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系统视域下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

2016-04-13 03:15:21唐柳荷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消费导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助学视域状况

唐柳荷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征信系统视域下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

唐柳荷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本文运用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围绕大学生对征信系统知识的认知和态度状况、大学生对诚信重要性及诚信品质的态度、大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违约行为的态度、大学生自身诚信行为状况、大学生对社会诚信缺失现象的态度、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社会影响因素、大学生接受社会和家庭诚信教育的状况等方面,对征信系统视域下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开展了调查工作,并针对调查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简单结论,对如何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从而提升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征信系统视域诚信调查报告

一、引言

国家助学贷款自1999年推出以来,帮助了数以万计的贫困学生完成大学学业,但它在实施过程中几经波折。大部分贷款学生能够信守承诺,按贷款合同约定还本付息。但有一小部分贷款学生违背诺言,拒不还款。据有关统计表明,我国实施由政府贴息的助学贷款制度实施以来,还贷学生全国违约率平均高达20%[1]。因贷款学生的违约率居高不下,严重扰乱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为帮助商业银行防范信用风险,2006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公民个人征信系统实现全国联网。最近几年,征信系统日臻完善。大学生助学贷款的逾期行为都将被记入央行个人征信系统中,直接影响贷款学生未来房贷、车贷、信用卡等银行信贷业务的办理,甚至可能影响就业。贷款学生诚信做人、履行合同、按时还贷愈显重要。为了解征信系统视域下大学生的诚信现状,笔者在大学生中开展了调查研究工作。探究征信系统视域下大学生诚信状况的根本目的在于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各项工作良性发展。

二、基本情况

《征信系统视域下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问卷》共20道题,全部为客观题,其中18道单选题,2道多选题,涉及大学生对征信系统知识的认知状况、大学生对待诚信重要性及诚信品质的态度况、大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还贷及违约行为的态度、大学生自身的诚信行为状况、大学生对社会诚信缺失现象的态度、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社会影响因素、大学生接受社会和家庭诚信教育的状况等方面。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40份,采取网络调查的形式。回收问卷300份,回收率88.2%;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100%。调查的对象有湖南商务职院、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长沙民政职院、长沙师范学院、长沙医学院、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常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江西九江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等10余所各地高校的大学生,其中大一学生占71%,大二占21%,大三占6.33%,大四占1.33%,研究生及以上学生占0.33%;男生为37.33%;女生为62.67 %。

三、征信系统视域下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对征信系统知识的认知状况

当问到“对于我国征信系统相关知识,您了解吗?”这个问题,只有17人(占比5.67%)回答“非常了解”;62人(占比20.67%)回答“比较了解”,将近半数(占比45.67%)的被调查者表示“好像听说过,不很清楚”,84人(占比28%)表示“没听说过,完全不清楚”。对于“您认为国家建立公民个人征信系统重要吗?”这个问题,认为“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大学生分别为63%和32.67%;回答“不重要”和“无所谓”的大学生分别为4人(占比1.33%)和9人(占比3%)。上述调查数据表明,作为高学历的大学生群体中的大多数对征信系统的知识不了解或不甚了解。但当问卷中对征信系统的概念进行解释后,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国家建立公民征信系统很重要,对建立和完善征信系统普遍持支持态度。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认为政府与高校亟待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征信系统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让大学生了解到公民不诚信金融行为会产生的种种不良后果,强化信守承诺、按时还贷的意识。

