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信焱 丘平良 袁昌进
驻校社工将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学校德育工作中,并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融合创新了学校德育方式。
学校德育工作的推进,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也不是单一学校力量能够做好的。如何将社会力量引入学校,有效推动学校德育的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
始于20世纪70年代香港的“驻校社工”就是将社会力量转变为学校德育工作力量的有益尝试。到2000年,全港学校全部实行了“一校一社工”制度。随后,内地部分地区开始尝试。
下面以佛山市顺德区实施的“驻校社工”服务项目为例,进行介绍与分析。
一、项目概况
2014年,顺德区社会工作委员会统筹购买了社会服务项目,其中,子项目“驻校社工”由顺德区教育局负责实施开展。“驻校社工”服务项目旨在利用社会工作者的独特身份,协调社会及社区公共资源,以第三方身份进行多项沟通,对学生和教师予以专业帮助,并力求让这种服务模式常态化、制度化。为加强项目管理和实施,顺德区教育局委托顺德区中小学德育研究会对“驻校社工”服务项目进行督导与评估。“驻校社工”服务项目实施以学校德育为衔接点,旨在通过试点项目改变传统学校德育管理机制,构建中小学校德育管理新模式。
驻校社工充分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根据试点学校校情、学情,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实际需要,开展了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活动,为一大批学生提供了学业、情感、交往等方面的辅导与专业支持,为提高学校德育管理实效,促进学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驻校社工在试点学校开展的活动见表1。
二、项目特点
(一)政府购买社会服务
政府通过购买社会服务达到社会治理目的是现代社会治理结构改革主要形式。顺德“驻校社工”服务项目是典型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通过项目外包,引入社会机构参与学校管理,并提供专业服务满足学校发展需要。具体来看,“驻校社工”服务项目由顺德区政府预算经费支付,教育行政部门宏观管理,依据学校特点及需要确定试点项目单位,通过招标确定社会服务机构,再由教育行政部门协调安排社会服务机构与试点单位配对,并与提供项目服务的社会机构签订服务协议,确定服务内容与形式。驻校社工进校后开展的全部工作,由社会服务机构、社会工作者和学校商讨决定,自主安排。
(二)第三方监督与管理
“驻校社工”项目委托给第三方机构进行日常管理与实施效果评估,评估结果数据提交教育行政部门,作为项目实施绩效考评的重要参考。在项目实施整个过程中,政府及其业务行政部门不参与项目管理与评价,全部过程都委托第三方社会机构负责。第三方社会机构负责项目监督与管理,一方面能使有关政府部门减少事务性管理与指导业务,更侧重于项目整体设计与宏观把控,从顶层设计上确保项目服务学校、服务师生发展。另一方面是充分发挥社会机构的专业职能。“驻校社工”服务项目介入学校德育工作,专业性很强,如何介入,效果如何评价,多方关系如何平衡等一系列问题,需要专业机构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地管理与指导项目工作。承接项目的社会机构须是专门的中小学德育研究服务机构,有专业的服务人员,对中小学德育现状与问题、不足与优势、未来发展趋势等有全面而系统的把握。顺德区中小学德育研究会是经有关部门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社会服务机构,属于典型的第三方社会机构。
(三)评价方式多元
项目实施效果评估由顺德区中小学德育研究会负责制定标准以及组织开展。在如何做好项目评估过程中,负责评估机构多次到香港、深圳、广州等地考察学习,成立了由中小学校德育骨干组成的驻校社工试点绩效评估专家小组,并制定《顺德区社工进校园工作成效评价指标体系(试行)》。项目评估主体多元、内容充分、方式多样,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与科学。项目评估邀请多方主体参与评价,包括提供项目服务的社会机构与驻校社工个人、试点项目学校、绩效评估专家小组。评价内容包括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28个三级指标。评价方式以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既有提供项目服务的社会机构自我评价,也有试点项目学校评价,以及专家组评价。在评价中,把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充分关注项目实施过程,通过实施中期评价了解和掌握项目实施动态,并结合项目终期评价成绩,综合确定项目实施最终评价结果。
(四)服务方式灵活多样
现实中,中小学德育工作往往以班主任管理工作为重点,以班级为德育实施的主要场所,以对话、商谈、活动等为德育开展主要方式。针对问题学生或者问题群体,往往是班主任或德育行政人员采取谈话或者训诫等方式处理,且事件处理完毕即视为问题最终解决,忽视了问题可能存在的反复性。驻校社工把社会工作方法引入学校德育活动中,丰富了学校德育方式与手段。其所开展的服务有针对问题学生个体的服务项目,如个案辅导与咨询;也有针对问题学生群体的服务项目,如小组活动;也有增进学生社会性的服务项目,如社区活动、“工作坊”活动、义工活动;还有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预防教育,如德育相关主题教育活动。这些服务内容是对学校德育内容的有效补充,尤其在个案跟踪服务、增进学生社会性和预防性德育方面,驻校社工表现出更大优势。
(五)社工身份独立而专业
不同于中小学校教职员工,驻校社工人事关系隶属社会机构,在学校不承担教学任务,其工作内容由社会机构和学校双方商定后确定。因此,驻校社工在学校拥有相对独立的身份,其工作形式和内容更加灵活自主。尽管驻校社工要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实际需要开展工作,但在兼顾学校常规性德育工作基础上,驻校社工可通过自己相对独立的身份,开展形式与内容更为丰富、针对性更强的活动,如个案咨询、团队活动、主题活动等。此外,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拥有专门的社会工作知识和技巧,通过把社会工作方法引入学校德育工作,为学校德育工作方法与理论提供了新的支持。“驻校社工”服务项目是社会力量支持教育发展的全新模式,住校社工是社会力量与学校的纽带,通过驻校社工及其社会机构学校可获得更为丰富的社会资源,服务学校师生发展。
