内聚焦以及外聚焦。所谓零聚焦,就是叙述者可以凌驾所有的叙事形式,并且随心所欲地调整小说与读者的距离,全局把控小说剧情的发展。
例如《丧钟为谁而鸣》,叙述者洞悉人物的心理活动,仿佛能听到人物内心的声音。这种叙事形式下的叙述者是故事的旁观者,但是知晓人物的背景,还清晰了解人物的内心感受[4]。内聚焦即以故事中的人物作为聚焦对象,人物数量没有限制,可以是一个聚焦对象也可以是多个聚焦对象。在这种聚焦形式下的故事情节都是以故事参与人的口吻和视角进行展开的,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叙述人就是故事人物本身。内聚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主要运用在第三人称的叙事中,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就是一个典型的第三人称内聚焦描写方式,对于小说描写的逼真场景,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读者的情绪也会随着叙述者所处的情境而有所波动。外聚焦是把聚焦对象转移到故事以外的聚焦形式,叙述者并不参与到故事之中,甚至对故事发展的了解程度还不如故事中的人物。运用外聚焦的叙事形式,无法向读者传达故事人物的内心活动,但却能转换视角展现人物不同的一面,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在《麦康伯的短促的幸福生活》小说中,运用的就是外聚焦叙事手法,它仿佛舞台剧般给读者展现了一幕幕难忘的场景,但是叙述者没有直接参与故事的发展,这会让读者产生疏远感。
1.4 叙事的方式转换
叙事方式则是对小说故事情节的展示与讲述方式,纵观海明威的作品,比较倾向于使用展现手法,鲜少使用讲述手法。所谓展示方法,则是让叙述者扮演记录者的角色记录故事的发展场景,只描绘场景画面,剔除叙述者的主观感受,使得小说的文本内容更加客观与逼真。讲述方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故事本身的叙述,这是为了让读者能够了解故事的内容;一是叙述者自己的观点,这是为了向读者传达叙述者对所发生事件的看法和观点,从而让读者有发表自己观点的契机。运用讲述叙事方式时,受叙述者主观意识的影响较大,读者会无意识地跟随叙述者的脚步去观看故事的情节演变,这突显了小说叙事的时间感,而展现叙事方式更多的是对场景的描绘,因为没有特定的观察视角,给读者呈现的是全方位的故事画面,让故事的画面感更强,这突显了小说叙事的空间感,这样小说的故事情节就处于时间和空间的立体世界里,故事就更贴近生活,读者从故事中获得的感受就更多。
简明、客观是海明威的写作特点。他的每一部小说里的人物背景都是省略不写,将笔墨集中在正在发生的事件上,借助展现与讲述的叙事方式突出事件重点。海明威凭借《太阳照样升起》一书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并以此小说开创了海明威式的独特文风[5]。书中描写一群英美男女青年放浪形骸的生活和发生在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但却从未提及他们的出生背景、学生时代等。为此,读者对故事人物的过去不甚了解,只知道故事中的“他们”永远在冒险的路上,这增添了故事人物的神秘感,激发读者通过故事里的事件来更多的了解人物的背景。海明威式的写作风格,被人们形象的称为“冰山风格”,他只展示冰山露出水面的那一部分,真正深厚的内容与意味则需要读者自己的感悟与发现。海明威认为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和观点是不一样的,作者无法一刀定论,所以在他的作品里极少掺杂自己的观点和评价,只是为读者提供评判的契机,从而引发读者对自身以及所处社会的思考。
总而言之,海明威把叙事的人称、时间、聚焦和方式与自己的写作风格完美结合,开创了海明威式的叙事手法。他作品的叙事艺术个性鲜明且文风独特,“冰山式”的写作模式将省略手法运用到极致,为读者构筑了一个想象的空间,极大提升了小说的艺术效果。同时,作品的叙事架构也简明客观,读者可以感受到海明威真实、客观的创作态度。海明威作品的叙事艺术远不止以上提到的四个方面,他的作品是世界文学史里的璀璨珍宝,有着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在今后的文学艺术研究中,还有待发掘其更多的艺术价值。
[1]邵舟同.论海明威小说的文体风格和叙事艺术[J].上海师范大学,2014,13:18-19.
[2]王玉华.海明威小说叙事视角探究[J].作家,2010,12:59-60.
[3]刘春雷.海明威小说的语言艺术特点探究[J].芒种,2014,23:150-151.
[4]吴定祥.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叙事艺术[J].华中师范大学,2012,13:19-20.
[5]肖丹.海明威短篇小说艺术风格探究[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05:41-42.
I106.4
A
2095-7327(2016)-12-0171-02
王艳梅(1982.9.13—),山西临县人,硕士,讲师,就职于山西青年职业学院,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