(二)大学生对待诚信重要性及诚信品质的态度

当问到“您认为在当今社会诚信重要吗?”时,回答“是”的占比95.67%;回答“不是”的占比2.33%;回答“不确定”的只占比2%。 对于“您认为诚信给自己带来最大的益处是什么”的回答,191人(占比63.67%)认为“这是对别人的承诺,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承诺”;21%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得到别人的认可”;持“影响其他人,使自己成为最终的受益者”和“得到良心上的安宁”观点的分别为4.33%和11%。在被问道“当诚信使你的利益遭到损失时,您会如何选择?”时,75.67%的大学生选择“维护诚信”;59人(占比约20%)表示“无可奈何”;表示“也不再讲诚信”和“不再相信他人”的分别为1%和3.67%。对于“您认为自己在哪些问题上做到诚信最困难?”的回答,51.33%的大学生认为是“当涉及到自己和他人的隐私时”;26%大学生表示是“谎言可以保护自身利益时”;选择“得罪朋友时”和“指出他人缺点时”的分别占10.67%和12%。对于“与他人交往,您是否看中对方的诚信品德?”的回答,大多数被调查者(占比70%)表示“很看重,是相互交往的前提和保证”。诚信即诚实守信之意。诚实品质是社会对人的最基本的规范和要求。人无信不立,守信是对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在求职市场,诚信品质一直是用人单位考察求职者的最重要的素质要求之一,因而诚信必将成为大学生的安生立命之本。以上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普遍认可诚信的重要性,崇尚诚信,这有利于高校在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过程中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三)大学生对待国家助学贷款还贷及违约行为的态度

对于“如果您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您的打算?”这个问题,占比91.33%的被调查者回答“信用值千金,千方百计都会在合同到期前还清贷款”;持“有能力就还,没能力就不还”和“国家的钱,不打算还”观点的人占比分别为4%和0.67%;表示“不好说”的占比4%。当问到“您怎么看待一部分大学生不按时偿还国家助学贷款的做法?”,103人(占比34.33%)持“这是违法行为,应严厉惩戒”的观点,174人(占比58%)表示“视不同情况而定”;赞成“这是国家对贫困学生的关心,不还可以理解”和“不守信用而已,只是道德问题,不必大惊小怪”观点的分别占比4.67%和3%。俗语有云:借债还钱,天经地义。通过调查得出的数据表明,绝大部分大学生信奉一诺千金,表示如果办理助学贷款,千方百计都要在合同到期前还清,但仍旧有极少数人存在“耍赖”心理。少部分大学生不守信用,不按合同偿还助学贷款的行为,不仅仅突破了道德的底线,也触碰到了法律的高压线。诚信只是道德层面的范畴,而信用是法律层面的概念。国家助学贷款逾期行为本应受到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惩罚,但遗憾的是,只有少部分大学生对此有正确的认识,约半数的大学生表示可以“视不同情况而定”,甚至还有赞成“不还可以理解”的错误的观点。针对以上情况,高校对于助学贷款学生,不仅应对其加强道德层面的诚信教育,而且应加强法制教育。

(四)大学生自身诚信行为状况

对于“您考试有过作弊吗?”这个问题,表示“经常作弊”和“偶尔作弊”的分别为16人(占比5.33%)和148(占比49.33%);31.67%的被调查者表示“心动但未行动”;只有41人(占比13.67%)表示“从来没有这么想过”。对于“您在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助学金时,怎么描述您的家境?”的回答,约半数(50.67%)的被调查者中申请过助学贷款的大学生选择“完全照实说”;41.33%的人表示“基本照实说,稍微夸大一点贫困状况”;7%的人表示“夸大经济困难的程度,不惜出具虚假的困难证明”。上述统计数据表明,虽然大学生内心崇尚诚信,但当落实到行动上时,却很遗憾地没有表现出意识与行动的一致性,约半数的大学生在行动上有考试作弊、夸大事实、开假证明等不诚信行为。

(五)大学生对社会诚信缺失现象的态度

笔者设计了3道单选题来考察大学生对社会诚信缺失的态度,对于“您怎么看待约会迟到和借物不还的情况?”的看法,26.67%的大学生表示“会很生气”;10.33%的大学生表示“不好说”;2.67%的大学生表示“无所谓,个人性格问题”;占比大多数(60.33%)表示“理解,有时候确实有原因,没关系”。当问到“您怎么看待毕业生求职简历中的修饰和夸大优点的现象”时,32.67%的人表示“是不诚信的体现,不值得提倡”;58.33%的人表示“可以理解”;5%的人表示“允许,没什么大不了”;4%的人明确表示“很反感这样的做法”。当问到“您怎么看待北京大学开除一位剽窃论文的教授事件?”,73%的人表示“做法合理,诚信是做人的基础,这样做有助于纠正学术风气”;13%的人表示“不好说”;支持“没必要,是这样的风气”和“惩罚过分,学校处分不近人情”观点的分别占比4.67%和9.33%。上述统计数据表明,面对本是诟病的社会诚信缺失的现象,一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了不应有的宽容态度,这足应引起社会相关机构、政府有关部门和高校学生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和反思。

