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犯罪的应用

2016-04-13 03:15:21马莹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
消费导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社工专业教育

马莹 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



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犯罪的应用

马莹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虽然取了长足发展,但专业教育却后劲不足,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针对专业认同、专业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其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旨在对社会工作在高校内的发展问题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以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在高校的发展。

关键词:社会工作高校教育专业问题对策

社会工作无论作为职业和专业来讲,近十几年都受到了各方的关注,专业化和职业化程度明显上升。其中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是关键,高校已成为我国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主要阵地,每年培养大批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

一、提升专业认知度与认可度

社会工作无论是从专业角度还是从职业角度这个过程一定从认知到认可的。在提升认知度上我们可以认为的去引导和影响,在干预之后民众是否认可这个专业我们无法控制,否则就无法评估专业的效果。提升社会认知度,不是单纯的口号似的宣传而是运用社会工作脚踏实地的做出来。

1.入学专业教育。每年调剂到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此类学生大多是之前申报其他专业,对于社会工作零了解,针对这类学生高校可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增添专业介绍的项目,专门介绍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毕业生去处等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信息。

2.参加志愿活动。定期安排学生做志愿者活动,黑龙江省的城市志愿者人数众多,而且活动比较丰富。安排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在服务中一个微笑,一个点头都会肯定学生的服务价值,更加激发了学生的服务积极性,也在另一方面培养的学生的专业价值观,从而更加深刻的认识社会工作。

3.公共宣传。可利用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来完成,例如在公共场所播放免费关于社工的电影,在电影开始前简单介绍社工的知识和播放电影的用意,并分发相关的宣传单。选定的日期可以是关于社会工作的重大节日,如在每年的三月的第三个星期二的国际社工日或者是社区定的活动时间都可以。

4.政府支持。支持群团组织依法参与社会治理,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在当前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工作中,建议依托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激励社区工作者向专业社会工作工作者转变,推进社会工作工作者队伍知识化、专业化和职业化进程。还应鼓励志愿者和社工联动,形成“社工引领志愿服务、志愿者协助社工服务”的运行机制。

二、加强师资队伍培养

1.外出深造。针对专业教师教育经历的情况,在自身条件允许下,可以外出进行深造,向学校申请时间或者利用自己的假期时间,去国内相对社工专业发展较好的学校,提升自己的专业性。这样既可以优化教师结构又可以丰富教师的专业教育经历。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得心应手。

2.校内培训。优化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可以把非本专业毕业的教师集中起来进行校内培训,利用平时备课时间或者教研时间,巩固教师专业知识,不仅仅局限在所教授的科目,扩大基础知识的培养。因为教学选取的教材大多数是国内教材,在教师理论的培养上可较多的侧重于国外的专业理论与发展历史。教师进行集体学习和讨论,将国外知识与国内有效结合,不仅会增强教师的理论功底,而且也会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3.增加实践经历。加强教师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经历,不仅是学生需要实习,教师更需要进行社会工作实践。因此专业实践更大需要,可利用课余或假期时间到专业的社工机构实践、见习或培训。但由于缺乏专业的社工机构,可以到广州、深圳等地考察学习,将学习的心得和感悟运用到日常教学的过程中。

三、加强专业学科建设

1.突出专业特色。实地调研,确定品牌特色。在逐渐的学习和实践中,树立自己的专业特色品牌。

2.体验式教学。加大体验式教学的比重,从体验中学习并不断总结,从体验中体会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性职业的真实感。强化实践教学。主要的措施有: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设立专职实习指导教师岗位或聘请校外实务人员担任学校实践指导教师,探索课堂教学与实务教学相结合的机制。强化实习基地建设力度,与民政、人社、残联、社区以及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合作,建立一批覆盖各领域的校外实习基地:配备实践经验丰富的实习督导,建立、健全科学合理、标准规范的实习督导制度。

3.听取学生建议。可以在每年在教师评定的基础上增加对课程的满意度调查,分年级和专业进行划分和比对,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后对课程做以调整。另外还可以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我学每年都有举办学生代表大会,借此契机召开会谈,使学生上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虽然学生的知识体系与经验不足,但是学生作为教师教学的主体,也可适当参与课程的修改与设置。

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

1.与社工机构合作。经过协商派往实习生到机构实习。另外提倡高校教师组办社会工作机构,利用一些孵化组织的社会资源和高校教师的专业性,为社会工作实践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个平台,为社会工作理论研究提供一个实验场所,让学生通过在实习基地的学习。

2.统一实习模式。针对自主实习效果较差的问题,可以学习统一安排实习时间和地点,并予以监督。减少实习逃班,实习不认真的现象。定期与实习基地的负责人进行沟通,掌握学生的实习动态,并及调整和改进。

3.提高课堂实践条件。实验室是课堂实践的主要场所,实验室教学主要针对小组和个案学习,结合课程设计实验内容,涵盖角色扮演、沟通交流技巧等训练,模拟场景学生实际工作中常遇到的情况。目前虽然已建立社工实验室,但从专业性和完备性上来看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很多的专业方法和技巧的实际演练中缺少相关的实验器材,所以可以加大实验室的专业工具和器材。

参考文献:

[1]王春霞.本土社会工作价值观教育研究[J]辽东学院学报,2010,12 (2) :21一27

[2]陈宇鹏,佘曙初,董海宁.地方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8).

[3]古学斌.三重能力建设与社会工作教育[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1 (4).

[4]刘斌志.社会工作专业核心能力及其培养[J].教育评论,2013 (5).

猜你喜欢
社工专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青春社工
草原歌声(2021年4期)2021-11-19 15:15:56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 03:00:55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42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社工
幼儿100(2016年10期)2016-11-24 13: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