项目价值
(一)突破了学校德育格局
“驻校社工”服务项目促使试点学校德育发生两方面改变。
第一,产生了新的德育管理机构。机构整合了学校德育部门、团委会和校长室,增强了学校德育管理力量。学校借助“驻校社工”服务项目,多部门协商讨论德育问题,如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准确掌握学校、学生和家长需求,系统研究确定学期或学年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等,为德育有力推进奠定了组织基础。
第二,形成专兼职德育管理模式。社工进驻学校后,以非学校教职工的专职身份介入学校德育,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学校专职的德育工作者,打破了学校原有的以学校行政人员和教师兼做德育工作模式。首先,社会工作者不需要承担教学任务,其工作安排不纳入学校常规课堂教学日程,经与学校协商后可自行计划安排活动内容。其次,驻校社工工作内容以针对问题学生和为学生提供情感、学业、社交、情绪、心理等方面的专业咨询和支持为主,切合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最后,驻校社工开展德育,围绕学生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开展德育活动,是常规德育的有效补充。因此,驻校社工改变了学校德育格局,使学校德育从兼职型转变为专兼职德育两条途径同时开展。
(二)增强了学校德育力量
驻校社工介入学校德育工作,增强了学校德育力量。
第一,增强了德育工作队伍力量。中小学德育工作队伍主要包括德育校长、德育主任和班主任。从德育工作队伍看,这类德育工作者都属于兼职型,力量相对薄弱。德育校长、德育主任不仅承担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同时还兼有课堂教学和其他学校业务管理方面的工作。尽管班主任承担着一个班级的学生德育管理,包括针对问题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开展班会进行预防教育,协助学校开展德育活动等,但是,班主任还是学科教师,他们往往将工作重点首先放在课堂教学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德育也可以说是班主任的兼职工作。限于班主任、德育主任、德育校长们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他们有时难以为学生提供及时而有针对性的专业支持和帮助。社会工作者进驻试点学校后,成为试点学校的专职德育工作者,弥补了学校德育队伍专职人员的不足,增强了学校德育力量。
第二,丰富了德育资源。中小学校办学大都是围墙内办学,具有一定封闭性,与所在社区和社会资源共享程度低,在调动社区、社会和家庭德育资源方面存在困难,从而导致学校德育内容常局限于校内班会和学校自主开展的各类活动等。而驻校社工属于社会服务机构派驻人员,社会机构必然会为所派驻的驻校社工提供专业支持,确保驻校社工在学校德育工作开展中,可充分依托社会机构资源,充分调动社区、社会和学校三方力量。此外,“驻校社工”服务项目实施开展后,学校为驻校社工配备专门的办公场所和设备,如办公室、电脑、打印机、座椅、办公桌等,并建立有关安全使用制度,确保驻校社工有良好的工作环境,也为学校创设了一个常规开展德育的专门场所。各试点学校在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和沟通协调方面为驻校社工建立了专门制度,更为学校专职德育工作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丰富了学校德育内容
驻校社工根据学校需要设置服务内容,与学校常规德育内容互为补充,丰富了学校德育内容。在中小学校,常规德育包括主题班会,问题学生谈话,学校组织开展的学军、学农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在此基础上,驻校社工有了超越,创设了预防性为主的德育活动,并针对问题学生或者有需求学生提供个案咨询与问题辅导。从试点学校驻校社工开展的德育工作来看,驻校社工所创设的德育内容,覆盖面更广泛,主题性更突出,针对性更强。表2就能说明这一问题。
(四)创新了学校德育方式
传统中小学德育以补救性德育方式为主,学生出现问题之后采取教育手段,帮助学生妥善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德育工作者以教育学和心理学作为工作理论与方法,且受传统师道尊严观念影响,教育手段以说教为主。这种方式成效与德育工作者的经验丰富程度密切相关。从实践来看,效果往往不太理想。
驻校社工将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学校德育工作中,并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融合创新了学校德育方式。驻校社工介入学校德育工作,以预防性德育方式为主,兼顾问题学生个案咨询与辅导。不同于学校德育工作者谈话式德育,驻校社工所采取的是个案法,包括个案咨询和个案辅导。一方面驻校社工接受学生问题咨询,包括学生心理问题、社会交往问题、学业问题、家庭问题、个人情绪问题等,通过个体咨询和辅导,帮助学生在隐性问题未激发形成实质性问题前,将问题扼杀于萌芽状态;另一方面针对问题学生,采用社会工作方法如优势视角理论、人本视角理论、女性主义理论、认知行为疗法等,帮助学生实现自主行为转变,使自己逐渐从自身问题困境中走出来,这就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说教式德育方式。此外,驻校社工开展的“工作坊”活动、社区服务、团队服务、义工服务等集体德育方式都是对学校德育方式的有力补充。
(五)协调了多方参与主体关系
项目实施评价发现,在项目实施后,多方利益主体关系得以改善,包括有关行政部门、社会机构、学校和第三方监管机构。各主体关系从原来的陌生变为了解,从相互独立变为利益交叉,形成了项目有效开展的沟通协调机制。
【作者单位:1.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2.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会;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中小学德育研究会】
责任编辑/刘 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