(六)大学生接受家庭、学校诚信教育的状况

对于“长辈是否在您成长过程中对您进行诚信教育?”的问题,25%的人表示“小时候教育过,大了就没有了”;68%的人表示“经常,长辈很重视”;5.33%的人表示“没印象”;1.67%的人表示“基本没有,被长辈忽略”。对于“您认为学校的诚信教育的效果如何”的回答,41.67%的受调查者表示“很好,经常开展相关活动”;25.33%的人表示“一般,定期开展一些活动”;24.27%的人表示“较差,偶尔开展活动但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实效”;8.73%的人表示“很差,基本不开展这类活动”。调查表明,家庭、学校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坚持不懈对他们开展诚信教育并加强其实效性任重而道远。

四、征信系统视域下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几点建议

提升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是一个值得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需要社会、高校、大学生主体的共同努力:(1) 政府应在全社会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征信知识,并进一步完善征信系统,建立和完善包括贷款逾期违约在内的公民诚信缺失的惩戒制度,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2) 高校更应该在学生中建立征信知识宣传长效机制,努力营造诚信校园氛围;将征信知识纳入教育正规体系,设置选修课[2] ,通过正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正确应用现代金融手段做好人生职业规划;学生教育管理部门应充分利用学生认可诚信重要性和崇尚诚信的积极心理,在学生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诚信教育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要注重活动的实效性;尤其要通过多种教育途径强化贷款学生的诚信意识,组织贷款学生加强征信知识的学习,培养贷款学生人人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意识。(3)作为主体的大学生应加强诚信意识的自我教育与培养,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和自律性,应认识到诚信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3],牢固树立重承诺、守信用的意识,将诚信的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事事讲诚信,处处讲诚信,说诚信话,做诚信事,用诚信的品质和诚信的行动感染身边的人,进而推动诚信社会建设的步伐。

五、结语

通过对本次调查数据的分析,以征信系统为视角,可以对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得出以下几个简单的结论:大学生内心崇尚诚信,愿意提升自身的诚信品质,在与人交往中看中对方的诚信品质。他们绝大多数赞成政府建立和完善公民征信系统,但他们认知相关征信知识的状况不甚理想。大部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不诚信行为与认可诚信重要性的不一致性,他们一方面希望建设美好的诚信社会,但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存在考试作弊、讲假话、夸大事实等不诚信行为,他们对本应遭诟病的社会诚信缺失的现象表现出不应有的宽容态度。综上所述,亟待通过多种途径在大学生中强化征信知识的学习,加强大学生尤其是贷款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诚信品质的培养与教育,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民征信系统与诚信缺失的惩戒制度,促进诚信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冉育彭,章志荣等.当前资助模式下的高校贫困生诚信问题研究[J].学园,2013(29):30

[2]张博,王艳艳.[浅谈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及教育对策].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5):90.

[3]嵇支山.[社会信用规划体系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出国与就业:就业.2012,(2):61.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研究专项立项课题《征信系统视域下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研究》(XJK014BXSZ027)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助学视域状况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冰雪运动(2020年1期)2020-08-24 08:10:58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武术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 10:32:56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中国外汇(2019年13期)2019-10-10 03:37:38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关爱·帮扶·助学
中国火炬(2015年10期)2015-07-25 09:51:18
为助学一诺千金
中国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 14:21:14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
中国火炬(2014年2期)2014-07-24 14:17:00
三维视域下的微电影透视
声屏世界(2014年8期)2014-02-28 15: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