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临床外科中肠梗阻的护理过程监控

2016-04-12 14:40:04刘羿宇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6年11期
关键词:肠梗阻外科病情

刘羿宇

贵阳护理职业学院 贵州省贵阳市 550081

解析临床外科中肠梗阻的护理过程监控

刘羿宇

贵阳护理职业学院 贵州省贵阳市 550081

目的:研究并探讨临床外科中肠梗阻患者的护理过程与具体护理措施,并依据临床护理医学对其进行全程监控,增强病房护理效果,提高护理工作准确性以及护理质量。方法:结合临床外科中肠梗阻患者的实际病情变化,分别从手术治疗护理、心理疏导、术后综合性护理以及并发症护理等多个方面开展病房护理服务,并实施护理过程监控,增强外科护理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结果: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外科护理服务与护理过程监控,肠梗阻患者病情恢复较快,预后较好。结论:临床外科肠梗阻患者采用适当的全程(包括术前、术后)护理服务,并增强护理过程控制,可有效促进患者病情快速康复,提高护理质量,整体护理效果良好。

临床外科;肠梗阻;护理过程;监控

肠梗阻是由任何原因所引发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外科急腹症,患者发病率较高,诊断困难,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较高,后果严重;故患者一旦发病,需及时送医诊治,同时还需重视该症患者的护理工作。本文笔者收集并整理了多项相关文献报道,围绕“肠梗阻患者外科护理工作”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讨论和研究,通过实施有效的外科护理服务以及治疗过程与护理过程的全程监控,以增强患者护理效果,提高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手术治疗护理

对于肠梗阻来讲,患者发病病因较多,病情发展快,故临床在对该症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需制定并完善其治疗和护理方案,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服务,降低临床治疗和护理风险,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具体护理措施主要包括:

(1)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需禁食,待其梗阻症状有所缓解后可在医师允许的情况下进流食,切忌不能食用甜食、牛奶等易产生气体的食物;

(2)适当对患者胃肠进行减压控制,预防负压吸引,产生胃肠内胀气,减轻肠道压力,促进其血液循环;同时密切观察、控制患者引流情况并及时准确记录引流量,一旦发现血性液体可怀疑存在肠梗阻;

(3)准确测量患者的生命体位,指导其采用半卧位呼吸,避免发生腹胀循环,控制其合理体位;若患者发生腹痛或腹胀症状,可给予其抗胆碱药物处理并依据其平滑肌痉挛情况判定患者症状是否得到有效缓解;

(4)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预防呕吐,给予其吸入式防护,避免发生肺炎感染或窒息情况;及时清理患者口腔呕吐物并观察其形态、颜色与呕吐量等,定期实施口腔护理监控;

(5)护理人员需及时、准确记录患者肠梗阻液流量,预防机体脱水,对患者胃肠进行减压控制,并依据患者气血情况,给予其血清电解质补充体液;

(6)准确预测患者细菌感染,避免产生毒素,且合理用药后需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同时,严格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如血压、体温、脉搏等,一旦发生异常情况,护理人员需及时通知医师处理,预防意外。

2 心理疏导护理

心理疏导工作是各大医疗机构中患者病房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有效的心理疏导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缓解其一系列负面情绪,使患者心情愉悦,以促进其病情快速康复。针对临床外科肠梗阻患者,笔者建议护理人员需重视并加强心理疏导护理工作,具体护理对策如下:首先,护理人员需关心爱护患者,依据每位患者的个性特点及其兴趣爱好,采用多样化的交流方式多与其进行沟通,拉近二者之间的距离,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其次,护理人员可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有选择性地使用心理激励法,加强交流深度,了解患者内心真实想法并及时为其解除疑虑,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和病房护理依从性。再次,认真观察并分析肠梗阻患者的综合检查过程,尊重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性,给予其针对性指导并为其制定合理、可行的治疗与护理方案;若部分患者病情恶化,需再次手术时,护理人员需通过向其介绍以往治疗成功的案例,缓解其焦虑、恐慌心情,帮助其树立治愈信心。

3 术后综合护理

一般来讲,当肠梗阻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即可转危为安,此时患者的术后综合性护理工作也是非常必要的。现阶段,该症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需包括:

(1)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如血压、心率、呼吸、脉搏等;同时观察患者手术切口恢复情况以及引流液情况,并通过准确的腹带包扎,控制患者腹部张力。

(2)依旧患者实际病情变化,及时帮助其调整体位,保持稳定的半卧位姿势,不仅可预防血压问题,且还可增强患者舒适度。

(3)调整并控制患者术后饮食和补液,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若患者进食不适,需及时改为半流液进食。

(4)改善患者胃肠减压,控制其腹部引流;同时及时帮助患者翻身,术后1d后可引导患者积极下床活动,促进其快速康复。

4 并发症护理过程监控

肠梗阻患者术后并发症护理措施为:

(1)若患者术后1-2d内发生出血情况,面色不佳,血压下降且脉压差小,手术切口渗血或引流液呈红色时,护理人员需及时向医师汇报,做出对症处理。

(2)若患者术后再次发生肠梗阻,一般会表现为切口红肿、腹痛、发热以及白细胞增加等症状,此时护理人员需妥善处理伤口,预防感染,并及时向主治医师汇报,以去除感染和粘连风险,预防综合性并发症。

(3)给予术后患者日常护理工作,预防手术切口化脓、蛋白血症以及腹胀等并发症,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对患者进行系统化减张缝合,保持手术切口周围干净卫生并适当调整腹带,避免发生咳嗽损伤切口的问题。

总而言之,于肠梗阻患者的临床外科护理工作中实施护理过程监控,患者病情恢复较快,术后并发症较少,护理效果良好,能够为以后的外科护理实践服务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意义重大。

[1]刁乃洁.临床外科中肠梗阻的护理过程控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8):155-156.

[2]廖汝运.外科手术治疗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护理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5):275.

[3]刘莲花.肠梗阻患者应用系统护理的临床疗效[J].医药,2015(17):79.

猜你喜欢
肠梗阻外科病情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保健医苑(2023年2期)2023-03-15 09:03:00
骨外科知多少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医学概论(2022年3期)2022-04-24 16:38:34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12-02 16:50:22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
不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