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不同电切疗法治疗胃结肠息肉的疗效比较
栾兴龙1, 郭庆争2
(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 1. 消化内科; 2. 急诊科, 山东 单县, 274300)
关键词:氩离子凝固术; 高频电凝电切术; 黏膜切除术
胃结肠息肉是指胃部或者结肠部位局部黏膜组织局限性隆起并向内突出的病变的总称,其病因通常是由于上皮细胞的过度表达并从黏膜表面向内扩展[1-2]。病理学[3]将黏膜息肉分为肿瘤性息肉或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患者一旦出现腹部不适,治疗不及时会导致肿瘤性息肉向大肠癌转变[4]。目前,临床上对于发现的胃和结肠息肉都是要求切除。由于传统手术切除创面大、费用高,现已被内镜技术所取代。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内镜下高频电切术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这3种治疗方法。本研究比较这3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6月本院行胃结肠息肉切除术患者314例,其中男173例,女141例,年龄22~87岁。87例行APC切除术患者设为A组,110例行高频电切术患者设为B组,117例行黏膜切除术患者设为C组。A组中男47例,女40例,平均年龄(63.1±11.3)岁;B组中男62例,女48例女性,平均年龄(62.7±10.9)岁;C组中男64例,女53例,平均年龄(63.2±12.7)岁。3组患者病程、性别构成、平均年龄等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采用日本Olympus CF-H260型电子结肠镜进行结肠镜检查以及镜下手术。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1 d进食流食,术前3 h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2 000 mL,每15 min服用400 mL,直到患者排除的粪便为水后方进行手术。A组患者使用德国Erbe Elektromedizin的ICC200+APC300的手术方式,由具有相关手术经验的医生进行手术。B组患者使用日本 Olympus的WF-2421DT一次性圈套器,使用Endo cut ICC200的高频电流发生器进行电切除。内镜下使用圈套器圈套住病灶部位后使用高频电流切除术。C组患者使用一次性圈套器后,在病灶边缘部位1~2 mm处进针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5~10 mL,使息肉与黏膜下层分离并明显抬高后使用高频电切将病灶部位连同少许组织一起切除。所有患者术后即在内镜下检查是否有未剔除的息肉。
所有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手术摘除的息肉个数,密切观察患者恢复状况。对患者进行2个月的术后随访,主要包括治愈率及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疗效指标为:手术成功的患者息肉切除完全且无残留,且术后2个月复查显示切除部位没有新生息肉组织,且切除部位恢复良好,无明显瘢痕;手术不成功为息肉切除不完全,患者术后2个月复检仍可见原切除部位覆盖有息肉组织残存。患者在手术中或手术后24 h内发生出血为早期出血;术后24 h~1周为晚期出血。患者经手术或术后腹平片证实有气腹征或穿孔现象。
2结果
2.13组患者基本手术资料比较
3组患者平均息肉个数、术后住院时间、平均费用等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B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A组和C组(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基本手术资料比较
与B组相比, *P<0.05。
2.23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比较
A组87例患者共有123个息肉,一次治愈123个,总治愈率为100.00%; B组110例患者共有166个息肉,一次治愈141个息肉,一次治愈率为84.94%;C组117例患者共有161个息肉,一次治愈息肉个数为154个,一次治愈率为95.65%。A组和C组一次治愈率显著高于B组(P<0.05)。
A组中有1例早期出血,2例晚期出血,0例穿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5%; B组中有2例早期出血,7例晚期出血,2例穿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C组中无早期出血、晚期出血、穿孔发生,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B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P<0.05)。
3讨论
胃结肠息肉是指胃或者结肠局部黏膜组织局限性隆起并向肠腔或胃部内突起的病变的总称,通常是由上皮细胞异常的过度增长所致。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为腹痛、便秘、腹泻、便血等[5-6]。由于息肉和组织癌变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因而临床上一旦发现息肉一般都会选择切除。内镜下进行息肉切除术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药液注射法、激光、微波切除、氩离子凝固术(APC)、高频电凝电切术、内镜黏膜切除术(EMR)等,各种方法皆有其特有的优点,以APC、EMR和高频电凝电切术疗效最为确切,患者接受度高[7-8]。
