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 伟/江苏省宝应县副县长
采取六大措施 提升三农工作成效
闫 伟/江苏省宝应县副县长
江苏省宝应县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农业基本现代化、农村建成全面小康、低收入农户全部脱贫”的目标,严格对照农业基本现代化建设指标体系,准确分析、找准短板,细化任务、狠抓落实,深入实施现代农业、农村改革、脱贫攻坚和农村实事“四大工程”,努力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农民增收获得新成效、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挥宝应县“四水”和生态有机特色,重点推进“235”农业园区建设,不断扩大设施农业规模效应,确保新增设施农(渔)业1万亩,有机转换5000亩。打造亮点园区,在争创市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的基础上,争创高产增效示范片26个,省级畜禽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3个,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88%,创成全国园艺作物标准园1个。打造示范典型,发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在结构调整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模式、品种、技术等方面打造样板。特别是围绕创成国家级农业示范区,倒排时间表、形成路线图,力争明年底能够实现。创响一批带动结构调整的知名品牌,进一步放大“宝应湖”“荷仙”“湖西岛”“宝粮”等品牌效应,全年新增“三品一标”30个。二是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抓住宝应县作为苏中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试点的难得机遇,根据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坚持统筹协调、整合项目资源,集中连片开发,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全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8万亩以上。三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广高标准农田增产、技术集成创新增产、规模经营增产等模式。针对仓容不足、烘干能力弱的问题,除启动标准化粮库建设、新增粮食仓库3万吨、推广粮食烘干服务等措施外,还在粮食收储时做到腾仓迅速、监管严格,确保丰产丰收。四是推进农业生产安全和消费安全。以加强农产品监管能力建设、完善监管制度、建设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实行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监管,确保省级农产品例行监测及市县监督抽检合格率98%以上。
一是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围绕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竞争力。加速宝粮集团上市进程,扎实推进荷仙集团与仁恒集团、中轻集团合作。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有序建设有机食品加工、仓储、物流、研发服务中心,集聚粮食、水产、水生蔬菜等加工企业入园发展,带动全县农产品加工销售总额突破120亿元,亿元企业突破10家。加大农业重大项目招引和建设力度,全年实施农业规模项目20个,其中亿元项目5个、5亿元项目1个。二是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鼓励龙头企业自建网站,开展网络营销,新增农产品营销网点10家,龙头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50%。积极与阿里巴巴、苏宁、京东等电商大平台合作,建成苏宁易购“中华特色馆·宝应馆”,再入驻企业10家,建成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50个,农产品网络销售突破1亿元。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加快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57%以上。三是完善农村服务业。鼓励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大田托管、农资供应、农产品加工、仓储、冷藏、物流、生态循环农业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着力发展高速插秧机、粮食烘干机、大型植保机械等薄弱环节农业机械,新增大型农机具650台(套),力争创建全程机械化示范镇2个。积极发展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农耕体验等,新增生态休闲旅游点3-5个,创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
一是筑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础。强化农民的主体地位,推进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把职业农民打造成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力量,打造成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引领先锋,打造成农业领域创业创新的实践骨干。开展持证农民培训5000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递增4个百分点。二是培育壮大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农民向家庭农场流转土地,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更多的专业服务支撑,提高家庭农场的集约化、专业化生产水平,新增家庭农场300家。强化名录管理、分类指导、典型培植、扶持培训、项目监管,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发展水平,重点培育10家以上“产权明晰、运转协调、财务健全、分配合理、规范发展”的合作社典型。三是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农民自愿互换承包地实现连片耕种,大力发展土地托管、联耕联种、代耕代种等统一服务,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进整村、整镇连片土地流转,全年流转土地5万亩以上。
一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做好促进农民增收的“加减乘除法”,切实在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挖掘农村资源资产增收潜力、狠抓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等方面,下大力气、花真功夫,力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继续强化农业保险的政策宣传力度,主要种植业投保覆盖率达95%以上,高效农业占比达45%以上。二是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通过推进流转、招商引税、强化管理、提高租金等措施增加收入,力争90%以上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40万元以上、村级债务每年下降5%以上,村级“四有一责”争创省级示范县。三是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围绕2020年全部实现、今年25%新建卡的低收入农户实现7000元的目标,迅速做好低收入农户的调查摸底工作,做到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精准配置扶贫资源、精准安排项目资金、精准考核脱贫责任,做到“一户一策”、“一人一策”。
一是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强化信息录入质量把控,着力推进承包地确权档案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二是发挥农村产权市场交易功能。进一步完善县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不断完善产权交易细则,促进农村发展要素顺畅流动,各类农村产权交易总额突破3.6亿元。积极探索创新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的有效方式和交易品种,建立健全流转交易各类风险防范机制。三是深化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以培育规范运作、制度完善、现金分红的典型示范经济合作社为抓手,通过典型示范推进全县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准确落实农民的民主管理、股份占有、收益分配等权益,促进村集体和农民双重增收。加大现金分红力度,通过培育示范典型,推动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一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农村水利发展,完成蔷薇河、向阳河疏浚整治及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临城灌区改造、千亿斤粮食末级渠系配套等工程建设,里下河洼地治理项目力争通过部级评审。加强交通建设,开工沙氾公路柳堡段,南延机场路,提档升级农村公路60公里,改造危桥30座。二是加强农业生态修复。健全农业环境监测体系,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60万亩,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突破3万亩。全面落实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措施,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4%以上。打造农业生态循环模式示范点1个,新建规模养殖场沼气治理工程8处。犁耕深翻25万亩。积极推进生态中心、生态廊道及村庄绿化建设,植树100万株,成片造林4000亩,力保创成全国绿化模范县。三是提升农民生活环境质量。大力开展河道疏浚和生态修复,落实专业保洁,清除扒翻种植,每镇力争打造2条样板河道。深入实施“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塑造乡村特色,打造“一村一特”的宜居乡村群,建成省级美丽乡村2个以上,创成省级传统村落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