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优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习惯养成

2016-04-13 04:44黄光圣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习惯心理健康目标

黄光圣 常 燕

(商洛学院 陕西·商洛 726000)

论高校优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习惯养成

黄光圣常燕

(商洛学院陕西·商洛726000)

习惯是意愿、知识与技巧相互交织的结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承担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工作,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养成要事第一,学会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系统思考,面向现实生活,注重教学反思,直觉与逻辑的培养,打造工匠精神这七个良好的习惯。要培养这七个良好的习惯,可以透过以终为始、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这三个具体的途径来加以实现。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习惯;教学反思;工匠精神

一、习惯的含义与价值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习惯可以说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为方式、一种价值观。习惯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促使你产生卓越的绩效,使你在工作岗位上迅速的脱颖而出。但是培养良好的习惯,需要坚强的意志、良好的自制力,绝非一日之功。究竟什么是习惯呢?习惯是意愿、知识、技巧相互交织的结果。意愿促使想要做;知识是理论范畴,指点做什么(what)及为何做(why);技巧告诉如何做(how)。要养成一种习惯,三者缺一不可。比如想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具备改变自己做事拖延的坏毛病的意愿,知晓为什么要改变,从哪些方面改变自己,提高工作效率的具体方法有哪些等等。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主要承担两项工作:一是通过必修课、选修课、讲座等形式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二是通过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等方式协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问题[2]。他们扮演两种角色,一为普通教师,主要承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工作;二为心理咨询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必须具备相应的胜任特征;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具备相应的胜任特征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习惯,才能够区别于一名绩效平平的教师[5]。为了增强论述的针对性,本文将论述的重点放在教师这个角色上,心理咨询师这个角色有特殊的要求,暂且存而不论。

二、习惯的具体构成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规定要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自我认知三个层面达到相应的目标,并且要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师资队伍。这个文件,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达到这些要求,使学生满意、领导放心、同事支持,必须要努力形成以下七个习惯。

习惯一:要事第一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超负荷,职业压力大;整日忙于日常事务,无暇有深度地开展工作[2]。据章劲元等的调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除面谈心理咨询、面向师生的心理健康讲座与培训、参与指导学生活动、危机干预及预后干预、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教学等专业性工作之外,还有大量的其它工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64.6%的教师在从事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忙,是高校教师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但是,只要统筹安排,妥善的规划好自己的时间,就能够忙而不乱,高效率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产生优秀的绩效。

要事第一,就是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学会时间管理,成为高效能的人士。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可以把要做的事情分成四个象限: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处理的法则分别是立即做、有计划的做、授权、利用零散的时间做。高效能人士把60%的时间花在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上,低效能人士将60%的时间花在不重要紧急的事情上,到处救火,把自己弄得一团糟,还到处不讨好。具体来说,备课上课应该放在第一位,文献的积累、思想的积累和生活的积累相当重要,应该有计划的去做,超越今天,不能临阵磨枪。同时要兼顾工作与家庭生活的平衡,要明白工作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在工作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干扰,关掉电视、QQ、微信等妨碍工作效率的外在干扰因素,有机体是有生理周期的,要明白什么时候自己工作效率最高、精力最旺盛,高效的利用这段时间完成最重要、最难处理的事情。

习惯二:学会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无疑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承担着四项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7]。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通过课程改革,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自我认识三个方面达到相应的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教师有必要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培养人才的层次类型、各专业的培养方案等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选取相应的教材、做好相应的教学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计划包含学期整体计划、周教学计划以及每节课的具体教学计划,要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人,手中有法”。教学计划的关键在于执行,执行的过程中对于计划不周密的地方或没有考虑到的地方可以进行微调,以确保教学目的的顺利达成。接下来,就是课堂教学的组织了。大班授课会存在教学秩序混乱、学生普遍不重视等问题,教师在组织环节有必要下点功夫,比如通过座位的编排、不定期点名等手段,确保教学秩序,提高到课率、抬头率,达成预期的效果。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心理无疑对于师生之间的沟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科生与理科生、男同学与女同学、低年级与高级、城市与农村的学生在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兴趣、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教师应该注意因材施教、区别对待,良好的沟通是教学目标顺利达成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在领导过程中,教师应该知晓存在着专制、民主、放任自流三种领导风格,“看菜下饭,量体裁衣”,根据不同的对象应该采用不同类型的领导风格,结合行为矫正技术,提高授课效果。在教学计划的制定环节、执行环节、事后环节,教师都应该加以有效的控制,纠正偏差,确保教学质量。

习惯三: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是一项见树又见林的艺术。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组织往往存在着学习智障,比如局部思考、归罪于人、缺乏整体思考的积极主动、专注于个别事件、温水煮青蛙、从经验学习的错觉、管理团队的迷思等。系统思考是一项修炼,它关注问题的根本解,而不是症状解,症状解对根本解具有副作用,也会侵蚀目标,逐步降低目标的牵引作用。系统思考存在着一些微妙法则,比如今日的问题来自于昨日的解决方案、渐糟之前先渐好、显而易见的解往往无效、对策可能比问题更糟、因与果在时空上并不相连、寻找小而有效的高杠杆解、不可分割的整体性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承担着育人的工作,必须学会系统思考,寻找问题的根本解,而不是症状解。比如在案例分析过程中,要教会学生思考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于相应的心理问题要能够找到小而有效的高杠杆解,不能舍本逐末,治标不治本;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可能来源于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没有教会学生自助或者不知道通过相应的渠道去寻求帮助和咨询,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看似风平浪静,实际上隐藏着很多危机;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起的作用是有限的,要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需要同学、舍友、学校各个部门、乃至家庭、社会的联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会系统思考,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需要教师不断的付出和思考,才能习得这项习惯。

