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间性的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改革

2016-04-13 04:44言红兰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文化

言红兰

(广西百色学院 广西·百色 533000)

基于文化间性的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改革

言红兰

(广西百色学院广西·百色533000)

纵观我国多年来的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现状,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翻译教学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应有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这不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而“文化间性”的出场,可以为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以此为主题展开探讨,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文化间性;英语专业;翻译教学

一、前言

随着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与交往日益频繁和密切,国际互动的不断增多对翻译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阶段,我国迫切需要复合型的英语翻译人才,这就对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指明了方向。但是,纵观我国多年来的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现状,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翻译教学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应有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这不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而“文化间性”的出场,可以为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以此为主题展开探讨,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二、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的现状

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存在以下一系列问题:

(一)对翻译教学存在误解

目前,教育界、英语界乃至翻译界,对翻译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认识不清,甚至存在误解。有些人认为翻译就是一种悟性与灵感的体现,学生的翻译才能是天生的,所以翻译不必过于教,学生也不必过于学,还有些人认为翻译只不过是两种语言符号的技术转换,只要有一部双语词典,懂得两种语言的大致梗概,便可以进行翻译。很显然,这些认识对翻译活动存在很大偏见。

(二)教学模式不容乐观

从整体角度而言,目前的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中,教师依旧占据绝对的控制地位,他们的课堂的指挥者和译文的评判者,具体表现为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翻译技巧,比如直译、意译、改译等,学生往往学到的只是翻译技巧的“皮毛”,没有时间考虑这些技巧的来龙去脉,对翻译隐含的文化意蕴也无暇顾及,这样实不利于培养学生真正的翻译本领。

(三)师资力量不足

余光中老先生曾经明确指出:“教学翻译的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名合格的译者,而译者又应该是作家兼学者。”从目前来看,高校中从事翻译教学工作的教师虽然在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方面趋于合理,但是仍有很多翻译教师缺乏严格的学术训练和专业训练,他们缺乏英语文化的熏陶,再加上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的双重压力,何来“授人以渔”的能力与技术?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当前的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确实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翻译能力,不利于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这样的翻译人才如何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答案可想而知。“文化间性”的提出,为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使翻译教学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文化间性”的出场

“文化间性”这一术语一经问世,就在业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如今已经成了蜚声国际的,但遗憾的是,直到目前,也没有人为“文化间性”下一个明确的定义。笔者认为,要定义“文化间性”,需要搞清楚它与“多元文化”、“文化杂合”和“文化融合”之间的区别。

显而易见,文化间性与多元文化不同,后者是置于政治、经济、社会背景中被定义的,力求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中使不同的文化群体实现共存。由此可见,多元文化与文化混合、文化融合、双语混合是同义词,它提倡将边缘文化和弱势文化提升到主流文化的地位上。简言之,多元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与政治战略。

“文化杂合”(cultural hybridity)这个概念由后殖民理论家霍密·巴巴提出,他认为,所谓文化杂合,就是不同种群和种族、不同的意识形态与文化相互混合的过程。笔者认为,所谓的多元文化、文化杂合或文化融合,共同点都是为了追求文化的共存,将不同的文化并列在一起,忽视了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这样难免导致本应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陷入单一化之嫌。

文化间性这个概念的出现,有效克服了多元文化、文化杂合或文化融合等概念的缺陷,它以承认差异为基本特点,认为文化应该是开放的,文化对话是一种力量关系。只有维持差异、求同存异,通过密切交流与交往,方能扩大宽容的空间。简言之,文化间性旨在提倡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宽容与相互理解。在这里,差异显得尤为重要。正是因为有了差异,各种不同文化才有了相互借鉴和参考的可能性,并在相互对照中对自己形成更深刻的认识。

四、基于文化间性的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改革

根据上文分析可以看出,所谓文化间性,就是一种文化与“他者”交际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内在联系,它以承认差异、尊重他者为基础,以沟通为目标,以文化对话为根本。对话性与异质性是文化间性的内在价值,旨在促使双方通过对话实现愿望。站在历史文化的角度而言,正是因为有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不同文明之间的沟通与对话,人类社会才能生生不息,实现和睦共处。以文化间性为指导来改革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适当导入异国文化

