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着教育改革的步伐,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已经悄悄地走进了校园,让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更加充实。我们学校组织了多次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走近博物馆,爱上博物馆。不仅启发了学生们探索知识的欲望,同时也开启了神秘之门。
走近恐龙世界,培养学生
积极性
参加了走近博物馆的实践活动后,学生们学习态度变了很多,我发现班里有些孩子,尤其是以前学习成绩不是特别优异的孩子,学习态度变得很积极主动。
记得在四年级组织的走近博物馆活动中,专家介绍了关于古化石的足迹——恐龙世界。一走进多功能厅,大屏幕上的图片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尤其是班里的男孩子们,出于孩子们的心理特点,他们对远古时代的恐龙充满了好奇。虽然之前也通过看书或者网络进行了了解,但是在校园内与班集体一起学习还是第一次,这样的活动好像一下子真正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大家都听得很认真。环视四周,会场上鸦雀无声,大家的目光紧紧追随着讲解老师。孩子们愿意去倾听、去学习、去了解远古时代发生的故事。
针对四年级孩子们的特点,在课后,我选择了让他们用手抄报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感受。班里有好几个学生听说这项任务后,都非常兴奋。纷纷说:“我要画今天看到的巨龙!”“我要画最可怕的食肉龙”……很多学生通过这次讲座,了解了生命的起源与恐龙的进化过程,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把这些知识画下来。第二天早上,全班交作业交的又齐又快,各种各样的恐龙就这样深深地印在了大家的脑海中。
这样的实践活动似乎真正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牵引着孩子们的心,他们愿意主动地去听。他们愿意主动地去记,他们愿意主动地参与。我感觉这样的活动才真正做到了:主动伴我成长!
走近遗址博物馆,引起学生好奇心
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每一个孩子都是快乐的!学生们愿意去接受新知识,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带着好奇心走出校园,走近博物馆。
在组织去西周遗址博物馆的时候,一路上就听学生们在热烈地讨论着:“听说博物馆里面有好多青铜器”“不知道博物馆里有没有古代人类留下的遗骸。”带着这样那样的疑问,我们来到了西周遗址博物馆。刚一进馆内,大厅里的摆设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孩子们的眼神里充满着对古代文明的好奇,经过导游的耐心讲解,学生们时不时的现场互动,气氛时而热闹,时而安静。
这种学习方式很适合小学生们,在快乐中了解历史,在快乐中收获知识。古代各种各样的青铜器又牵引着孩子们前进的脚步,装水用的碗,盛汤用的勺子,还有古代人类用的大锅,真是应有尽用,琳琅满目,让孩子们目不暇接。特殊的青铜器还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孩子们用心地去观察上面的花纹,细心地倾听专家的讲解,开心地记录下自己的想法。迈出博物馆的那一瞬间,我看见大家脸上都露出微笑,就知道他们一定收获满满。
这种学习方式适合了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不仅收获了知识,培养了兴趣,心情也跟着愉悦,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走近汽车博物馆,激发学生创造性
无论是走出校园,还是集体听专家讲座,都会看见一群认真记笔记的孩子们。大家似乎特别有默契,都拿着一个小本,边听边认真地做着笔记,这似乎也成了一种习惯。有好几次都听见专家们说:“特别意外,窦店小学的学生是唯一听讲座记笔记的孩子。”回到班级中,孩子们还会坐在一起进行讨论,今天我记下了什么,我又学会了什么,我又知道了什么。尤其是走近北京汽车博物馆的时候,孩子们都积极地参与讨论。通过汽车藏品的展示,沿着历史的车辙,学生们不仅了解了汽车的发展故事,探究了现代汽车的结构、驾驶安全及赛事的相关知识,更被未来的机车技术所吸引。有的学生说:“原来汽车也有这么多的故事,改变了我以前的想法,以后,我要设计出更出色的汽车。”回到学校,我看到一些同学们用彩笔构思着自己心目中的汽车。
通过走近博物馆的实践活动,我深深地体会到,如果想教好知识,就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展现出了不同的一面,原来他还会写诗,原来他还会做剪纸,原来他画恐龙画的这么惟妙惟肖……还有很多我不知道的事情,还有很多等待着我去挖掘的潜质。孩子的创造力是无限的,我应该去当好一名伯乐,挖掘他们身上暗藏的潜质,针对每个不同的学生,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
【范妍延,北京市房山区窦店中心小学教师】
责任编辑/肖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