习惯四:面向现实生活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的关系首先是教育学中一个经典的理论问题,它集中地表现在两个经典的命题之中:“教育为生活作准备”(斯宾塞)还是“教育即生活”(杜威)。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不能离开现实生活,应该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教师的触角应该伸向社会,从现实生活中取材,缺乏现实生活的课堂是没有生机的、枯燥的、乏味的。同时,教师也应该丰富自己的生活,扩大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和影响力,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开阔自己的胸襟,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和艺术的熏陶。学生往往是敏感的、充满生机的,他们有着鲜活的气息,也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对外界的信息非常的敏锐,但是由于年龄的限制、经历的事情较少,在成长的道路上必然会有各种困惑和问题。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扮演着学生人生导师的角色,是学生心灵的引路人,如果教师自己都不具有丰满的人性、健全的人格、积极向上的心态,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必然是无效的。

习惯五:注重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在教师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而且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表征遇到的教育教学的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10]。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一个完整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很多教师在其它教学环节非常投入,唯独不去做教学反思,经年累月,教学水平却是原地踏步。刘晶、李祚山和王智、张大均的研究均表明,绩效优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表现平平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反思能力这一维度上存在着显著差异。注重教师的评估反思能力,因为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变化改变咨询的策略,因此需要不断的评估来访者或者根据课堂上学生的情况不断调整策略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而对使用的咨询方法、活动策略、效果等进行反思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可缺少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承担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体的教学任务,要按照PDCA循环的模式去进行教学反思,拓宽反思的广度、加深反思的深度,运用多种反思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是一种质量管理工具。P为计划,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与该门课程有关的先行课程、平行课程、后续课程的关系,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要考虑到怎样导入一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在哪里;教学时间如何分配,要预估大体的时间进程;板书如何设计;应该布置一些什么作业来巩固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完成之后要在头脑中预演一遍;存在哪些问题,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分别是什么,针对相应的问题,制定具体的改进计划。D为执行,也就是按照计划展开的具体的教学过程。C为检查,也就是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做的不好。反思要结合执行过程与效果思考计划有什么地方不到位,也要考虑到临场发挥的地方。反思要及时的记录下来,日清日毕,日事日高,一般可以记录在每节课教案的后面,标明时间、地点、授课对象、主题等等,以便于日后查阅。A为行动,是指做的好的地方加以巩固和标准化,形成习惯,做的不好的地方留待下一个循环去解决。PDCA循环一步一个台阶,螺旋上升,一个循环完成之后又开始一个新的循环。如果教师能够坚持按照这样一个模式去进行教学反思,教学效果必然会有不断的提升。

三、习惯的培养路径

要事第一,学会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系统思考,面向现实生活这四个习惯可以说是属于教师个人层面的习惯,注重教学反思、直觉与逻辑的培养、打造工匠精神这三个层面可以说是属于教师教学层面的习惯。这七个习惯怎么样去培养呢?下面提供一些方法和策略。

(一)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强调个体要设定相应的人生目标,所有的行为和努力都朝着这一目标前进。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该项调查的对象是一群资历、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他们中3%有清晰且长远的目标,10%有清晰但短期的目标,60%有较模糊的目标,27%的人无目标。结果发现,那3%的人25年后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那10%的人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那60%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那27%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很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由此可见目标的重要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同样如此,要实现个人事业的发展,必须要设定清晰且长远的个人目标,个人目标必须与组织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实现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共赢。

(二)自我超越

在设定个人目标之后,必须清醒地看到现状与目标的差距。要给自己以积极的心理暗示,朝着目标不断的去努力。萧伯纳说:“生命中真正的喜悦,源自当你为一个自己至高无上的目标,献上无限心力的时候,它是一种自然的发自内心的强大力量;而不是狭隘的局限于一隅,终日埋怨世界未能给你快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然会碰到种种困难和挫折,这是成长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熬过去了、付出了,必然能够破茧而出,化蛹成蝶。

(三)改变心智模式

《列子》一书中有一个典型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有一个人迷失了一把斧头,他怀疑是邻居孩子偷的,便暗中观察他的行动,怎么看都觉得他的一举一动像是偷他斧头的人,绝对错不了。当后来他在自己的家中找到了遗失的斧头,他再碰到邻居的孩子时,便怎么看也不像是会偷他斧头的人了。心智模式是看问题的一种角度,它是根深蒂固的,不容易纠正过来的。心理问题的产生多半是由于个体固有的心智模式引发的,换个角度看问题,或许会别有洞天。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的同时,也必须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打开心结,培养自己的坚韧、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以实现健康、快乐、幸福的人生目标。

[1].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61.

[2].冯铁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现状及政策建议[J].湖北大学学报,2008,35(6):125-129.

[3].黄光圣.简论国内心理咨询师胜任特征研究问题[J].商洛学院学报,2009,23(6):73-76.

[4].黄光圣.十年来我国胜任特征研究述评[J].商洛学院学报, 2010,24(2):57-62.

[5].Spencer Jr L M,Spencer S M.Competence at work: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M].New York:John W iley&Sons,Inc, 1993.

G640

A

1009-8534(2016)05-0105-02

商洛学院科研基金项目(14SKY021)资助

黄光圣,商洛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习惯心理健康目标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