高频电凝电切是使用高频电流对息肉进行外部加热,使接触到圈套器的组织被烧灼而切断,同时具有电凝止血的作用,可以一次切除多个息肉[9-11]。但是该手术方法切除息肉时可能会使凝固不充分,术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高[12-13]。
APC是一种非接触性凝固方法,通过将离子化的氩气接触靶组织,使病灶部位凝固,从而起到破坏病变组织并同时止血。由于每个病灶部位都需要先通氩气,所以手术所需时间较长,但是该方法并发出血概率较低,且一次治愈率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14-15]。然而,该手术方式破坏了细胞的结构,所以不能进行病理检查,需要术后对患者进行胃肠镜复检[16-17]。
EMR是在息肉周围的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使息肉抬高后进行圈套切除。由于该切除术会将病灶组织和边缘的正常组织一起切除,所以治愈率高,又因为注射生理盐水的同时可以注射肾上腺素,收缩局部血管,可以减少出血的发生。抬高息肉后圈套切除,可以避免出现胃或者结肠穿孔[18]。
参考文献
[1] 李鹃, 岳文杰, 刘懿, 等. 结肠息肉1 239例内镜及病理分析[J]. 上海医学, 2010, 33(6): 585.
[2] 薛晶, 林一帆, 刘杨, 等. 结肠息肉发生及生物学特征与中医证型的关系[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1, 19(2): 88.
[3] 周海新. 结肠镜在诊断结肠息肉癌变中的作用及结肠息肉癌变相关因素分析[J]. 实用癌症杂志, 2014, 29(9): 1164.
[4] 贺星, 崔立红, 王晓辉, 等. 结肠息肉镜下特征、病理分型及癌变规律分析[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 14(35): 6893.
[5] 杜爱民, 毛勇, 石延敏, 等. 结肠息肉的临床特征分析[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0, 19(1): 53.
[6] 刘红云. 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613例临床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1, 17(1): 83.
[7] 张旭东, 吴天清, 张春玲, 等.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与射频、高频电切术治疗胃肠道息肉疗效比较[J].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1, 23(3): 172.
[8] 姚勇, 陈拥军, 龙晓奇, 等. 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疗效观察[J]. 华西医学, 2010, 25(8): 1541.
[9] 许文安, 汪芳裕, 施惠.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价值[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 30(12): 1804.
[10] 延喜胜. 结肠镜下不同方法治疗结肠息肉的疗效比较[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3(4): 409.
[11] 武崇曾. 胃肠镜下电治疗胃结肠息肉临床分析[J]. 健康必读: 中旬刊, 2012(9): 185.
[12] 范奇, 张莉莉. 内窥镜下结肠息肉电凝电切治疗416例临床分析[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2, 21(11): 1077.
[13] 余昌勇. 结肠息肉高频电切除术后18 d延迟出血1例[J].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2, 24(5): 319.
[14] 冯刚, 冯轶, 杨刚, 等. 结肠息肉285例内镜治疗体会[J]. 吉林医学, 2013, 34(34): 7226.
[15] 韩冰, 徐建华, 张其胜, 等. 肠息肉内镜治疗术后并发症回顾性分析[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3, 22(11): 1128.
[16] 陈秋连. 内镜下金属钛夹在结肠息肉切除术的临床研究[J]. 中外医疗, 2014, 33(11): 3.
[17] 李旭颖, 孙涛. 胃息肉合并结肠息肉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综合临床, 2015, 31(9): 803.
[18] 吴涛, 沈文拥, 刘爱民. 钛夹在横结肠息肉EMR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 重庆医学, 2015, 44(5): 636.
中图分类号:R 574.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05-112-02
DOI:10.7619/jcmp.201605034
收稿日期:2015-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