在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恰当的时机导入与所教内容有关的异国文化,将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在导入文化内容时,教师要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基本原则,在学生学习中西方文化时,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讲授相关的文化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关于此文化的起源,以此加深学生的印象。比如英语中有个 “rain cats and dogs”的习语,可以将其翻译为“下倾盆大雨”,该用法起源于北欧神话,传闻猫能对天气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至今也有“猫尾巴藏大风”的说法。而狗被视为风的信号,所以猫被看作是暴雨即将来临的征兆,狗是随着暴雨而来的强风。如果学生不理解这样的文化内涵,很可能出现误译现象。

(二)介绍英汉语言结构的主要差异

从整体角度而言,英语语言的基本特点是注重主题结构和主题句,强调过渡连接词的使用,比如英语常用介词、连词来表达词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而汉语甚少使用连词或介词。比如有个例子是:The revolution was not well organized and soon crushed with much bloodshed.这个例句中应用了连词and,它所连接的两个谓语部分是因果关系,还使用了介词with,其所引导的介词短语做方式状语。因此这个例句可以被翻译为“由于这次革命没有组织好,所以很快被粉碎,还流了很多血”。再比如,英语有时态和语态的变化,而汉语没有时态变化;英语的谓语在人称数上必须与主语保持一致,而汉语句子结构则略显松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适当介绍英汉语言结构的主要差异,使学生避免受到母语思维的负面影响,使其翻译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宽容语言文化差异

翻译教学必然会涉及到异域文化,而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特征与内涵。在翻译活动中,人为地夸大或缩小文化差异都是不对的,不利于翻译事业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人类文化的平等交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文化差异的概念,促使学生宽容文化差异的存在,立足于多个角度来认识人类文明的文化差异。只有从差异出发,相互适应、相互理解,寻找共同话题,才能走出翻译的文化误区。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乐黛云教授提出过“和实生物、同而不继”的思想,认为“和”是差异能够共存的基础,“和而不同”是实现“差异共存与彼此尊重”境界的基本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讲解合适的翻译策略,比如“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前者强调翻译要保留原语中的异质成分,后者则强调把原语中的异质成分转换成译入语中相应的表达法,这两种翻译策略其实是相辅相成的,都是为实现跨文化交际翻译所服务。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这两种翻译策略的正确使用,不断提升翻译水平。

(四)开设母语课程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闪烁着人类的智慧之光,值得我们大力弘扬。如今,我国一些大学生存在崇洋媚外的思想,一切为外国文化为准,比如热衷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的端午节、重阳节却忽视不见,这种现象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所以在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中开设母语课程至关重要,要为学生系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可以通过组织中西文化辩论赛、演讲赛等活动加深学生对我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五、结束语

作为文化的核心,语言是一个动态性概念。在世界文化不断交融的今天,保持文化间性非常重要。在翻译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宽容文化差异的心态,多学习中英文化差异的内容,要引导学生从文化角度进行翻译,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翻译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另外,教师自身也要努力提高翻译水平,多积累文化知识,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良好境界!

[1].朱立元.现代西方美学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

[2].祝朝伟.互文性与翻译研究 [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27(4):71-74.

[3].[日]西川直子.克里斯托娃:多元逻辑[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4].[法]托多罗夫.巴赫金、对话理论及其他[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5].许钧.翻译的主体间性与视界融合 [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35(4):290-295.

[6].陈大亮.翻译研究: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向[J].中国翻译, 2005,26(2):3-9.

[7].王一川.语言乌托邦[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

[8].杨柳.翻译“间性文化论”[J].中国翻译,2005,26(3):20-26.

[9].王宁.文化翻译与经典阐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6.

H319

A

1009-8534(2016)05-0136-02

2014年度百色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JG17);桂西民族语言文化与译介研究基地项目(14GXKT11)

言红兰,广西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谁远谁近?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